次日清晨,陽光明媚。
劉備從房內走出,來到院子,見大翁已經起了,正在院子練武。于是他立即上前問安。劉雄見劉備已經起了,便道:“玄德,已經起了,來陪大翁一起練武健體。”
劉備哎了一聲,便從阿翁習練起來,不過劉備習練的是五禽戲,乃是華佗所創導引養身健體之法,不多時,劉雄看到劉備比較怪異的身姿,倒是頗似《莊子》所載的“二禽戲”,“二禽戲”就是模仿動物的動作,道家導引養生之法。但劉備所習練之法,明顯區別“二禽戲”。劉雄不禁詢問道:“玄德,汝所練似乎與莊子“二禽戲”不謀而合,但又進一步拓展了。”
“回大翁,此為五禽之戲,以五畜動作: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乃是孫兒在涿鹿山所遇老者所傳,老者言,此五禽之戲,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習練時,需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劉雄聽罷,道:“可細言之。”劉備將五禽戲如何習練一一說來,劉雄聽后極有興趣,開始習練起來,劉備則在一邊指導大翁。
過半刻后,劉雄滿頭大汗,只感一身放松,笑道:“這五禽之戲,果然妙,習練之后,身體如同經歷洗禮般,精神格外備足,當真是養身健體的妙法,不求活過九十,但求七十古來稀。”
這時,屋內傳來呼喊:“阿父、大郎快些洗漱,用朝食了。”兩人哎了一聲,便去洗漱。
劉備繼續使用柳枝來清理牙齒,雖然富貴人家用蜜水、酒、醋來保持牙口清潔,但黎庶基本都是用溫水、或是鹽水漱口罷了,嫩綠的柳枝,發出枝葉般的清香,這才是劉備想要的。
洗漱之后,劉備來到客廳內,一張不大的案上,放置了青菜、豆腐、及昨夜剩下的菜肴、還有清粥,菜色清簡,這倒也符合早食。劉備端坐案前,不過用餐前,需是長輩先動筷,隨后才是晚輩。
用完早食后,劉母將不借與草席放置在牛車上,準備拿到市上去販賣,市并非是縣城之中坊市,而是鄉人聚集的集市,稱為鄉市,一般都在鄉邑,貨物大多是鄉人自產自銷,或是來自其他鄉閭的貨物,有時在鄉市經常會遇到外地的貨郎,販賣一些急需品與新奇物。
劉母并沒有讓劉備跟去,而是讓劉忠帶劉備前往自家田地。
他家田畝距離不遠,百余畝田地目前都是佃戶耕作,中原大族肆意侵占田畝,加之蝗、地裂以及水澇等災害影響,民眾四處流散,成群結隊淪為流民,單單在涿縣,就有數萬人。
那些無家可歸之人,大多數要么向北方遷徙,要么繼續遠赴南方,荊益是天下有數的避亂之所,緊接著就是揚、交等地。
而他家這些佃戶,其實之前所居地距涿郡并不太遠,雖然河北之地富裕,但富者多為豪人,不過他們就算往南,也渡不了大河,大河之水多處流水甚是湍急,稍有不甚船毀人亡,而平緩處,便是渡口,這些渡口都有官軍駐守,流民缺乏組織,也缺少戰力,最終結果也只會淪為路上枯骨,誰也不會為其收斂尸骨,最終被野犬、烏鴉啃食殆盡。
所以,這些流民不得不選擇逃亡苦寒之地幽州遼東等地,他們有些選擇去做佃戶,有些選擇繼續向北投奔胡人,還有的前往遼東四郡,不過他們遇到劉家人算是榮幸了,作為佃戶,他們不會被欺壓、還有人替他們擋下繁重徭役,最重要的是能有一頓飯吃,不至凍餓荒野,任白骨露于野。
劉家自曾祖以來,便以仁善厚重名聞鄉里,從人也大多樂于效命,只是劉家中落后,劉家不得不遣散了大批從人,但給足了銀錢,還推薦了不錯的大姓,但還有一些人愿意留下,約有百戶,自小照看他的忠伯便是其中之一,忠伯原姓已不可尋,先祖是自愿跟隨陸成侯來到涿縣的仆從,三百余年始終如一,就是他家沒落也不曾離去,忠伯臨近花甲時,劉家為感謝,解其奴籍,又贈田畝,但忠伯已經習慣了,他不想離開劉家,眼下,躲在宗族門下當個隱戶,比之自耕農要好,雖然田租仍是光武時期三十稅一,或三十稅五,但口賦、算賦及人頭稅、徭役等各種雜稅,還是多得讓自耕農難以為計,紛紛逃亡,或將土地賣給當地豪富,或逃奔豪富當一名隱戶。
