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天地,二拜先祖,三跪圣賢,亙古不變的儀式,卻似比山岳還重,壓在心頭。
莫笑夫子長須白發(fā)面容老,曾幾何時,也如臺下幼兒稚嫩的跪在臺前,年復(fù)一年,蜀山未變,臺下的弟子卻換了一代又一代。
山林歸寂,頑皮的蟲兒也收了聲,三柱青煙帶著萬古的思念,帶著生者的期許,帶著亡者的眷戀,直入九天。
小胖子三人正襟危坐,遛彎兒的大公雞也收了性子,馱著扔掉酒葫的小狐貍,和仙鶴悠然的站在一側(cè),好似聽經(jīng)學(xué)道的智者。
羽清濁不敢上前,似覺這清凈之地,容不下自己這骯臟之人,躲在山石之后,羨慕的望著清河鎮(zhèn)的四個孩子,不敢去打擾,也不想去打擾。
也許,這就是命......
羽清濁心下喃喃自語,諸般苦澀,多少酸楚,又能與何人說。
“蜀山劍宗自玄真子祖師開山以來,傳世三千七百余載,以除魔衛(wèi)道,匡扶天下為己任,門下弟子遍布宇內(nèi),俠義之舉傳頌九州......”
丹師傅盤于臺上,須發(fā)飄然,好似呵護幼苗一般,諄諄教導(dǎo)著新收的弟子。
“劍宗,雖以劍開山,卻有三門劍法不學(xué),爾等切記!”
“一為庶人劍,行兇斗狠,招搖過市,醉心名利,不可學(xué)!”
“二為諸侯劍,搬弄人心,鉆營權(quán)謀,興起而禍天下,沉伏而不生仁義,不可學(xué)!”
“三為天子劍,苦營心術(shù),制霸宇內(nèi),與黎民無情,與臣下無義,天子明,百姓苦;天子庸,百姓亦苦,斷不可學(xué)!”
“弟子謹(jǐn)記!”孩子們恭敬拜謝夫子教誨,有好事孩童好奇問道:“那我們蜀山學(xué)什么劍?”
“圣人劍!”夫子教曰:“以山海為鋒,以天地為鍔,以賢良為脊,以忠圣為鋏,制以五行,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舉世無雙,開萬世太平,為圣人之劍!”
寥寥幾句,如洪鐘大呂,震撤腦海,羽清濁心中波濤翻覆,久久難平!
“夫子、夫子,我們怎么學(xué)?”
孩童們眼中異彩連連,他們自不知夫子話中之意,只覺這劍法絕對是天下無敵的,不免心急起來。
“蜀山劍宗,所習(xí)長生道法,乃《太一玄真訣》,所學(xué)劍法,皆出自《太上劍典》!”
夫子肅穆威嚴(yán),人似變了,眸子中似藏著絕世劍芒,陡然間一股難言之勢裹著深如淵海的氣息,充斥四周。
羽清濁驚得汗毛直立,可帶言語說盡,那氣勢戛然間蕩然無存,好似錯覺一般,再看丹師傅,依舊是先前一般平平無奇的夫子模樣。
底下學(xué)子們似有所感,只是茫然的環(huán)顧四周,不像小胖子齜牙咧嘴的摸著額頭冷汗。
羽清濁深吸一口氣,再不敢有半分不敬,細聽夫子教誨:
“蜀山道法講究以道為跟以劍為本,修劍正心鍛心正道,故我劍宗不供仙神,只奉‘太一’二字!”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淡然獨與神明居,乃劍宗修身之本。”
“又以,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為劍宗道法要義!”
“故我劍宗道法,分為三境界,一為三清,二為陰陽,三為太一,達太一之處,正無極大道......”
何為三清,何為陰陽,何為太一?無極大道可能成逍遙神仙?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直至星辰密布,羽清濁才被等急了的王小虎拽醒,晃晃悠悠如缺了心竅的傻子一般回了清河鎮(zhèn)。
《太一玄真訣》,這樣奇絕的道法自然是沒傳的,夫子后來只教了幾篇呼吸吐納之法。
這些道法的根本與要義,夫子也沒指望這些小弟子們能領(lǐng)悟,只要求他們牢記心中,為他們打下基礎(chǔ),若哪天開悟,說不得蜀山再添一位至尊。
夫子本來還想多賣弄一些,見小胖子打起了瞌睡,鐘無雙拿著石子逗大公雞,氣得丟下一句“朽木也.....”,臨了瞧見羽清濁在石頭下愣愣發(fā)神,眼中頓放異彩,告誡弟子不可打擾后,便離去了。
年輕孩子們閑來無事,見滿山插得是劍,便呼朋喚友的拔劍玩兒,后來鐘無雙帶著倆打手和大公雞它們大戰(zhàn)了三百回合,也沒近得了羽清濁身,便氣呼呼的離去了。
臨了還放了狠話:“揍不過你們,回頭揍你們主子!”
