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雕梁畫柱,富麗堂皇。侍衛們威嚴肅立。
早朝開始,閣臣們,按部就班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駕到——”一聲吆喝,由宮女、太監們引導嘉靖皇帝上朝。
群臣都跪倒了,皇上就座在龍椅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起來吧,有什么國事要朕拿主意的,快快奏來!”
群臣都爬起來,首先由楊廷和代表閣臣們奏了一本:
“內閣群臣們,近來議論國事,所見略同,請陛下辭退方士,停罷齋戒!”
緊接著喬宇代表部臣們也附和上來。
“喬宇代表部臣們,認為內閣所奏極是,請陛下立即下旨撤壇救災。”
皇上大為震驚:“停罷齋戒,此舉何來?”
楊廷和上前兩步,躬身再奏:
“陛下,宮廷成了修道院,影響朝班,況且每日祭祀頻頻,香燭不斷,耗資巨大,本來國庫銀子日漸稀少,這樣下去,豈不……”
“住嘴!”
皇帝有些怒了:
“誰讓你們停頓朝班了,難道這是朕的不是?況且齋戒能花幾兩銀子?國庫空虛,鹽課稅收減少,難道也是朕的罪責?”
一看皇上發怒了,群臣們都嚇到了。皇上繼續發威:
“要論罪責,都是你們這群吃皇糧的,當官做老爺,辦事不利,鹽課稅收要嚴重追繳,對商販,對百姓,要有國法統治,看誰敢同天朝對峙。”
群臣們匍匐在地,誰也不敢抬頭。唯有給事中劉最卻抬起頭來:
“臣劉最冒死進諫,今年大災大難,百姓已經叫苦連天,朝不保夕,朝廷應當拯救百姓出水火,各級官府不當再榨取民脂民膏,那才顯出天朝之盛名…….”
“你站起來講!”
皇帝是容忍,是不悅,不得而知。劉最站起來,以為皇上聽得進他的進諫,得寸進尺。
“…….臣還要向圣上參上一本,彈劾崔文,是他引進方士邵元節,聽信妖道,大肆設壇,在民窮國難之時,大量消耗國庫銀子,罪乃當誅,僅祈皇上下旨,對崔文給予重責。”
崔文在皇帝近前,氣的咬牙切齒。
皇上激怒在胸,但他卻慢條斯理,綿里藏針地說:
“給事中劉最,你太大膽了!”
劉最立即跪下去。
“朕以為卿為國擔心,為民分憂,誰知你別有用心,意在誣告崔文,可是你卻不知,召法師邵元節者是朕,令設立醮壇者也是朕,難道是朕,罪乃當誅嗎?”
“微臣不敢,臣該死,請陛下饒恕。”劉最連連磕頭。
皇上冷漠地說:
“朕赦免你一死。”
然后皇上下旨:
“但朕要殺一警百!貶謫劉最為廣德州判官,立即逐出朝廷。”
楊廷和,喬宇等群臣齊叩頭為劉最求情:
“陛下,劉最一向愛國愛民,忠君不二,請皇上就饒恕他這一次。”
崔文一旁又進讒言:
“陛下,奴才與劉最相處,知其人一向張揚傲慢,自視清高,皇上雖把他貶謫他地,逐出京師,但他仍用給事中的舊銜,招搖過市,是完全可能的。請陛下再慮定奪。”
劉最抬頭怒視:“你…….”
皇上的眼珠也轉了轉去,下旨:
“立將劉最綁縛,下獄,革職戍邊!”
侍衛們立即上前綁縛劉最。
劉最一再磕頭求饒:
“皇上饒恕,皇上饒恕。”
楊廷和,喬宇等群臣驚慌失措,不知所以。崔文笑吟吟地看著劉最。
“退班!”皇上說罷,徑自走下龍椅轉向內宮去了,劉最被押走了。
乾清宮內室,是皇帝讀書或有要事,召內臣議事的地方。
剛朝罷退班歸來,皇上有些累了,老師吩咐侍女端上茶來。
侍女走出后,皇上喝了一口茶說:
“老師,朕剛剛設,祭祀沒有幾天,那些龜兒子們就你也奏本,他也進諫,這不掃朕的興嗎?”
“他們也不是沒有來由,一來方士拜天驅邪是否可信?二來國庫內虛,唯恐招架不住吧!”老師不無擔心地說。
“你也這么看?”