劉家百余佃戶,都不在官府戶籍冊上,而佃戶職責就是給主家耕作,一年收成以六四、七三分成,這已經相當不錯。其他豪族者基本都是八二,或是九成歸豪族,只有可憐一成才是他們的,這要是擁有戶籍,這可憐的一成還有大半當做租賦,一年下來不餓死估計真是天可憐之。
劉備跟著忠伯,一路前行,田野上散落了不少田舍,這些田舍都是佃戶平時居住地方,田舍與劉氏所聚鄉里,是有距離的。
田地四周散落近百戶人家,都為茅草土墻搭建的屋舍,基本都是人畜共居,當然其中一些人家,居住是二層屋舍,上面住人下面是畜欄,而這樣的屋舍,只有劉家仆從才能居住的環境。
劉備看好,整個人有些不好,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感覺,或許只有體驗這種情況,才能知道,這些人到底生活有多慘了,從遠處就能聞到一股臭氣哄哄的氣味,要么是人身上的,要么是家畜身上,但基本是分不清的。
忠伯家在周邊田舍之中,算是比較好,有前后院落,分布著廚房、谷倉、馬廄、畜欄等,頗有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
屋舍內走出一位精壯漢子,短褐衣裳,見他們,連忙跑將過來迎接。
他家為何從一介仆從變為自由身,很大原因是因為劉家念及大人一輩子任勞任怨,同時劉家人平日對下人沒有半點苛待。不僅解放他家奴級,還贈送田畝,讓他家變身有產之戶。他家無從感謝,只能說墳上冒青煙,得遇仁善人家。
他跑到跟前,頓時被劉備長相嚇了一跳,這是何等的長相,借用說書人的話,就是多福之人、天人之相。他連忙就要下拜。
劉備連忙扶起道:“劉家沒有那么多規矩,汝家已經是自由身,無需如此。”對方道:“主家依舊是主家,蒙主家恩賜,恢復自由身,還要感謝主家。我父說過無論何時,何種身份都不能忘記主家的厚恩。跪拜是應該的。”
劉備擺了擺手,劉忠踢了兒子一腳,道:“少君讓你起來。”那人連忙站起,劉備詢問道:“汝為何名。”
“小人沒有正式名字,平日我父就喊某大虎。”
“好吧,大虎何時下田。”
“少君是貴軀,豈能干這種粗活,還是讓我們來吧。”
劉備笑道:“我與爾差不多,沒有什么貴賤之分,我可叫你虎叔,就和我喊忠伯一樣。”劉虎連身說:“不敢,不敢,豈敢直呼主家名諱。”
“好吧,汝以后就和忠伯一樣,稱呼我為少君就好,但我要以虎叔稱呼之,汝年長于我,年長者不可不敬。”劉虎一看也沒轍,見父親也點頭了,只好勉為其難答道:“好吧,只是私下,小人就受用少君的虎叔稱呼,但平日在鄉閭,可不敢被如此稱呼。”
“那好,虎叔給我介紹下眼下田畝的收成情況。”
一聽劉備答應,劉虎立刻道:“好的,我帶少君四處去看下,路上再與少君介紹,至于我父,便留他在此處。”
劉備嗯了一聲,然后就跟隨劉虎沿著田野四處觀看,田畝四周都有溝壑、渠塘等,用于灌溉、取水之用,都采用一種自先秦就廣泛應用的器具,名約“桔槔”,其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
據記載,子貢南游楚國,過漢陰,見一丈人抱甕入井出灌,也向前介紹桔槔:“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沃湯,其名為槔。”
而翻車,中平三年也就是數年之后,才有中常侍畢嵐作翻車、渴烏,施于雒陽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簡,以氣引水水上也,其采用腳踏、手搖、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十分方便。所幸的是劉備麾下就有這樣一位發明家,曾改進畢嵐所制翻車為“孔明水車”,廣泛用于巴蜀之地,劉備倒是知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