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西路軍方面,1236年十二月,闊瑞派汪世顯為先鋒,蒙古大軍從陳倉道開始進入漢中。
漢中的進出棧道,想必人盡皆知,不多贅言。李太白曾有詩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自古以來,巴蜀漢中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很熬人的兵家戰場,統一來說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巴蜀漢中的險要,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名將為之折戟。
出蜀難,諸葛孔明四度伐魏,被熬死在五丈原;姜伯約年年北伐,如一頭困在囚牢里的雄獅。
入蜀更難,進攻的一方,地利不在,翻翻《三國》,曹真曹爽父子攻蜀,沒進漢中就完蛋;鐘會鄧艾攻蜀,沒有鄧艾拼命偷渡陰平小路,鐘會困死在劍門關下。
…………
蜀道難行,可在大宋這邊,蜀道順暢、簡單到讓周蕊徽眼紅,讓曹真吐血,讓窩闊臺、孟拱等等名將驚疑!
就連汪世顯這廝,事后回憶也很不可思議。
蒙古軍走了一回輕松的蜀道。
蒙軍第一戰是沔州,沔州是陳倉道進入漢中的必經之路,就像劍閣是金牛道的必經之路一樣。
大宋川蜀各軍原先的主帥是吳麟,吳麟是個有本事有能力的,他是岳飛那一代的人,在戰爭中鍛煉出來的元帥,可惜他死了。宋庭的官方記載是吳麟反叛降金,被宋軍擊敗處死……呵呵,其中有多少水分就不多言了,反正吳麟之后,宋庭狠狠整了整川蜀各軍。
現在,宋庭川蜀諸軍最高軍事長官——四川制置使趙彥訥趙大帥,這位趙大帥,能力是不如吳麟,實戰經驗不如吳麟,但不是吃干飯的,一接到邊關示警就把軍隊部署在沔州,以逸待勞迎戰蒙古軍。
是人都有缺點,可這位趙大帥的缺點,和歷代趙官家一樣,四個字形容——膽小怕事!
最開始,他和沔州知州高稼一同守城,由于沔州歷經金國進攻,城防破舊不堪,許多官員都要棄城逃跑,知州高稼自然力陳堅守沔州的重要性,趙彥訥趙大帥也是力挺他。
但是!在得知蒙古大軍無邊無際有幾十萬之多,并且馬上就兵臨城下時,趙大帥慫了。等到知州高稼去尋他時才發現,頂頭上司趙大帥,早已經帶著宋軍主力跑了!
高知州頓時氣得吐血,兵馬一走,沔州的防御力量一下子空了,只剩一千大七百廂軍兵有個屁用!
趙大帥上屋抽梯把高稼氣吐血,可身為知州,守土有責,高稼抱定死志布置防務,親自上前線督戰,利用崎嶇的山勢布置層層防線遲滯蒙古軍。
都是死節,高稼至少比守揚州的史可法強。
終歸兵少且弱,高稼陷入了苦戰。這時候,趙彥訥騷操作來了!他膽小臨陣跑路,跑到一半又恐沔州失守,導致戰局敗壞,遂派出了部將何璘、楊俊二人率隊北上支援;然后又腦子一抽,讓人告訴高稼堅持住,率領主力大軍繞道去斷闊瑞后路。
周蕊徽頭次看后就很謎,完全不懂趙彥訥在想什么,你究竟是想跑?還是想戰?想必他麾下的將士也是一臉迷瞪吧。
趙大帥派將去援高稼,操作大師沒想到是援軍一到,高稼沒安排任務,援軍沒歇息一秒,看到蒙古人轉身跑路。汪世顯疲軍頭頂問號。
援軍跑路,沔州廂軍軍心被他們動搖了,給正在苦戰的汪世顯軍幫了個大忙,防線崩潰,知州高稼力戰身死,沔州城破。
汪世顯稍做修整,向漢中腹地挺進,出沔州十幾里,忽接后方來報,宋軍主力經過了青野原,正在攻打仙人關,斷軍隊退路。
汪世顯驚出滿身冷汗,急忙后隊變前隊趕赴青野原,將趙彥訥主力包圍。
汪世顯沉著下來,指揮若定進攻趙彥訥部隊,包圍圈逐漸縮小,即將殲滅宋軍主力之時,另一只宋軍突然從汪世顯背后殺出。汪世顯立刻派出部隊迎擊,他原以為是支宋軍的小股部隊,不值一提,沒放在眼里,可兩軍廝殺起來,才發現這支宋軍是精銳,戰力強悍,派遣的兵馬立即就被擊潰!