皇上站起來,來回走動著。
忽然傳來:“奏——”
老師走向門口對外說:
“皇上累了,有事明天早朝再奏。”
“不,是誰?讓他進來,朕正在躊躇憂心呢!”沒想到皇上卻讓他進來。
老師示意外面的人進來,那人低頭立即走進室內,急忙跪了下去
“給事中鄭一鵬給萬歲爺請安!”
皇上停住腳:“你有什么事?”
“臣目擊時弊,心存救國,冒死力諫。”
“又是撤壇,停罷祭祀?難道你就不怕也把你下獄,充邊,置你于死地嗎?”
鄭一鵬反而膽子大了起來: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但臣心永遠忠于吾皇,愿吾皇能容臣一片赤誠……”
老師一旁慫恿皇上:
“皇上,就讓他說一說吧!”
“起來說吧!”不想皇上卻聽諫了。
鄭一鵬爬起來,滔滔不絕地向皇上訴說:
“……從正德十六年以來,大興祭祀祈禱,乾清、坤寧諸宮,各建齋,西天、西番、漢經各廠,還有五花宮,西暖閣,東次閣,香燭日夜不絕!誦經,齋宴,設而無所用,既傷太平功業,又失天下所望,這都是那些奸臣余黨,欺騙皇帝,致使生靈涂炭,國力日衰……先帝已誤,陛下豈能再誤?”
他說著說著,動情地流下淚來。
皇帝若有所思,慢慢坐了下去。
鄭一鵬看皇上能聽進去,就又進一步勸諫:
“臣勸皇上改西天廠為寶訓廠,以存祖宗的御制諸書,改西番廠為古訓廠,以存五經子史諸書;改漢經廠為聽納廠,以存諸臣奏章,陛下日理萬機之余,游覽其中。臣愿陛下長壽往不小于堯舜,治國候不下于大禹。臣雖愚鈍,千慮不無一得,臣斗膽祈求陛下,立即停止齋戒,放回方士,再有災禍,由臣承擔。”
皇帝思之良久,才開尊口:
“……好吧,朕念卿一片忠心,又慮及天下饑荒,那就暫且停止齋戒吧,不過……遠道請來的法師,不能放回,朕還要向他求教修煉仙術呢!你下去吧。”
鄭一鵬跪拜后,轉身出去,不料卻與方士邵元節碰了一個滿懷。
皇帝對邵元節開玩笑:
“哦?說著曹操,曹操就到了。”
邵元節見鄭一鵬已經去遠,回轉身來向皇上拜見:“給皇上請安!”
皇上拉他坐下:
“快來坐。”
邵元節坐下來:
“鄭一鵬來是否又是奏請皇上撤壇?皇上,這萬萬使不得。”
皇上安撫他:
“法師放心,這是暫時的,不然,民心浮動,群臣不安,也有礙我專心修煉法術呢!”
邵元節也不好執拗皇上才下的圣旨:“那好,那好。”
皇上對老師說:
“老師,你先下去吧,我同法師聊聊。”
老師下去了,皇上湊向邵元節:
“這幾天祭祀禱告,也沒有抽出時間請教你,法師,請你給朕講講你的仙術法道,朕洗耳恭聽。”
邵元節故作仙里仙氣,慢條斯理地說:
“……貧道先給皇上講講形與神的道理:一個人分兩個方面,有形的軀體是為形;無‘形’的氣是為‘形’而上的神!人之所以生神,所托是形!神用的太多就會衰竭,形即與神脫離,結果就會死亡,形去不可復返,神亡不可復生。”
皇上微微點頭,似有領悟:
“那怎樣才能不使形與神脫離呢?”
邵元節振振有詞地說道:
“……重要的是:保養精神,由少問事到不問事,使精神專而集中,精神專一了,則元氣內斂,涵養充足,那就能無為而知,從而無‘形’……到那種境界,就可以達到長生不老!”
“啊呀,大法師,你使朕頓開茅塞,朕要照你的說法,對朝廷的事要少問,不問,專心修煉,長久的練……”
皇上說著,興奮地站了起來:
“朕將在宮中建成天祿宮,專門修煉,朕要長生不老,升入仙境!”
邵元節,奉迎皇上跪揖:
“愿陛下早日成仙,恩澤四海,與日月同輝!”
皇上大笑不止。

瀾臺公子
說實話,鄭一鵬這樣的吧,我都想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