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面對詢問,楊可棟猝不及防,稍微愣了一下,“爹,這炮和大明火炮確實不太一樣,爹請看,這炮管細長,上有星斗和炮規,炮車也是鋼鐵打造。”
楊可棟指著其中一門炮的炮管,繼續介紹道:“此炮炮長為其炮口直徑16倍,炮彈重六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斤四兩四錢,從理論上說,有效射程大概在500米,也就是150丈左右。”
“當然,這門炮很輕,只有五百斤,加上炮車也才六百多斤,因為是第一次造炮,步子不敢邁的太大······”
“嗯,有道理,你前些日子在工廠制定了新的度量衡?有些意思。”
馬車牽引火炮,沿著剛開辟不久的水泥石板路,朝后山駛去。當然,隨行的不止有炮手和觀眾,還有滿載的火藥和彈丸。
經過數月實驗,在打廢了劉綎所贈的六門虎蹲炮,以及那三十枝火槍中的25枝后,播州機器局新開辟的火藥坊工匠終于配出了比較好的黑火藥。工匠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槍用發射藥和炮用發射藥的區別,槍炮并不適合用一種火藥。當然,不是不行,而是采用不同配比的火藥會更好。在無數次試探后,終于,機器局制定出了標準,炮用火藥按硝78%、硫8%、炭14%來配,而火銃用藥則是硝75%、硫10%、炭15%。這已經達到十九世紀初西方黑火藥的標準。
此番被運來的炮用黑火藥足有兩千多斤,由于火藥是細小的黑色顆粒,密度較小,因此占空間并不小。當然,大部分火藥在鐵廠倉庫里,這次試射,每一門炮只配了100多斤火藥。
至于炮彈,由于臨近鋼鐵廠的原因,非常好解決。因為試射只需要實心彈和霰彈,這種小東西模子也相當容易制作,鋼鐵廠一次性便澆鑄了大量六磅的鐵球。
試射并非簡單的放炮,除此之外,試射還要準備一套裝填工具,以及一套合理的發射程序。
裝填工具,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古大炮多為前膛炮,也不是一體炮彈,因此裝填稍微有些復雜。
大明軍中炮手也都有裝填工具,西方也有,總之,這套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清理炮膛,保證發射安全。
此番試射所用的工具是楊可棟親自設計的,草圖和簡述交由機器局工匠定型制作,一為濕炮刷,是一個頂端包裹羊毛和棉布的結實木桿,是在射擊完畢后蘸水熄滅炮身里的火星。再一個是**刷,與第一個類似,不過是為了清理掉炮膛殘留的水分。再一個是頂部帶著鐵鉤子的木刷,是為了清理炮膛內殘余的灰渣。最后是點火棒,暫時用火把代替。
“實心炮彈,裝藥1.5磅,準備!”楊可棟下令。
播州沒人放過炮,自然也沒人會放炮,楊可棟沒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而且第一次為了避免意外,五門大炮,兩兩之間間隔數丈。每門炮除了兩個炮兵外,所有隨行人員都是遠遠觀摩。
每門炮前,一位士兵拿起小稱,稱好1.36斤黑火藥,再裝到一個相同的圓柱形鐵皮罐子,罐口放平后以碎石劃到火藥頂端的位置。
楊可棟是想做一個標準的火藥容器,以后再試射這種大炮時,便不必現稱火藥,更不必冒著炸膛的風險,按經驗裝填了。
在不久的將來,楊可棟還打算采用標準化的紙質發射藥包,這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很簡單,就是以紙將等重火藥包起來,減少射擊的時間,增強便捷性與安全性罷了。這項技術,在十七世紀的歐洲便被廣泛采用。
隨后,火藥被搗實,實心鐵球被放了進去,咋眼看去,一切都準備就緒。
“放!”終于,楊可棟喊出了這個字,不遠處一個小土丘上,一個年輕軍官聽到口令落下了手中的紅色小旗,小旗落下,一個個火把也落了下去。
火把落下,點火口的黑火藥發出嗤嗤的響聲,有些像小孩子撒尿,緊接著,點火口猛地竄出了半尺高的白色火花,與此同時,大炮猛地向后一頓,炮車尾部的鐵架在水泥地上劃出了一道白痕。
“轟”“轟”“轟”
五門火炮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轟響,五個鐵球被狠狠射了出去,這片植被被清理一空的山坡上,遠處升起一團團土灰。
“成了!”楊可棟大吼一聲,懸著的心終于完全放下了心。此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別炸膛,所幸,他做到了。
炮架旁,刺鼻硝煙過后,露出的面如土色的士兵。盡管每個人都有心理準備,但畢竟播州之前沒有人親眼目睹過放炮,包括楊應龍在內,除了曾在朝鮮打過仗的楊可棟。
放炮的兵丁其實是做了必死的準備,甚至連遺書也已經請識字的同行寫好了。見沒有炸膛,每個人都露出劫后余生的笑容。按楊可棟之前承諾,他們每人都能領到十兩賞銀。
圍觀的人員,包括楊應龍在內,每個人心上都頓感輕松。
“這玩意比爆竹響多了,可棟,效果如何?”楊應龍站在遠處,還是被硝煙嗆得咳嗽了一聲,盡管效果顯而易見,不過楊應龍還是問了起來。
“還好,至少沒炸膛,沒出事便是最好。”楊可棟道,“爹,這幾門炮現在只是沒炸,還遠遠沒有形成戰斗力,想真正裝備部隊,再形成戰斗力最好也要三個月。”
“爹,我先去查探了。”
“不急,去吧。”
“來,給你們看樣東西。”楊可棟走上前去,揮揮手,手下一個侍從提來一個木箱。
箱子被打開,里面是五副黃燦燦的銅尺,還有一些其他玩意兒。
其實,說五副銅尺不太準確,更合適的是五套,因為每一套銅尺都有一長一短兩把銅尺構成,兩者間有一四分之一圓的圓弧尺相連,上面刻著刻度。
“大人,這是什么?”士兵們都以為楊可棟是來查探大炮,沒想到卻是這番舉動。見此,眾人不解。
“這叫炮規,是西洋人炮兵專用的測距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