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的李夏經歷著填報志愿,口若懸河的招生老師,色彩繽紛的招生簡章令她眼花繚亂,頭暈目眩,最終,為了發揮自己語文的優勢,李夏決定報考一所藝術學院,學習新聞。通知書的順利到達讓李夏本以為自己能夠一帆風順的進入學校學習,奈何,中低端的家庭收入水平讓李夏的父母犯了難。李夏所讀的學校為民辦,加之為藝術院校,較之其他學生的學費高出了不少,較高的學費給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壓上了一塊巨石。
李夏的父母猶豫著,在想是否有必要因為兩萬的學費讓孩子復讀一次,李夏猶豫著,在想,是否有必要因為兩萬的學費而重蹈覆轍,那段時間內,父母與孩子僵持著。一天母親在李夏的面前與熟人打電話,毫不避諱的說道“如果學校不合適,就讓李夏復讀。”聽到這里,李夏傷心極了,她傷心的不是再受一次煎熬,而是傷心父母對于她的態度,她的父母甚至沒有一次詢問過她的意見,這就好像自己命運的線,被人緊緊的拽在手里,平時看不到,但那人總能在你最精疲力盡的時候在你心上緊緊的拉扯,自己看不到線,摸不到線,卻能感受它帶給自己的疼痛……
最終李夏還是上了大學,過程雖然不說,但也能感知不易,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李夏有一個姐姐,她們家以前也經歷過這種事,但是,她的父母省吃儉用出錢供她上了大專,這個姐姐也很爭氣,最終出人頭地,成了李夏家里那一帶的風云人物,李夏心知肚明,她的父母在她的身上投資了多少,希望的是她成為下一個姐姐。李夏心想,這算不算是沾了別人的光呢?
不等李夏沉寂多久,繁忙的開學季來了,各大商家開始別開生面的減價,各大學校進行如火如荼的迎新,李夏的父母早已為李夏準備好長久離家的行李,在報道那天便十分順利的到達學校,經歷了6個小時顛簸的車程,李夏的腦袋已是暈乎乎的,她看著車水馬龍的繁華,聽著人聲鼎沸的熱鬧,她感覺莫名的鬧心,她一個平時喜歡獨處的人,在嘈雜中感到不適也無可厚非,沒等李夏回過神,她的父母已拉著她的手前去進一步的報道。
在經歷一系列繁瑣且不值一哂的程序后,李夏終于完成了,她本想與父母促膝談心,奈何家中有事,父母撂下一句“好好照顧自己”便匆匆離開。李夏面帶微笑目送他們離開,然后回到寢室,有條不紊的整理床鋪,看著旁邊的室友因為有父母的幫助而變得無所事事,李夏頓覺委屈萬分,淚水與汗水齊下,她一時分不清,掉在手上的是淚還是汗,她只知道,是咸的,非常咸……
晚上,李夏洗漱過后躺在自己整理的床鋪之中,想著這今天發生的事,她與室友沒有說一句話,她不知道說什么,不知道怎么說,她的淚順著眼角留下,也是咸的,但她知道,這是淚……

花彼花
鄙人才疏學淺,若有不足,萬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