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蘇家營地。
王清躺在馬車上,抬頭望著明月。心思卻是起伏不定,倒不是因為宴席上的事,而是其它。
這個世界的蜀國與三國的蜀國,即使不是同一個,估計也是大有關聯,畢竟前世三國演義里,赤兔是屬于關羽,而的盧馬是屬于劉備的。有可能是來到了一個,異世有關三國世界。
除了這個,令王清的思索的還有那位蘇二公子的授課老師所說的“靜坐之法”。
王清的前世父親,農村出生,考上大學,娶了城里大戶人家的小姐,夫妻合力,打下了一片不算大的江山。王清對自己父親的孺慕之情,可是極深的。而他父親就有早上起來,晚上睡前,都靜坐半個小時左右的習慣。小時候王清也問過,父親只是摸摸他的頭,說這是跟郭老學的讀書養生之道,其它的也不肯細說。
父親口中說的郭老,王清長大以后讀了幾本課外書才知道,那是一位開國時代的大文人、大詩人。
而王清小時候記住這位大人物,是因為他父親每次在他惹禍或者表現不好的時候,就喜歡說這位郭老的幾個兒子是如何如何的出色等等,他老人家不但自身才華滿天下,教子育人也是非常成功。
等王清年紀更大了以后,對這位大人物卻是更加傾佩不已。傾佩的是他一生可謂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聲”,光被人知道的與她有染的女子就有八個之多。那時的王清把他悄悄的當成了自己的偶像。對于被自己老婆管得死死的親生父親,偏心的王清也只是偶爾同情下罷了。誰讓自己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呢。
想起前世的一切,王清不自覺的露出了很暖心的微笑。他決定明天開始也天天練習“靜坐之法”。
、、、、、、
“龍吟寺”,據說是由八千多年前的海天大法師創立。又有傳聞說是更早的時候原本是叫九龍寺的,后來不知為何便破敗了。若干年后,海天大仙師云游到此處,于此處落腳休息時,忽聞地下發出咚咚的空霊之聲,頓感耳清心明,于是閉關修煉九年九月,在龍吟聲中豁然開朗,出關后始建龍吟寺。
再過了兩三天,蘇家車隊就到了目的地。
說是到了龍吟寺,其實并沒有到寺里,而是先到了一個和電影中武當山解劍碑一樣的地方。不過這里規模更大,而且也不叫解劍碑,而是叫迎風灣。這個“迎”,當然是指此處是迎客的地方,中間的“風”字,就和佛家的三動典故有關了,而“灣”是因為此外就是依托著此處的一個河灣建立起來的。
外來要進山拜寺的人,都要把坐騎、馬車等停在此處,而行李就要靠你自己拿,或者可以叫此處的勞力,當然是花錢雇人。
迎風灣里有幾十家客棧酒樓,適合短期居住人士。如果是長期逗留的可以去迎風灣后面的小茶林苑包房居住。
迎風灣后面是一個巨大的廣場,約莫有后世的足球場七八個大左右,此時這巨大的廣場已經被錯落有致的一個個帳篷營地分割開來,整個廣場都是由長寬數米的青石板鋪就而成,間隔百十米就有一個小石柱。廣場中間有一條數丈寬的大直道,兩邊前后相隔數十米有大石柱矗立著,眾人有默契的把這條大直道空留著。沿著大直道往前,盡頭就是入云的千級臺階了。
從迎風灣直到大廣場,到處都是人,大多都是和蘇家車隊一樣的陣勢成百上千的人組成一隊。人山人海,比肩接踵而在。
由鐵哥和幾位護衛帶頭,王清配合著幾位馬奴,在一位寺人的帶領下,把十幾匹牧場的馬兒送到了迎風灣隔壁的養馬潭,那里是龍吟寺飼養自己馬匹的地方。
“和尚出門也要坐騎?”王清心里暗暗誹謗,電影里和尚出門都是走路的啊,什么時候這么闊了。
迎接王清等人的是一個中年和尚,身著明黃色僧袍,一臉的精明能干,臉上隱隱掛著倨傲的神色,身后跟著六七個沒有剃度的灰衣弟子。
那和尚繞著馬匹轉了好幾圈,其間還仔細的觀察每一匹馬的毛色、蹄子、牙齒等,過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才露出滿意的神色。
一行人,交接了馬匹。
鐵哥拿出了王清的奴契,交到了那和尚的手上,然后把指了指王清道:
“這是我們牧場訓練的馴馬師,雖是奴隸身份。技術卻是極好。”
那中年和尚看了他一眼,也不多說。
揮手叫了個高大的灰衣大漢,吩咐了幾句就走了。
傍晚時分,鐵哥又來了一次,不但把他的小被子帶來了,還偷偷塞給了他一張一百兩的銀票,說是公子賞的。事辦完就立馬走了。
王清現在的身份是給寺廟養馬的弟子,說是“弟子”,其實只是佛家人的慈悲說法而已。工作還是養馬,待遇還沒有在牧場捕魚時候好呢。
