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
人物特點
孫悟空:
除惡務盡,英勇善戰,機智勇敢,堅持正義,仁義忠誠,敢作敢為,身手不凡.,斬妖除魔,常常被冤枉,對唐僧很誠懇。
豬八戒:
憨厚可愛,貪財好色,愛耍小聰明。
沙和尚:
平和,冷靜,有耐心,忠心耿耿,吃苦耐勞。
唐僧:
符合封建時代上層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養、心善、輕動、斯文、迂腐,但缺乏統治者狡詐的一面,有時候特別不明事理。
情節
一打:山野里出現一位年輕村姑,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
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則靈魂出竅逃走了。
?
三打白骨精
二打: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這樣的傷心可以說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看俺老孫一棒!)。妖精又靈魂出竅逃走了。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云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后化作了一堆白骨。
原文
-《西游記》第27回
第27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
唐僧師徒圍在白骨精的假尸旁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里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
共30張
三打白骨精
無數獐豝鉆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云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饑了,你去那里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里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饑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里有人家處化齋去。”行者將身一縱,跳上云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莊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
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云頭道:
“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饑。”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
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圣去時,驚動那怪。他在云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么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圣僧歇馬在山巖,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呆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里去?手里提著是甚么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面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愿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圣經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愿表芹獻。”三藏道:
“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呆子努著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
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么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里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癡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干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里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尸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里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面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么《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攛唆,手中捻訣,口里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么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圣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圣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饑。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
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云,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
“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么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
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兇?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么要分甚么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云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么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兇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里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
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夸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呆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圣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嚇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圣,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云端里照應。那大圣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里。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兇,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那大圣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于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于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圣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圣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云,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解釋文中“題”字:此處無誤,原著中是這個“題”。