這支宋軍,是從興元府支援來的大將曹友聞軍,名將曹彬之后,宋軍里少數腦子正常的指揮官。
曹友聞一戰崩掉了汪世顯軍,解除包圍圈,救出制治使趙彥訥。
蒙軍在青野原敗陣,闊瑞聽從汪世顯的建議,后退休整,在1237年再進陳倉道,仍以汪世顯為先鋒,攻打漢中。
宋軍這邊呢,趙彥訥還是率主力,駐守漢中腹地,曹友聞率部守陽平關,趙彥訥看曹友聞兵少,派遣王資、王進、陳庚三將協助。
曹友聞感謝一波趙大帥的正常操作后,判斷蒙軍要進大安軍,奪陽平關,遏巴蜀要地。于是親駐大安,命王資守陽平關東邊的雞冠隘,王進守陽平關,互為犄角。
宋將陳庚提醒曹友聞注意蒙軍沿嘉陵江到陽平關北面,不經過大安就能向陽平關發動進攻,曹友聞聽取,派精銳在嘉陵江附近設下伏兵。
闊瑞這邊,和曹友聞、陳庚判斷的一樣,主力向漢中腹地挺進,吸引宋軍注意,暗中派出兩萬步騎兵走嘉陵江,偷襲陽平關。
兩萬蒙軍沿著嘉陵江到達陽平關下,什么都還沒做宋軍伏兵四起,蒙軍在關下大敗。
曹友聞聞知派陳庚率部支援,陳庚在路上的同一時間,敗退蒙軍退后數里站穩腳跟,復殺來,王進死守,蒙軍不克。
見不能克陽平關,蒙軍分出一萬人馬轉頭去攻雞冠隘,王資死守打退蒙軍進攻。
蒙軍關隘都不能克,正當這時,陳庚援軍趕到。陳庚命部將統步軍護衛兩翼,親率麾下〔龐大〕的馬軍五百騎沖殺蒙軍后方;雞冠隘王資、陽平關王進看到,開關殺出合擊蒙軍。
在宋軍內外呼應之下,蒙軍再敗,遺尸三千具,狼狽沿嘉陵江逃走。
闊瑞聞知敗報,惱怒強攻西縣,直取南鄭,盡快打進漢中腹地,解決軍糧危機。
趙彥訥派得力干將死守西縣,親帶兩萬人防守定軍山,闊瑞久攻不下,曹友聞是時帶兵來援,闊瑞自陳倉道撤離宋境。
此戰最后關頭納悶的是,趙彥訥抗住了蒙軍正面強攻,曹友聞為何不遣一支偏師北上收復沔州,把蒙軍鎖死在陳倉道里面,餓死、困死呢?要知道沔州——定軍山——陽平關,是個三角,進出道路就那么幾條,可以讓長平之圍再現??!
蒙軍西路軍主力無礙,故而只過幾個月,在1237年7月,闊瑞又來了,還是陳倉道。
emmm……摁著陳倉道禍禍呀,路況對比人家祁山道也不差呀!
闊瑞先到被他破了兩回的鳳州,派出探馬赤軍偵查,得到情報難纏的曹友聞在仙人關守衛,武休關是一個叫李顯忠的宋將防守。闊瑞果斷下令,副將塔海率領部分軍兵攻打仙人關,自己率主力急行軍攻打武休關。
蒙軍拋棄一切輜重,輕裝疾行,在連云道上狂奔,一日一夜到達武休關下,猶如神兵天降,一戰破關!
再之后,蒙軍以迅雷不及之勢出關,破褒城,在趙彥訥沒有反應過來前,攻破南鄭,趙大帥差一點以身殉國。
趙彥訥膽子小,吃了一發闊瑞的閃電戰,一口氣跑過了陽平關,躲進利州城里,發信要曹友聞過來救。
闊瑞則一路向西,直指陽平關!
