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恢得了眾人保證便沒再多說什么,領著明國眾人準備告辭離去。
徐昭此時問道:
“不知為何今日宣旨不見和義君呢?”
金東日回道:
“和義君近日身體不適在家閉門謝客。”
徐昭聞言不禁略帶深意地笑道:
“殿下身體剛好,和義君便身體不適,可真巧啊。”
金東日聞言訕笑道:
“是啊,確實巧了。”
徐昭聞言也沒再說話,張恢帶頭向朝鮮眾官員拱手道別,一行人便從景福宮出來返回使館。
回到使館后幾人聚集一處商議起來。
徐昭臉色嚴肅地道:
“陛下這道旨意下的有點不是時候,崇義軍近幾年一直宣揚朝鮮中心論,目前朝鮮內部反明勢力很強。”
張恢聞言道:
“這朝鮮局勢竟已糜爛至此了嗎?”
徐昭點點頭。
“朝鮮近幾年在有心人挑撥下,朝堂內反明的聲音從未斷絕過。”
閻濤此時插嘴道:
“那不正說明了陛下這道旨意的必要,我們再不行動,只怕朝鮮局勢遲早要崩壞。”
徐昭捏捻胡須道:
“只怕現在的局勢已經是在崩壞的邊緣了,日本這幾年一直在朝鮮扶植勢力針對大明,這道旨意只怕就是亂局之開端。”
張恢和閻濤聞言均是面色一肅,張恢緊接著道:
“難道就沒有親我大明的官員嗎?”
徐昭聞言嘆口氣道:
“右議領金東日一直是親明派的領頭人物,只是被洪仍及和義君聯手打壓的難以出頭,久而久之,親明的官員越來越少,這位也死了心當個用來敷衍我大明的吉祥物。”
說完徐昭一臉悔恨道:
“也是我當初初到朝鮮,大意之下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張恢勸慰道:
“徐大人不要妄自菲薄,還是先想想明天從哪查起比較好。”
徐昭想了想道:
“明天還是先找金東日,所有奏議議政院都有存檔,還得從議政院入手調查當初何人首倡替改歷法一事。”
張恢聞言點了點頭道:
“那就明日先去會會這金東日。”
計議已定,眾人吃完晚飯后便各自回房,歇息了。
第二日剛過卯時,張恢便叫上澹臺銘和駱伯英隨自己去拜訪金東日。
三人剛出使館門就看見使館門前聚集了許多朝鮮百姓,看見三人從使館出來,百姓們立刻激動向前,嘴中用朝鮮語大聲呼喊。
負責警衛的朝鮮內禁衛趕緊攔住激動的人群,張恢也在澹臺銘和駱伯英的保護下退回使館。
張恢一臉嚴肅地打發駱伯英去叫徐、閻二位大人,澹臺銘也趕緊將眾明軍召集起來,片刻后,除了還在養傷的李陽明外,使館內眾人都到齊了。
徐昭透過門縫向外看了片刻,扭身對眾人道:
“外面百姓們是聽說了昨日圣旨的事,要求我們給個說法。”
閻濤聞言冷哼一聲道:
“徐大人你昨日說的果然沒錯,一天時間,圣旨之事便傳滿王京,更是煽動這么多百姓來使館堵門,局勢果然糜爛之極。”
徐昭聞言尷尬地一笑沒有說話。
張恢此時道:
“既然百姓要說法,那本官就出去給他們個說法。”
澹臺銘聞言一驚連忙勸阻道:
“張大人,這外面群情激憤,您出去可別再有個好歹,還是先避避風頭吧。”
張恢聞言面色一沉訓斥道:
”本官身為大明通信正使,朝鮮百姓對陛下圣旨存疑,本官當然要去解釋,難道你以為本官是那等畏險縮難之官嘛!”
澹臺銘聞言張了張嘴不知道說些什么。
心下雖然佩服張恢的膽識,但又覺得他這樣做實在是魯莽,他身擔圣命就這樣出去,誰知道外面的人群中有沒有刺客死士一類的人物呢。
雖然頗不認可張恢的做法,但他畢竟是上官,一番訓斥下,澹臺銘倒也不好開口,不然就顯得澹臺銘畏險不前。
徐昭見狀連忙打圓場道:
“張大人息怒,澹臺怎會看不起張大人呢,他身負保護使館的要任,為了張大人的安全考慮也是情有可原嘛。”
閻濤破天荒的也幫澹臺銘說話道:
“德昂兄自然不是那等畏縮之人,但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啊。”
在徐、閻二人的勸說下,張恢也冷靜下來,勉強點頭道:
“乍見朝鮮民眾對我等態度如此抗拒,本官心下惶然,實在失態,澹臺銘,就麻煩你去請外面百姓派幾個代表來與本官說話。”
澹臺銘聞言點了點頭,招呼眾明軍出了使館。
外面的百姓看見從使館內走出幾個明國軍人,不由的一靜。
突然,從人群后面傳來一聲高喊,緊接著人群又躁動起來,比之前更加激動。
澹臺銘目光如隼,試圖想找到剛才大喝的人,奈何人實在是太多,訕訕地收回目光,澹臺銘沖朝鮮內禁衛的首領道:
“兄弟,麻煩幫忙翻譯一下。”
那首領點了點頭。
澹臺銘朝人群喊道:
“各位朝鮮百姓,我受大明通信正使張恢大人命令,請你們派出代表隨我一同去見張大人。”
百姓們聽見澹臺銘的話人群騷動稍稍減輕,這時又一聲大喊從人群后方傳出,人群再次騷動起來。
澹臺銘充滿戾氣地看向聲音傳來的地方,可惜還是沒能找出喊話的人。
這時百姓們的騷動達到了頂點,在上百人的推搡之下,之前攔著百姓們的朝鮮禁衛軍被推倒在地。
百姓們霎時間就像泄閘洪水一般沖向使館。
澹臺銘等人面色大變。
眾明軍紛紛拔刀出鞘,那朝鮮禁衛軍首領也嚇得連忙掏出武器。
澹臺銘當機立斷,掏出左輪手槍,沖著天空連開三槍。
百姓們在槍聲的威懾下紛紛停下前沖的腳步。
澹臺銘見狀直接沖入人群,朝鮮的百姓們見狀大驚失色,紛紛躲避著澹臺銘。
很快澹臺銘就沖到了人群的中間,舉著手槍眼神猙獰地四下掃視,同時大喝道:
“張大人請百姓們派代表去議事,誰再敢蠱惑民心,當場擊斃!”
禁衛首領連忙翻譯給百姓們。
在澹臺銘地掃視下,之前大喝的人終于沒敢再冒頭,人群算是穩定了下來。
直到此時,看著周圍情緒激動的朝鮮百姓們,澹臺銘這才感覺到一陣后怕,自己一沖動就沖入了人群,要是那幾個挑事的膽子大些,即使自己有槍,也有可能會被圍毆致死。
想到這里,澹臺銘趕緊招呼其他明軍和朝鮮禁衛過來,在眾人的合力威懾加安撫下,不再有人故意煽動的人群終于漸漸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