蘇教版
六年級下冊課文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高山前,只見山勢險峻,峰巖重疊。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覺饑餓,就讓孫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處觀看,見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來給師父充饑。
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機會來了!”它正要上前,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讒,奪過罐子就要動口。
正在這時,悟空從南山摘桃回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認出村姑是個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唐僧連忙扯住悟空。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
唐僧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悟空打開罐子,從里面跳出來幾只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么齋飯。唐僧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師徒們吃了桃子繼續趕路。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見棍棒落下,又用法術脫了身,丟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坐在地上,不由分說,一口氣念了二十遍緊箍咒。悟空頭痛難忍,連忙哀告。唐僧喝道:“你為何不聽勸說,把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氣:“胡說!哪有那么多妖精!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你去吧!”悟空說:“師父若真不要我,就請退下我頭上的金箍兒!”唐僧大驚:“我只學過緊箍咒,卻沒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說:“若無松箍咒,你還帶我走吧。”唐僧無奈:“我再饒你這一次,但不可再行兇了。”悟空忙點頭答應,扶著唐僧上了馬,繼續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云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髏,脊梁上有一行字,寫著白骨夫人。
電影版
《三打白骨精》消息
由星皓影業投資4.5億拍攝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已在10月28日與JS省WX市、濱湖區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簽訂戰略合作合同,并將于下個月在江蘇WX市開機拍攝。該片是星皓影業“西游經典文化系列品牌電影”的第二部,第一部《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在2014年春節奪得10.53億票房。
白晶晶是20世紀90年代中《大話西游》里面的女主角。[1]盤絲大仙的二弟子,原身是白骨精,對孫悟空一直無法忘懷。白晶晶使得至尊寶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
白晶晶原本和師姐一起去找唐僧想吃其肉,卻碰見了孫悟空轉世的至尊寶,因無法忘記對孫悟空的愛戀從師姐手中救了至尊寶,自己卻身中奇毒。
都說,在三次里面,他們都放過了彼此……”
陸黎說著自己嘆了一口氣坐在了一旁。鐘南街鐘凌瑾拍了拍陸黎的肩膀:“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實,唐僧也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貴妃娘娘說著看向了遠處,“女兒國,史稱“東女國”,其本是位于唐朝的西邊,公元六、七世紀出現的部落群體及地方政權,它是川西及整個藏族歷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國。女兒國景區則位于中國HUB省SZ市洪山鎮,它是西游神話世界景區之一,景區占地三千六百畝,包括女王溫泉區、西游記公園、省委大院和蟠桃園養生區四個部分,分為體驗區和觀光游覽區。它是以《西游記》的故事情節、場景、人物原型為背景,結合自身的地理環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風情的神秘國度旅游區。
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
這一回主講: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條清澈見底的河邊,擺渡的老婆婆把他們送過河后,唐僧口渴,要八戒到河中舀了碗水喝。八戒也渴了,就一頭扎進河里,喝了個痛快。不料半個小時以后,唐僧和八戒的肚子疼了起來。悟空決定就近找個村莊住下,弄些熱水或草藥,讓師父喝了治病。不久,他們來到了一個村莊,不料村里的老婆婆聽悟空說了唐僧肚子疼的原由后,竟然笑了起來,跑著喊道∶“看呀!有兩個男的喝了子母河的水了!”不一會兒就來了一大群女人。悟空到處打聽,才知道這里是女兒國,沒有男人。女人長到二十歲,就去喝子母河的水,三天后就可以生下一個女孩。唐僧、八戒聽了連聲叫命苦,老婆婆笑著說∶“別急,解陽山聚仙庵有一眼落胎泉,喝了那泉水就沒事了。”悟空問清了那泉水的位置,駕云來到解陽山,向庵主如意真仙討取泉水。不料如意真仙一聽“孫悟空”三個字就火冒三丈。原來他是火云洞紅孩兒的叔叔,怪悟空不該收服他的侄子給觀音做善財童子,不管孫悟空怎么解釋他就是不聽,堅決不給泉水。悟空一氣之下就和他打了起來,沒幾個回合如意真仙就敗下陣來。悟空并不追趕,到庵里找到泉眼,拿著桶就要打水。沒提防如意真仙從背后溜過來,拿如意鉤把悟空的腿勾住,用力一拉,悟空摔了一個狗吃屎。悟空爬起來見那家伙已經溜走,也不去追,左手拿著金箍棒,右手去打水。不料如意真仙又跑來,把井繩勾斷后又逃走了。悟空沒時間和他捉迷藏,決定去把沙僧找來幫助取水,主意打定后,翻上筋斗云便離開了聚仙庵。悟空叫來沙僧,自己纏著如意真仙打,讓沙僧到井里取水。沙僧打了滿滿一桶井水,駕著云,對悟空喊∶“師兄,水已經拿到了,饒他一條狗命吧!”可是如意真仙不肯停手,悟空不得已只好一棒把他打倒,將如意鉤折斷。悟空饒了如意真仙,和沙僧駕云趕回村子。唐僧和八戒喝下泉水,肚子響了一陣,病就好了。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
共4張
女兒國王
這一回主講:第二天,他們來到女兒國皇城,只見街上全是女子,一見他們都紛紛圍上來看稀奇。八戒一急露出原來的面孔,嚇得女人們驚叫著跑開。好不容易他們才走進驛館。一位女官問明他們的來歷后,就要安排他們住下。自己立即進宮向女王報告。女王聽說唐僧長得相貌堂堂,決定讓唐僧做國王,自己當王后,打發三個丑徒弟去取經。女王讓太師作媒人,到驛館向唐僧求親。唐僧一口拒絕,悟空卻說∶“師父,女王既然有誠意,您就留下來吧!”一邊說一邊向師父使眼色。太師見唐僧低著頭不說話,以為他已經答應了,就告辭回宮報告女王去了。唐僧埋怨悟空不該胡說八道,悟空說∶“嘿嘿!如果不答應這門親事,女王一定不肯換關文,所以只有用假親脫網的計策。”接著又細細解釋了一番。唐僧聽了恍然大悟,八戒、沙僧也不住的稱贊∶“好計策!好計策!”不一會兒,女王坐著龍車,親自前來迎親。唐僧連忙帶著徒弟們出門迎接,女王扶著唐僧,拉他一起坐上龍車,要回宮舉行成親儀式。唐僧拉住悟空不放,悟空使個眼色說∶“請師父、師娘趕快回宮,給我和師弟倒換關文吧!”龍車駛進了皇宮,女王滿臉笑容,扶著唐僧前去赴宴。機會難得,八戒放開肚皮吃了個痛快,吃飽喝足后,他又按悟空教他的大叫∶“如今娶的娶了,嫁的嫁了,取經的還得趕路,請女王快給我們換關文吧!”女王立刻上殿,看過關文、蓋了大印,遞給悟空。悟空接過后,起身告別。唐僧對女王說∶“陛下,我想請您陪我送他們出城,再囑咐他們幾句,以表我這做師父的一點情意。”女王立刻傳令準備龍車,前去送行。龍車出了西城門,唐僧走下龍車,回頭拱手說∶“陛下請回去吧,貧僧取經去了!”女王大驚,拉住唐僧的衣袖叫道∶“御弟哥哥,喜酒都吃過了,怎么又變卦了!”八戒拉開女王,沙僧連忙扶師父上馬。
但是,我最玉妃最喜歡的是西游記女兒國電影版!
