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智慧是比生命更加珍貴的東西,那種珍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最終走向無法企及的程度。
但是在很多時候,這種東西轉變成為毀滅生命的存在,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在那顆已經消失的行星上的短暫時光,使我終于明白了我們人類為何要選擇現在這樣的生活,為何要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去面對我們仿佛無法對抗的敵人,為何我們在生命歷程中的許多時刻會感受到一種難以描述的充實與幸福。
因為,在整個宇宙之中,或許只有人類在乎我們人類存在的意義,并且記錄著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271號生物研究艦.王靜慧。
這是它又一次透過水面觀望著星空的日子,它把臨近表層的光暗變化當成時間刻度,而不是和其他的“它”一樣的存在靜靜地在海平面下數百米處,利用著這片區域內內的一些物質構筑類似于房屋的結構。
它們是我們人類接觸到第一種存在于淺海域擁有著智慧且已經發展出文明的生命,和我們人類擁有種類和地域分別不同的是,它們在許多方面都表現為極端相似的個體,這種相似性使得我們在研究初期一直認為它們是類似于間宏的聯合集體意識,那種早已經被我們人類清除的文明。
但是“它”出現,使我們放棄了這種觀念,而將其定位和我們人類相似思想結構的文明在這個散發著淡綠色的海洋中存在著。
這是一種欣喜的感覺,但是更多的是一種淡漠的痛苦,或許是前線的防線又一次被凌伽斯擊穿的消息,又或許是面對著這片充斥著生命和時間的海洋時,面對著對我們來講充斥著劇毒氣體下茁壯成長的深海叢林,無法真正觸及的孤獨。
從人類誕生的開始就是孤獨,而且這種孤獨隨著時代的變化越發的明顯,我知道答案,整個人類都知道答案,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得到這樣的答案,或許就像老師所講的一樣,只是我面對的世界太過于狹小,看見的太過于宏大所帶來的空妄。
我知道什么是對的,也明白什么是錯的,但就是因為這片寧靜的海洋,我的內心開始渴望著一些事情,就這樣和其他文明共存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過程。
我知道我永遠無法企及那些知曉一切的人,為了人類存亡而拼盡所有的人,那些在絕境中依然繼續前行的人。
至少,我現在走在他們后面,并且會一直走到我生命的盡頭————271號生物研究艦.王靜慧。
時間漸漸的流逝,我們明白這短暫的時光是前線的人拼盡所有搶來的,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選擇保持著極端條件下依然保持著科學研究的基本需求,這對于處于空宇域的同伴們是一種極為巨大的挑戰。即便如此,也比戰爭前線的人們和處在后方的密集工程區要好的多。
幸運的是,在這顆海洋行星上充斥著許多的資源能夠快捷的被我們所使用,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比前線和依然還是在宇宙中游蕩的研究艦要高得多。
根據人類全面化研究進程的發展,我們負責的研究領域在于生物的內質與外界交換的相關領域,這部分的研究其實并不是是十分的重要,但是所有的知識其實都不是直接發揮出自身的價值的,而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推移不斷在演化出能夠產生出價值的一部分。
而那些更為深刻的結構,不是我獨自一人就能夠真正的理解并且應用的。
然而如何去辯解也無法改變我們整個科研小組在這個星球上的兩個月在科研方面并沒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常規的科研工作,那種就連云源都能夠獨自完成的工作,從宏觀來講,對于人類的貢獻微乎其微。
這個認識,使得我們整個科研團體在空閑的時光中感覺到了極大的失落感和空洞感。對于知識的渴望使得我們選擇了擴展我們在這里新建的科研基地,使其能夠建設更大更精密的儀器供給我們研究。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段話:基奠時代后的人都有一種精神疾病,那是一種和偉大的人類意志和過于充溢的求知欲混合而成的渴望。它的外在表現和恐懼相似但和我們面對恐懼不同,它往往使人充斥著難以想象的意志去面對所有問題。
我們也是如此,現在的整個人類都是如此,我不認為這是錯誤,也不可能是一個錯誤……
堅定且絕對的意志把我們人類緊密相連,所愛的,所恨的,所求的,在根源上都是一致的,我們所愛的是由無數偉大的人類組成的人,我們所恨的是這個宇宙中一切不是人類的文明,我們所求的是被我們深深掌握的真理鑄就出來的世界……
我在這里仰望著無比清晰的夜空,這里的恒星比太陽要暗上一個星等,但是我所在的行星離恒星較近且自轉要比地球慢得多。這使得我們在飯后能看見一望無際的深海很長一段時間。
在宇宙中的時候,那模擬出來的時間遠沒有在這里清晰可見,很多時候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感到自己還活著。