曹友聞接到趙彥訥的信,都清楚了,深思熟慮后給趙彥訥回信。
趙彥訥拆閱,曹友聞在信中說:陽平關那里地勢平坦,我方的步兵不適合在這里迎擊蒙古的騎兵,干脆我依舊駐守仙人關,威脅蒙軍的后路,這樣蒙軍就不敢太深入,大帥您把陽平關守好了,蒙軍就被釘在漢中,拖著,蒙軍定會出現破綻,到時再毒打。
趙彥訥看后淚流滿面,大哥,我膽小??!再說我要能守住陽平關我會叫你回來嗎?!就我手頭這三萬敗軍加地方廂軍,別毒打蒙軍了,我先得被蒙軍毒打!
還有!你個丘八,你敢抗命!真當我這個文官好說話嗎?!
趙彥訥連下七道令牌,要求曹友聞南下,不得拖延,不得嗶嗶!
曹友聞無奈,在九月初九這天放棄仙人關,率軍沿嘉陵江撤到陽平關,因陽平關附近太平,又在九月十六移營雞冠山上,派兄弟曹友萬、曹友諒領兵一萬守雞冠隘。
陽平關有曹友聞,曹友聞后有趙彥訥,又是一波完美站位,宋軍有勝利的可能。
曹友聞請趙彥訥率軍來陽平關與自己匯合,趙彥訥因曹友聞抗命不滿,又懼怕前線射來射去、你死我活砍殺,待在利州不動如山,不管曹友聞怎么請就是不上前線。
九月二十一,蒙軍主力已經出現在西縣,趙彥訥還不來,時不我待,只能獨自抵擋。曹友聞挑選精兵壯士一萬人,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抵達流溪、黑水一帶設伏。
他的計劃很大膽,先由雞冠山、雞冠隘兩處駐軍擋住蒙軍進攻,挫敵銳氣,向雞冠山方向撤退;然后自己一萬伏兵出動,堵路包圍蒙軍,內外夾擊一口吃掉。
而陽平關,曹友聞未派兵駐守,反倒是城門大開,不設旗幟,不升炊煙,歡迎蒙古軍進關。
要知道,闊瑞的兵馬在十萬以上,曹友聞統帥的軍隊,連五萬都不到,完全是在以卵擊石啊…………
狹路相逢勇者勝,明知不可為而偏為之,曹將軍無愧名將之后,汗顏大宋萬千將佐。
曹將軍,一路走好!
九月二十二,蒙軍先鋒到達陽平關附近,汪世顯與蒙將八都魯見陽平關城門大開,心生疑惑恐有伏兵,遂向雞冠隘發動進攻。
兩處宋軍反擊,曹友萬、曹友諒兄弟身先士卒與蒙軍野戰廝殺,戰到刀斷槍折也分不出勝負。
戰場焦灼之時,曹友萬下令點燃烽火臺,烽煙熏黑雪白的云彩,在黑水一帶埋伏的曹友聞收到信號,立命軍將楊大全、馮大用領本部兵馬攻殺蒙古后軍,命夏勇、趙興領本部兵馬截擊金牛道上行軍的蒙軍,另有大將陳庚、呂嗣德直取蒙古軍九斿白纛所在——闊瑞王子的中軍!
曹友聞本人,率宋軍在川蜀地區最大的騎兵軍團,三千鐵騎馬不停蹄沖向雞冠隘。
九月二十七,曹友聞在大雨掩護下來到雞冠隘,突擊汪世顯、八都魯的蒙軍先鋒部隊。曹友萬等宋軍各部一齊沖下陣地,猛攻蒙軍前鋒,卻成鏖戰。汪世顯指揮抵抗,八都魯率蒙古騎兵沖鋒,兩軍在雨中激戰,陣亡超過四成,血流二十里。
汪世顯、八都魯雖然在包圍之下擋住宋軍,但自身兵馬快支撐不住,正尋思突圍時,雨停了。
進入二人眼中的是九斿白纛,是一波接著一波的蒙古大軍!
楊大全、馮大用、夏勇、趙興、陳庚、呂嗣德相繼力戰捐軀。
闊瑞派中亞大鼻子人組成的具裝重騎圍毆曹友聞的三千騎兵,其他漢、回、色目各馬步軍進攻雞冠隘、雞冠山陣地的宋軍。
曹友聞拼死力戰,他在希望利州趙彥訥大軍能趕過來支援,數個時辰后戰馬暴斃,曹友聞步戰殺敵,仍不見援軍,戰死沙場!