美少女姐姐在迎風灣分別的時候,摸了幾把自己的嫩臉,嘆了口氣,只說叫自己在寺里別惹事了,好好呆著。后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臉一紅就走了,那嬌美的樣子,小王現在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吃完一菜湯一飯的晚餐,走在回大通鋪木屋角落睡覺的路上,小王拿著剛到手的少林武功秘籍“十段錦”發起呆來了。
這本秘籍是一個每一個少林弟子都必須學的基礎功法,以為撿到寶了的王清,多問了兩句,才知道原來這功法每個門派基本都有,只是有些地方改動了下,變成了本門低級弟子的強身煉體秘籍。身強體壯了才能做更多的活啊。
晚間,靜坐了半個小時左右,王清就沉沉睡去了。
、、、、、、
從那天起,一有空王清就早晚靜坐,早晨跟著位紅衣武僧在養馬潭的一塊大空地上集體練武,其它的時間都是喂養馬匹。
簡單的日子一連過了好些天。
這天王清早早起來靜坐了半小時,在空地上跟著練了幾個起手式,然后去吃了早飯,一大碗菜粥加一個大饅頭。吃完飯正準備做著老本行工作的王清,卻被一個由前些天的那個中年和尚親自陪同的一位老人,給叫住了。
王清記得這個和尚,那天可是架子奇大無比的呢,而現在卻隱隱有股討好的味道。那老人也只是叫他收拾行李跟著走。
等王清跟著老人到了地方,見到了哪位“胖爺”劉公子,才有一絲恍然。
從那天開始,王清的身份就從龍吟寺雜役弟子養馬人,變成了龍吟寺小茶林苑中的服侍弟子。身份地位的變化,王清估計感受不到,不過吃住的變化卻是很大,住的地方有了一間大約十平方的小木屋,吃是管飽。在外面吃什么對于有空間菜地在手的王清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獨處了,這讓王清可以光明正大的開小灶。
小茶林苑是在寺墻的前面的,位于龍吟寺門前大廣場的左邊,整整方圓幾十畝的一座小林子里,主要分三個區域,一是外部區域,窮書生、普通平民等窮人居住的;二是中部區域,是有錢、小官居住的;三是內部區域,特別人物居住的,靠近寺墻和河流的一處不大的角落,非一般人能居住。
內部區域是由寺里的雜役弟子負責招待的被一堵厚厚的墻包圍著,與外部其它地方的聯系是一道小門而已稱為“外門”,而與寺內的聯系則是也是一道差不多大小的小門稱為“內門”,兩道小門都有人看守。整個區域只有五座占地三百平方左右的小院。
王清白天去給“胖爺”居住的小院打掃衛生,晚上則回寺內靠近內門的一座樸素木屋內居住。那位帶他過來的老人叫三伯,是“胖爺”身邊的大管家。
經過一個多月的生活,王清從“胖爺”與三伯偶爾的聊天中了解到,原來這些學子們到龍吟寺“求學”,是為了參加龍吟寺五年一度的對外開靈大典,說到這開靈大典就不得不說到傳說中的修仙者了,而想要成為修仙者則必須要能吸收天地靈氣,這一點可就要說到,大多數修仙者共同具有的“靈根”上了。
“靈根”是什么,前世好歹看過幾部修仙小說的王清當然知道,不過這個世界的“靈根”略有不一樣的地方。
這個世界的“靈根”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隱靈根”,一類是“顯靈根”。“顯靈根”與大多小說中的那樣略有不同,修仙者不用施法就能感應到靈氣波動而尋找到,不過具體的品種還需施法檢測;而“隱靈根”則不同,須通過修仙大派舉行的開靈儀式才能被測出,也有一些幸運兒得天地寶物而開啟。至于那些學子們所謂的拜師禮,就是參加開靈儀式的費用了,不菲的拜師禮,把很多的窮苦人家排除在外了。
而“隱靈根”與“顯靈根”的區別在于,“隱靈根”中出現的靈根種類絕大多數都是四種、五種屬性的靈根,極少出現三靈根,更別說其它更好的了。與之相反,“顯靈根”出現的靈根品種則要好上很多,大多都是三靈根、二靈根。異靈根以及傳說中的天靈根都是出現在“顯靈根”中的。“隱靈根”往往一兩千個凡人中就有一個,而“顯靈根”則是萬中選一。
在修仙首重資質的價值觀念趨勢下,“隱靈根”的這種特征也是修仙門派不愿意參與到王朝爭霸的原因,而“顯靈根”的擁有者修仙大派有專門的巡察使去招收,世俗王朝是不得干預的。
龍吟寺作為蜀國南部的修仙大派,勢力范圍輻射方圓數萬里,開靈大典則吸引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勢力不遠萬里而來。
據說此次就有近萬人參與,參與的萬人不多,可是要加上隨從,那可就是差不多達到數十萬人的規模了。
那萬人中的幸運兒也只有數十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