這里的一天是從黎明前的海風開始的,我們經常在一起,在這個世界上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坐在模塊化裝甲拼湊出來的天臺上,穿著隔離服,望著那鑄就升起的陽光浸沒在深藍色的海水之中,伴隨著氣壓變化導致的海浪在空氣中濺起泛著橙黃色和淡綠色交織的光點,這時候我們的隊長原嘉會打開面罩,閉著眼睛使用皮膚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呼吸,即便其中充斥著許多不適宜的成分。但是在這里的時候,他依然一直堅持著這種愛好。我曾經在實驗過程的間隙問過他為什么,他說他一直想這樣做,即便那樣十分的危險,面對著劇毒的空氣,在屏住呼吸的過程中感受其中濕潤的空氣,那蘊含著時間和寒冷的存在,仿佛自己的靈魂開始嵌入這里,在這個僅僅只有我們存在的世界。
我當時還拿出威脅條例的規章來反駁他,但是很快我就和他做著一樣的事情了。即使萊斯特這個古板的人也不會反駁他的行為。
對于空曠的世界中,仿佛任何的問題都不存在,特別在這顆和地球一樣存在著海洋的星球,聆聽著循環播放的樂曲讓思緒伴隨著旋律和水天相接的邊緣共鳴,讓矗立在深海之中的我們創造出獨屬自身的世界。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混雜著人類哲學和意志的東西由歷史上的偉大復興不斷傳遞到自身,我們才能夠感觸到那些一直存在著但極易被忽略的絢爛和難以置信的幸福,或許那些為了人類和未來的人們也是因為這個世界在極端的摧殘下依然在那夾縫之中存在的,伴隨著恍惚和剎那般的光明和深邃才能夠活著,以致于締造出僅屬于他們的光芒。
我在這段時間里,就在早飯前的短短愜意時刻中,感受到許多許多,有些是我對于自身的幻想,有些是對我那并不深刻的哲學的進行復習,那些概念上的,哲學上的,思想上的東西早在基奠時代就已經走到盡頭,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
很快伴隨著清脆的腳步聲和那被海浪拍打到的呼嘯聲,我們又開始了重復但又能夠從中感到變化的研究工作。
深海探測系統很容易就到達了這個片海的最深處,這種古老的設計在現代材料下對這個世界的極限深度依然游刃有余。漆黑之下,顯著寂靜但充滿著生機,和終末之間前的地球一樣,這里的生命憑借著海底火山群來供給能量,而且和這里較為貧瘠的淺海不一樣的事,那里充斥的生命比我們之前預測的要多許多。
在擾動的水流之中,濺起的沙粒混雜著千萬年來誕生于這里的生命遺骸,在這個漆黑的水中,更加體現出了我們的突兀。類似于水母的生命在在探測器旁浮動,但是它們所充滿的生機和我們在資料中的水母視頻中完全不同,它們更加的龐大且集中,而且它們的速度太快了,遠遠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在近萬米的水壓之下,即便身軀中充斥著極大量和周圍水壓相當的水也難以在這里造成快速的移動。
對此我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和這顆行星表面海洋截然不同的生物圈中誕生的生命,體現出了極端環境下依然為了生存而不斷地進化與學習的優秀身軀,對于我們的研究非常有價值。
一個個物種被我們所標記,記錄其對應的身體結構,在深海之中的生物圈位置。我們看見了許多美麗的,我們也看見了許多殘酷的,就比如在這片區域內存在著的供生關系,這種關系和以往所接觸到的都更加的精妙且殘酷,那是由三種生物組成的環。
它們被我們標注為環位體,環位子和構成這這個環的基石:環生質。它們的遺傳物質是極為不同的,但是它們在生命結構上是相互補充的,這種補充不僅僅在于能量的供給,更還有信息的交流,一個環的生命周期由這三種不同生命交替組成,它們永遠不能看見活著的相鄰生命。
環位體是通過吞噬環生質的殘骸而存活的,并且生產出凝結態的生物質,留下附加在環生質頂層的繁衍體,然后死去,寄居在其中的環位子的細胞團開始在那些凝結態的生物質發育,最后形成類似于蒲公英般的氣泡枝芽,在生物化學反應后,凝聚一種高壓水槍的生物結構,把自身催化形成一個能夠在極高水壓下移動的囊泡,在絢麗但卻極為渺小的迸濺中把整個環的表面炸碎,這些碎片上存在著構成其他環的所有遺傳物質和生命結構,然后環位子結束了所有的生命歷程,輪到了環生質的生命歷程,原先失去表殼的環開始布滿有環生質組成的脈絡,持續不斷地供給著它們從海川中得到的能量和物質,這些營養會成為環位體生存的基礎,同樣的環生質生命周期后,環位體開始進行屬于它們的生命。
這些環在這里組成了深海中的森林,推動著水流的移動,甚至于在某些地方構成了一套龐大且完善的水能量循環系統,把底層的地熱能帶到了這個世界海洋的中層。
在我們的探索過程中,最古老的環足足有三百七十一米的直徑,而且上面還生長著其他的環。
沉淀在周圍的生物殘骸表明了其存在過的時間極為漫長,在進行測算后,形成時間能夠追溯到兩萬年一千年前。并且因為這里的物質流動較為穩定,這里的森林也將繼續存在下去。
這種生命直接的關系,在這里比比皆是,或許是因為處于海洋之中,剝奪了許多氣體化學反應,大量的液體化學反應填補了這里的空缺,這些生命在其中的應用遠比地球的海洋更加繁多更加高深。
我們在其中也得到了許多有用的信息,主要還是因為這里的生命共生的存在相較與其他存在著生命星球資料上多了好幾倍,使得我們在這個行星上的研究選擇性的放緩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