電影《西游記女兒國》主要講了唐僧師徒途經忘川河,因激怒河神而誤入西梁女界。闖入其中,眾人才發現這個國家只有女性,并且建國以來此地就沒來過男性。而且國中立有祖訓,將男人視為天敵。典籍中更有預言,指明有朝一日,會有東土而來的僧人帶著一只猴子、一頭豬和一個小藍人闖入其中。他們到來之日,便是女兒國走向毀滅之時。
《西游記女兒國》是星皓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由鄭保瑞執導,郭富城、馮紹峰、趙麗穎、小沈陽、羅仲謙領銜主演,林志玲、梁詠琪、劉濤、苑瓊丹、潘斌龍、施詩出演的喜劇魔幻片。
《西游記女兒國》中青澀的“初戀”,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唐僧與女兒國國王之間發乎情止乎禮,頂多扯扯對方的衣袖,沒有任何越界行為,但卻更有一種高級感。
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
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
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
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并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原著里的唐僧動沒動情,也只有吳老先生才知道了!
然而 86版總導演楊潔,她的大膽改編,深深的彌補了那一絲缺憾,讓那個原來呆板的和尚,有了那么一絲人間煙火的氣息!
這部在那個時代艱苦條件下完成的經典之作,在往后的熒幕上不斷被回放,被翻拍。
86版《西游記》的第16集,唐僧夜半被女王邀請,燭光剪影下雙雙回眸間剎那的悸動。
驚的唐僧雙夾緋紅,額頭虛汗涔涔,只能給女王猛發“四大皆空”卡,嘴里念著:阿彌陀佛。
女王說: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倘若那琵琶精沒有在關鍵時刻擄走唐僧,誰能知道最后關頭唐僧能否堅守住他心中的佛?!
唐僧動了情,對女王承諾:來世若有緣分,我們……
最喜歡的是女王回的這句話:我只求今生,不講來世!
這段故事用到的兩首插曲《女兒情》、《相見難別亦難》。
用動聽的音樂和詩意的歌詞,將這段隱秘卻又唯美的情緣娓娓道出,令人遺憾、心痛,同時又感到唯美無比。
再回到18年賀歲片《西游記女兒國》,原以為也是照著這電視劇版的改編的,好么,這電影我真是醉了!
都是神馬鬼?!
都特么的是得罪了造型師!
看完整部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師媽媽和忘川河神的愛恨情仇,戲跳的太嚴重,一度以為自己進錯了房間。
除卻這段附加的劇情,其他戲份也算是標準的“趣經女兒國”,只是趙麗穎版的女王不夠雍容華貴,撐不起女王氣場。
與馮紹峰飾演的唐僧一起有種都市青春愛情劇的既視感。
唐僧師徒四人西去取經,意外進入女兒國,因先祖留下預言女兒國視男人為毒物!“男人死罪,長得難看,罪加一等”。
也許是翻拍的太多,沒了新意,編劇只能從搞笑語言、造型服飾和特效上來做文章了!
悟凈變成了藍精靈,八戒這造型我只能想到歷史悠久的小丑了!郭富城飾演的孫悟空,那是在尷尬中步入毀滅的鐵證。
至于唐僧,反正我是一點都沒覺得他是個得道高僧。
尤其是誤喝子母河水懷孕的那一幕,唐僧說:小唐他沒心跳了,剛剛他還踹我來著。
我不知道你們聽了這句話之后是什么感覺,我是真的起了一胳膊的雞皮疙瘩。
悟空辛苦去取來落胎水,他們卻說打算生下這三個孩子!艾瑪我去,男人怎么生孩子,好想知道的有木有!
整部劇唯一明白人估計就只有悟空了。
除了悟凈太辣眼睛外,還有就是那個如花的如意真仙了!
這背影也是美呆了一大片,正面嘛就有好大點的嚇人了!
全女兒國最漂亮的女人
這里沒有蝎子精擄走唐僧,卻有兩只大蝎子,一紅一藍,聽一張會活蹦亂跳的紙的命令,攻擊這他們。
電影里的唐僧被國師媽媽綁走了,女王也跟著跳上了遠渡的船,漂泊在苦海!最后他們漂到了女兒國的大門口。
動了凡心的唐僧答應帶著女王一起西去,但女王卻無法離開她的國家,只要她走出結界,女兒國里的一切,包括她自己都會化為石像。
最后的特效誰也沒給,給了忘川河神。河神因愛成恨,一怒水漫女兒國!
海底世界里,唐僧似有所悟,問佛祖,眾生苦海遇難當如何解救?
這時佛祖真來了,佛祖一出手,啥事都沒有。這就是真理!
在水里,女王為唐僧重新披上袈裟。
唐僧大徹大悟,在佛的世界里愛一人與愛眾生是沒有區別的。
而女王的愛寬廣、仁慈,不愿所愛之人不快樂,于是放手讓你追求你心中的大愛!
唐僧亦是承諾了來生……今生事今生了,咱不求來世。
不管是原著還是其他,多年以后的唐僧抵達西天,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
他化身成為冰冷的佛像,永恒佇立在大雷音寺,從此再無來世。
西游里那個多情的女王,終是一場悲劇,或許她因此而期盼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