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時代,在90后和00后成為主力軍的時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種大家普遍認為的“腦殘”、毫無節制和目的的追星,事實上,已經是稀缺的存在了。對于90后和00后來講,就是理性的追星和理性的粉絲。
也有人,說是90后和00后,很是佛系。其實,佛系正是理性的外在表現。
這種佛系,在網絡文學領域,其實是真正開啟了由數量向質量的要求,精品化,也成為了讀者普遍的要求。
那種,你隨便寫個幾百萬字,就萬眾追捧,均訂過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網絡作家成名,也越來越看長時間、十年如一時的積累,以及小說本身是不是質量靠得住,是不是符合小說本身的起承轉合高潮結尾的規律了。不是說,你觀點新奇,就可以一路高歌。空中閣樓,風大的時候,會漂一段兒,風過了,只有倒塌的命運。
第一,目前來講,網絡文學行業精品化現象已經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最為明顯的現象,就是簽約難了。不僅是新人、普通作者,就算是重點作者,甚至大神作者,簽約也難了。編輯會針對投稿作品,提具而細的修改意見了。更嚴格的要求,出更高的精品。
二,衍生版權改編維度的轉化,尤其是出版和有聲,可以說非常苛刻了。尤其是出版改編,針對網絡小說的文學性和思想藝術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不止是故事好看。客觀上來講,三審三校,實際上變成了九審九校。
三,故事好看,沒問題,但文學性和藝術水準,也要追求。
而之前編輯語中所說的:腦洞一定要大,一定要獵奇,也早已不再成為作者和編輯的嘴頭禪。反而具備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背景知識、藝術要求和一定文學性,成為網絡文學新的要求。
第二,中國作協的扶持和指導因素:
網絡文學20年,按我們網絡文學從業者的經歷和了解,中國作協,至少陪伴了15年以上,實際時間更長。早在網絡文學發展的初期,中國作協就進行了充分的參與、指導和引導。
客觀的說,如果不是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這棵小樹苗,不會有這20年的茁壯成長,肯定會走很多彎路,作出太多沒必要的嘗試。
身為一個入行網絡文學第16個年頭的網絡文學老兵,誠摯的對中國作協說聲“謝謝”。謝謝各位作協老師。
而網絡文學精品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作協的重要要求之一。
第三,網絡作家評職稱的必然要求趨勢:
客觀的講,網絡文學編輯和網絡文學作者的學歷、職稱,普通不高,絕大多數,集中在高中和初中畢業水平。雖然這些年來,不斷有大學專科、本科畢業生、甚至碩士、博士研究生投入到網絡文學創作中,但相比整體基數,就算加上大專畢業,在七十多萬簽約網絡作家當中,也占不到3%(約21000人以上)。
但長期的創作生涯和素材收集、學習過程中,網絡作家本身的人文素養,絕對不是學歷所能概括的。
因此,從上到下,各級作協系統和文化相關系統,都針對性的對網絡作家,開展了長、中、短期不等的創作培訓班,對網絡作家進行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觀念培訓,以及寫作的藝術創作標準和規律的培訓。
不得不說,這對網絡作家創作的精品化過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網絡文學精品化,當下,其實已經是各方面共通的要求和趨勢,能夠適應這個趨勢的網絡作家,未來必將大有可為;如果因此裹足不前,則會白白錯失最好的創作當下。

冷得像風
董江波網絡文學評論專著《網絡文學十六講》,歡迎收藏閱讀,以及投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