歲月就是這么不經(jīng)意,眨眼間就過了三年.......
起初的新奇,慢慢也變成了輕車熟路、不起波瀾,蜀山上弟子依舊是沒日沒夜的苦修。
小胖子在羽清濁的投喂下越來越胖,程英許久不見了,聽說玉成真人傳了道法,正在埋頭閉關(guān),小師姐依舊那般煩人,隔三差五的跑下山來,找羽清濁買東西,有時候哪怕是一張紙,也要過來問問。
不過近段日子瞧不見人,聽師兄說,小師姐前兩天肚子疼,被師娘送去瑤光宮找楚師伯去了,也不知道自己好心送的兩斤紅糖有沒有收到。
沒有一天清凈日子,清河鎮(zhèn)是發(fā)了家,老太爺現(xiàn)在身子硬朗得緊,成天帶著王二叔等一幫爪牙,在鎮(zhèn)子八條大道兒上左右來回晃蕩。
說說這家的棗咋這么甜,那家的米咋那么白,外來的客商沒一個敢得罪的,要是聽得老太爺說一句,改明兒給山上的仙人送些嘗嘗的話,老太爺家空蕩的糧倉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充裕起來。
王二叔近幾日高興的合不攏嘴,總拎著好酒往羽清濁這送,也難怪,他家小虎前幾日過了考核,被百煉師叔收做了弟子。
自家人當(dāng)然要照拂,現(xiàn)在蜀山上弟子,除了富得流油的洞明峰,就屬開陽宮的弟子混得好。
誰讓人家有個好師弟,三天兩頭有人探親,探親是好事可不能攔,主要探親那人出手闊綽,一拉就是一車,違禁品都敢?guī)В词袃r賣,童叟無欺!
現(xiàn)在羽清濁可是蜀山上的風(fēng)云人物,一頭沒毛的野豬,拉著一輛滿載的二輪車,車上坐著三個兇神惡煞的大爺,滿蜀山的叫賣,聽說師叔伯都有讓他帶貨。
就是人蠢了些,三年都沒修出氣感,回頭問明白了才知道,人根骨被廢,怪可憐的。
名聲在外,王二叔家的小子就是個極好的例子,鎮(zhèn)子里剩下的幾個娃子,雖還沒過考核,已經(jīng)是遭人瘋搶,不過師父不發(fā)話,也只能瞧瞧。
蜀山規(guī)矩大,若是沒有急事,或師叔伯召見,山頂說不能御劍你就別想飛,門派弟子往來,靠得是山間的‘虹橋’!
聽說是老早的一位師祖留的陣法,藏于云霧間,清澈如水,散布星沙,踏之如履云端,會隨風(fēng)勢云霧變換,若不佩玉符,便瞧不見,端是神奇!
就是云霧中濕氣大,跑一趟下來跟水洗差不多,平日里蜀山弟子也懶得出門,倒遂了師父的意,老老實實在山上修行就是。
當(dāng)然,買賣做的紅火,也有碰壁的時候,瑤光一脈都是女弟子,每逢臨到近出,總能聽到鶯鶯燕燕的悅耳之聲。
虹橋上大老遠的都能見到有風(fēng)姿卓絕的師姐把守,不過,日子久了,混熟后,瑤光一脈卻是最掙錢的。
現(xiàn)在滿蜀山,瑤光一脈最受歡迎的男弟子,唯一可進宮門的男弟子,就羽清濁一位,所到之處,必是一片尖叫!