曹友聞到死都不知道,他期盼的援軍,在趙彥訥決定死守劍門關保證蜀中不被戰火涂炭后,一個不剩全跟趙彥訥戰略轉移(逃跑)到劍門關。
臨走前,還把利州搶了個干凈,刮地皮刮到讓蒙古軍刮不出油水!
曹友聞戰死后,蒙軍步步緊逼,曹友萬等宋軍各部死傷慘重,曹友萬只收攏五百人退守雞冠隘。
蒙軍猛攻雞冠隘,曹友萬等血戰蒙軍,打到九月二十九,外不見援軍,內耗光水米,被迫突圍,全數戰死在陽平關下。
至此,曹友聞所部兵馬全軍覆沒,川蜀地區唯一神經線正常的將軍戰死,吳麟留下的最后一支強兵沒了。
到十月初七,蒙軍破利州,兵指劍門關。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大軍,趙彥訥喪失抵抗敗敵的信心,借口去成都防御蒙軍進攻,放棄了川蜀最后一座門戶,鐘會到蜀漢滅亡到未能攻陷的——劍門雄關!
呵!防川蜀,不守劍閣守成都?天大笑話!
劍門關人去樓空,只剩王資帶兩百人守關抗蒙,一個時辰后戰死關樓。
趙大帥深諳兵法呀,風林火山樣樣都做到了!友軍求救不動如山,請求會師其靜如林,劫掠百姓侵掠如火,敵軍殺來轉進如風!
破了劍門關,闊瑞眼前是一馬平川,當即與塔海兵分兩路,一路攻成都,一路沿嘉陵江南下橫掃。
十月初十,閬州破,趙彥訥后悔了,給成都知府丁輔兩萬大軍,命其守城,自己率三萬大軍出城野戰。走到金堂,趙彥訥又后悔又怕了,調頭向東轉進如風,猶如瞬移克日到了夔州(在三峽邊上)。
丁知府正安排防務,鼓勵城中百姓守城,一聽趙彥訥又跑了,一聲臥槽全無文人修養。
十月十九,蒙古軍攻破成都,丁輔戰死城頭。守城軍民轉入巷戰,到十月二十六,置司參議王翊自殺殉國,成都淪陷。
攻破成都后,蒙古軍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劫掠川蜀大地,破壞都江堰,青神大屠殺,這還是闊瑞這支蒙軍。
塔海那支蒙軍更甚!殺掠川東地區,重慶府、涪州、開州、達州、忠州、萬州、云陽軍……無不大屠殺。
認蒙清做爹的,你們的祖上,興許就有經歷過的!川蜀江淮的血重來沒有干,岳飛、余階、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一串的名字,何時能公祭?
蒙軍殺掠川蜀地區,各州縣城池不是能夠幸免的,從蒙古軍破劍門關始,一個月之內,川蜀除趙彥訥所在夔州之外,余下54軍州俱破!
在闊瑞入蜀前,大宋川蜀地區在冊人口約有一千二百萬余人,經蒙軍年年殺戮之后,截止到余階病死時,官方在冊人口只有兩百余萬。蒙古軍把一千二百萬人,抹掉了一千萬!
當然,以上數字是周家入蜀之后,從宋地方接收戶籍、資料、圖冊后才知道的。事后遣能臣治蜀,招攏大山里的遺民,鋪設屯所兵制,蜀中兩百萬人口有所回升。
但眼下發生的——蒙古軍成都大屠殺,罄竹難書!??!
成都城,川蜀第一大城,不說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這種虛話,它是大宋人口密度最大、產糧第二、繳納商稅第三的經濟重鎮,自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之后三百年未經戰火,城中居民約一百五十萬人,被蒙軍殺盡,繁華的成都城,被蒙古軍燒殺搶奪焚毀。
造孽呀!
周蕊徽從黑冰臺看到這一情報后失聲說道。
她腦海突然回憶到有此講抗戰,黑白影片里記錄的令人發指的罪行,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晃過。金陵城,被鬼子殺了三十萬同胞,成都五倍于金陵!
一百五十萬生靈,給周蕊徽多好,她正缺人口,全安置到樂浪玄菟二州去,還有余力蠶食高麗的國土。
這筆賬周蕊徽記在窩闊臺頭上,記在闊瑞的頭上,記在蒙古人頭上!
如果蒙古人是劊子手、屠夫!
那趙彥訥就是幫兇!
可惜,我大宋重來不殺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