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王朝自高祖揭竿而起推翻前朝暴政,至今,已逾二百一十六年,傳十九帝,歷代皇帝,勵精圖治,方得百年之基業。然至安帝時,王權式微,皆系安帝懦弱昏聵,寵幸奸佞,軍國大政獨攬于丞相齊康一人只手。齊康獨斷朝綱,任人唯親,齊氏子孫不論才能,皆列侯加爵,擾亂朝政,王朝一時大夜彌天、浮云翳日。
太子衛裾,天姿聰穎,卓爾不群,與少年將軍霍巽、隱士喬湮交好。文正二十三年,安帝駕崩,太子衛裾即位,是為易恭帝,年號崇德。拜喬湮為相國,總理朝政;霍巽為大將軍,總督天下兵馬,二人文韜武略,時有“無雙國士、罕匹戰神”之稱。二人輔佐恭帝肅清齊黨,整飭朝綱。時年百廢俱興,政清人和,史稱“崇德中興”。
自文正年間,時有北狄、西藩、南蠻接連犯境,恭帝派大將軍霍巽戍邊衛界,然朝中積貧、軍隊積弱已久,大易一時難以應對。霍巽練勇募兵,針對蠻夷作戰特點,創立霍家軍,力克諸蠻。蠻夷視霍家軍為神勇之軍,霍巽亦被奉為威勝神將軍。恭帝大喜,封霍巽為固北王,乃大易朝第一位異姓王,霍家軍亦建籍收編。霍巽將霍家軍分為八部,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部軍隊鎮守東、南、西、北四方邊境;龍驤軍、鳳翔軍,留守京畿,拱衛宸闕;神策軍、蒼云軍皆為死士、悍勇無匹,乃霍家軍最后屏障,由霍巽親率。時有“霍氏一出、江山永固”之說。
丞相喬湮乃玄空派宗師喬皚之子,喬皚創宗立派,輔盡英才,其下門士,學成之日,可留于山中修身養性,亦可出山輔佐明主,一展抱負。天下士子皆以從師于喬皚為幸,時有“天下英才盡出玄門”之說。
崇德十年,恭帝忽暴斃于朝暉宮。次日,東宮起火,火勢滔天,連燒宮殿二十二座,太子衛珩葬身火海。恭帝無子可承社稷,遂由其胞弟襄王衛礽即位,史稱易襄帝。
襄帝查明大將軍霍巽伙同朝中要臣意圖謀反,遂以回朝奔喪為由,急召霍巽回京,派伏兵將霍巽斬殺于云陵渡口。霍巽身邊只有幾死衛護持,被大軍團團圍住,陷入死地,遂以死明志,剜其心頭血滴于玄鐵虎符上。襄帝昭告天下,大將軍霍巽畏罪自殺,抄其家,滅其九族,霍氏一門,無一幸免。
襄帝又以丞相喬湮乃霍氏同黨為由,派兵剿滅玄空派。喬湮攜喬皚畢生所著《罡風卷》一十二部,遁于無形,下落不明。玄空派所依之山,終年云霧繚繞,云霞明滅,煙濤微茫,世人皆道玄空派乃在虛無山、飄渺洞中,實難定其確切方位。朝兵圍剿至此,不敢輕易上山,遂放火燒山。喬皚早已遣散其門徒,死守空山,葬身火海,玄空派就此覆滅。
襄帝自毀長城,大易江山岌岌可危。
霍巽死后,邊境暴亂迭起,短短三年間,連失城池一十二座,襄帝驚聞,一病不起。其膝下有皇后所出嫡長子及貴妃趙氏所出次子二子。帝病危,擬召傳位于嫡子。貴妃趙氏勾結太尉李重儒謀殺皇后及帝之嫡子,而后脅迫襄帝立次子為太子。襄帝駕崩,次子即位,史稱易承帝,年僅六歲。李重儒一步登天,大權獨攬,漸生反心。派太監陳和縊死承帝,自立為帝,趙貴妃自縊于展鳳宮。
至此,天下大亂。
四方藩鎮紛紛脫離朝廷,自立門戶,大易江山名存實亡。
傳聞忠臣之血,三年化碧。
霍家軍八部軍馬,有六部皆有統帥帶領,各奔英豪。只余兩部軍馬,卸甲歸田,隱居山林。霍巽死時,將其心頭血滴于虎符之上,虎符卻于瞬間化為一塊通體晶瑩的碧石。能號令霍家軍者,唯有此碧血虎符,然其卻于戰亂時下落不明。與此同時,喬皚所著得之可匡天下之作《罡風卷》亦重現于江湖。
天下英雄競相爭搶二物,由此掀開一場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