倒不是羽清濁英武不凡,相比于世人可遇不可求的無上道法,女人這種生物永遠沒排在第一位。
羽清濁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六師兄成天眼巴巴的看著自己進瑤光,再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出來。
小胖子說,蜀山自古以來,就是狼多肉少,找道侶要趁早,晚了連個棗都吃不著。
自打六師兄帶著小胖子跟一群狐朋狗友,趁著羽清濁賣貨的功夫,潛了進去后,瑤光宮方圓三十里,除了羽清濁連只公鳥都見不著,包括大公雞。
至于六師兄和小胖子他們的下場,嘖嘖,就差變成太監(jiān)了,可憐呦。
自打羽清濁來后,清苦的山上多了許多熱鬧,師叔伯懶得理會,門下弟子喜聞樂見,所以也不在意羽清濁趁著賣貨的功夫,瞧自己練劍。
蜀山九峰,九脈劍法,九處絕巔,攬?zhí)煜聞φ小荩床槐M,學(xué)不全,再加天門刀刀譜,羽清濁日日如浸在刀光劍影之中。
沒有清凈,沒有自在,有得只是醒來后的迷茫,與夜夜的不甘。
三清境,蜀山道法之基,講:玉清納氣、上清凝神、太清養(yǎng)意!
除了納氣的法門,其它道法羽清濁自不知曉,可這最基礎(chǔ)的納氣,對他卻行不通。
感天地,生氣感,納氣歸元,存于周身經(jīng)脈,行于臟腑,養(yǎng)精蓄銳,增強己身。
這基礎(chǔ)最難的就是氣感,感受不到周天之氣,那還修煉個什么勁,小虎聰慧,最先練到這一步,短短三年,一柄鐵劍就能入石三分。
羽清濁靠著蠻力也能做到,可再往后呢?力總有盡處,而氣卻可隨著修行無窮無盡。
羽清濁不知道自己資質(zhì)如何,即便根骨被毀,照著法子第一天便也能感到山中那一絲若有若無的靈氣,可只要有一絲納入體內(nèi),寸寸肌膚便如針扎、如劍刺,疼痛難忍!
若忍著劇痛繼續(xù)納氣,那外來的游離之氣,尋不得方向便直入五臟六腑,攪得人痛不欲生,而后一口鮮血噴出,體內(nèi)再無半分存留。
納氣之法倒有數(shù)偏,換了一道又一道,皆是這般模樣,讓人絕望!
師兄曾說,若不能納氣,就不能滋養(yǎng)身體,江湖上的高手,六感遠超常人,便是這個道理。
所謂凝神,便是將身體滋養(yǎng)得足夠強橫,對天地的感知就能越發(fā)的清晰,而后達到的見微之境,再往上,就是要悟出一些修行上的奧義,直至參破陰陽,看破生死。
除了小師姐,大師兄他們都達到了太清養(yǎng)意之境,蜀山弟子這個境界的不在少數(shù),可修行之人與江湖高手最大的差別,便是參悟一途。
江湖高手素喜歡比拼內(nèi)力,內(nèi)力足夠強橫,人就足夠厲害,可修行之人卻不止如此,內(nèi)力修為只是日積月累的一方面。
對修行參悟得越深,就對道與劍的理解更為通透,對天地感悟的越深,就對自身不足看得更明白,就如劉掌柜那日一刀斷天一樣,境界才是衡量一個人強弱的根本。
大師兄雖然修為深厚,內(nèi)力雄渾,但依舊說不及七師姐,七師姐對劍道的領(lǐng)悟以達三清境巔峰,與陰陽境只差臨門一腳,在她劍下,若不靠內(nèi)力優(yōu)勢,百招之內(nèi)必會落敗。
羽清濁曾問,師叔伯都什么境界,大師兄說蜀山的至尊皆是陰陽境巔峰,即便七師姐到了陰陽境,即便不考慮修為深淺,也絕不敵師叔伯一招。
道若是路,道法、劍術(shù)就是走路的鞋子,參悟便是走路的法子,那境界就是距離遠近!
更不要說,那虛無縹緲的太一境,達太一者可成仙,這是師父感慨時說的話。
那么遠的路,那么高的山,三年來除了偷學(xué)來的劍招、劍訣,除了吃得更多,除了力氣更大了些,羽清濁看不到絲毫希望。
“你不是弄明白了?”
這是老太爺說得話,可就因明白,才不知道路怎么走,天天偷吃靈丹妙藥,也不見身體能強橫到可感知天地的地步。
第一步都跨不出,何來第二步,第三步.......
山中有了涼意,月上中天,星河璀璨,秋日的夜晚,再沒有半分溫?zé)帷?p> 羽清濁負著一柄長劍,入了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