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母親的疑問,晏維笑了:“昭國采用全新的耕作技術、配套農具和巫術改進的良種,不過兩三年,原本不夠一州之地供給的糧食,供應衛、梁二國也綽綽有余。若是全面鋪開,不消十年,谷物就會堆滿谷倉,發霉爛掉,也無人去吃。”
大陳氏難以想象那幅場面。
她在鄉間居住,看慣了百姓饑一頓飽一頓,就算給他們家耕作的佃戶,都沒多好的日子過——在她已經十分仁厚,包了全部苛捐雜稅的情況下,尚且如此。
糧食怎么會有多到沒人吃的那一天呢?這不可能啊!
晏維卻壓根不理會母親的震驚,自顧自地說:“所以,日后的昭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青壯耕作。”
“昭國這等狂熱好戰的風氣,先前土地貧瘠,都要天天打仗。將來糧食充裕,青壯空缺,昭王定會組建一支完全效忠君王的私軍,這便是我的契機!”
大陳氏壓根說不出話來。
她怔怔地看著兒子,險些以為晏維瘋了。
不知過了多久,她才勉強找回自己的聲音,艱難地問:“你就這么確定昭王會用你?按你的說法,這支軍隊的將領,至少是九卿之中的衛尉,甚至有可能是三公之中的太尉!”
“未必會用我,但一定不會用現有的這些將軍!”晏維冷靜無比,“王家、蒙家,固然得到昭王信任。可他們綿延三代,姻親盤根錯節。”
“至于其他將領,或有立場,或有姻親,或與后宮有所聯系,皆不是上上之選。”
“而我,無家族,無親朋,干干凈凈,與各方勢力都沒有太大牽扯。只要我的兵法韜略,能力手段能被昭王認可,便能爭一爭這個位置!”
大陳氏倒抽一口冷氣。
她做夢也沒想到,兒子的野心居然這么大。
哪怕是晏家官位最高的人,她的公公,也只是大夫,就連個下卿都沒混到。
雖然這和梁國過于看重家世的有關,昭國的環境相對寬松一些,可晏維的目標直接就瞄準了衛尉和太尉,別的位置看都不看一眼!
這是何等狂妄!
大陳氏上下牙齒都有些打戰:“我本以為,你是認為情況復雜,需要多想多看,卻沒想到——”
晏維理所當然地回答:“若不是為謀公卿之位,兒子為何不去當他人門客?”
從叔伯身上,他學到了一個道理。
想要說服一個人,并不困難。
但想要這個人完全按照你的意志來走,根本不可能。
哪怕他能讓大伯對自己言聽計從,那也沒用。因為他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跟著大伯,而對方的才能并不足以應對復雜的事情。
不說別的,光是讓大伯面見君王,或者三公九卿,稍微聊幾句,對方就能知曉大伯的水平,立刻能探知到晏維的存在。
骨肉至親尚且如此,何況去當公卿的門客?
你再得恩主信任,真能勝過人家的親兒孫,枕邊人?
看明白這一點后,晏維就打定主意,絕不當任何人的門客。
同時,他也拒絕從小吏做起。
世人看重身份,他若為生活而妥協,當了門客、小吏,再往上爬,就比頂著“大夫之孫”的虛名往上走,困難無數倍。
他若做官,只做實權公卿!
看見母親露出驚駭之色,晏維放柔聲音,安撫道:“我本只想去周家打聽些消息,他們驟然從高門淪為白丁,對恢復昔日地位有更迫切的渴望。錢多,人脈廣,得到的消息自然比我齊全。”
誰能想到,就有這么一樁案子直接落到他手上?
大陳氏嗓子干澀:“你壓根不是為了小妹和小安,你完全就是為了自己,拿他們的命去賭——”
“兒子救了小姨母,替她逃離了被一個又一個男人蹂躪,被女人污為蕩婦的悲慘命運。”晏維完全不覺得自己哪里做錯了,“表弟赤子之心,當個富家翁,安安穩穩一輩子,便是對他最好的路。我讓他得到了周家全部的家產,以及孝順之名,甚至上達天聽,從此一生無憂,這還不夠?”
雖然大陳氏早就認識到兒子的冷酷無情,但看見晏維一點反省的意思都沒有,她還是覺得有些累。
晏家其他人的悲慘遭遇,晏維作壁上觀,還能有個解釋,畢竟晏家對他們,實在算不上好。
可小妹和周安又做錯了什么?
沒錯,除了冒險一點外,周安在晏維的暗示下,做出了最合適的抉擇,并得到了最好的結果。
如果沒有晏維洞悉真相,推波助瀾,這對母子不知道要困在周家這個囚籠多久,說不定一生就這么完了。
但大陳氏知道,晏維明明能想出更穩妥的解決方案,更好地解決這件事!
不要說沒有,以他的腦子,想要四平八穩地把事情給辦了,絕對有別的辦法。
他卻故意唆使周安殺人,就是知道死者的特殊身份,以及楊轅政敵的存在,會讓此案變成人盡皆知的大案!
沒錯,晏維賭贏了,得到了好的結果。
但就算輸了,他又有什么損失?
被斬首得是周安,活不下去的是小陳氏,難道大陳氏能為幾十年沒見過的堂妹之死,問責唯一的兒子嗎?
想到這里,大陳氏不免有些心灰意冷:“所以?你認為她們能幫到你什么?剛才小安的話,你也聽見了。壽陽太后對小妹十分冷淡,公主、命婦們也就是走個過場,小妹根本和她們攀不上交情,更不要說幫忙。”
至于周安,晏維都說了這個表弟當個富家翁就行,基本上否定了對方從軍、從政、從商的可能,更沒辦法幫忙。
“壽陽太后?收錢都不辦事的貪婪之輩!若她是個男子,在官場早就混不下去了,何來今日的顯赫地位?無非是仗著太后之尊,有恃無恐罷了。”
晏維看得很清:“她示好的人,全都是昭王看重的人;昭王不看重的人,她沾都不會沾。”
“若兒子真走她的門路,首先,必定不能成,因為她根本不會向大王真的引薦兒子;其次,就算成了,也只是多了個無窮無盡索取的負累。”
大陳氏膽戰心驚,卻只能裝作沒聽見:“你究竟打算怎么做?”

微云疏影
有小可愛問我晏維的原型是誰,這么大佬,當然是尉繚啊! 秦國衛尉、太尉,單名為繚,寫了《尉繚子》這本天下聞名的兵書。從兵書中看出,此人懂政治、經濟、權謀,對軍隊做了十分細致的規劃,包括軍營區域劃分、令旗鼓點分類、后勤部隊安排等等。 蒙恬遇到他之后,親自為他牽馬,懇求他寫兵書讓自己一觀;政哥見到他之后,讓他享受秦王級別的服裝飲食,而且每次見他都表現得很謙和。 結果這家伙據說是懂相面(當然我覺得是看人厲害),他評價政哥——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史記原話) 多虧他的評價啊,政哥的外貌才流傳下來(雖然不是什么好詞)。 他覺得政哥沒仁德之心,就跑了。政哥派人把他追回來,他又溜了。 幾次之后,政哥想算了,把這個人殺掉好了。 結果李斯苦苦哀求(韓非……),政哥就親自去請尉繚,直接封三公之一的太尉。 他沒親自帶過兵,大概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這種,負責全局規劃和戰略指導。 歷史上的尉繚是什么樣我不知道,至于這里……套路,都是套路,你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