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嘚嘚!嘚嘚嘚!”
一匹黑馬在洛陽城銅駝街上狂奔,馬背上是一個身著黑衫的年輕驛卒,身后的黑布褡褳隨著馬蹄子上下翻飛。驛卒滿臉疲憊,眼球爆出,直直盯著前方,手臂麻木地揮動馬鞭,身體左搖右晃,好幾次都支持不住,險些跌下馬。
正值子時,黑色身影和夜色幾乎融為一體。
驛卒一路馳過當朝高官的府邸,在宣陽門前勒馬停住。馬蹄子高高抬起,竟把騎手掀翻在地,年輕人掙扎兩下,再沒動靜。守城衛兵急忙扶起,喂水掐人中,好不容易才救活過來。
驛卒艱難地取下后背褡褳,交給衛兵,囁嚅道,“涼,涼州戰報,速,速救!”言訖不省人事,不管如何呼喚,再不睜眼。
一陣馬蹄聲,驚醒了街道兩旁沉睡的人們,驚醒了國丈楊駿,司空衛瓘等無數大大小小的仕宦,也驚醒了高床軟枕美人在側,做著晉帝國千秋美夢的司馬炎。
信札被火速送往芙蓉殿。司馬炎好夢破滅,剛要發火,但看到竹簡的一剎那,瞬間清醒過來。竹簡被金絲捆著,泥封上鈐“涼州刺史用印”的戳子,筆畫已有缺失,司馬炎移近燭臺,那哪是什么印泥,分明是血!已經凝固起皮了的血跡!
司馬炎遽然起身,把身邊的楊芷嚇得不輕。
她從夫君覽閱竹簡的驚駭神情猜測,國家定然發生了大事。上一次她的夫君這么大反應,是在杜預平定江東時,那次,司馬炎撫掌大笑,興奮得簡直發了狂。
而這次,顯然不是什么好事。
不消半個時辰,司馬炎便坐在了太極殿的龍椅上,震怒地望著臺下黑壓壓的人們,眼睛里幾乎冒出火。因為“操勞過度”導致頭暈眼花,司馬炎一直在后宮靜養,不見生人,這還是本月第一次朝會。
大臣們神色驚慌,到底何事,竟讓皇帝破天荒地深夜召集朝會?這還是當朝頭一次呢。極度慌亂中,有些臣子衣衫都來不及整理,想要整理的時候,卻看到司馬炎正直勾勾地盯著自己。
小黃門操著細嗓朗讀竹簡:
“太康二年,九月,涼州刺史牽弘自武威出兵討匪,然不足一日,城中羌人叛亂,牽弘力戰,復克武威,未料禿發氏引軍殺至,弘敗至青山,力竭而亡,四萬甲士盡墨。賊勢正盛,臣不得克,遂收集余眾,退金城固守待援,及至武威西北金山被圍,臣率眾兩千反復拒之,亦不得出。臣死不足惜,然大半涼州陷矣,望陛下速發兵涼州,廓清寰宇,救萬民于水火,遲則涼州危矣!雍州危矣!長安危矣!臣愉泣血叩拜!”
小黃門語調高亢,在寂靜的大殿中回蕩,透著一絲陰冷。百官表情漸漸僵硬凝固。牽弘、蘇愉有勇有謀,鎮守涼州多年,立下赫赫戰功,如今竟然一個戰死,一個生死未卜。群臣面面相覷,只覺大晉的半邊天塌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涼州戰事如此,朕為何從未聽過?!”司馬炎氣呼呼地瞪著群臣。
張華的震驚程度不在司馬炎之下,他身為中書令,職責便是為陛下處理奏章,如今奏章越過中書省,直接送到御前,說明涼州戰事已十萬火急,他詫異的是,為何平時不見涼州軍情?非要鬧到如此地步?稍作思索,張華有了頭緒,惡狠狠地望向楊駿。
許是注意到張華如劍般的目光,楊駿戰戰兢兢回稟道,“陛下息怒,涼州一向太平,想是蘇愉作戰不力,小題大做了!”
“哼!小題大做?堂堂封疆大吏,會編這種軍情糊弄朕?!虧你說得出口!”司馬炎凌厲地盯著楊駿,目光如炬。
衛瓘奏道,“陛下,涼州事急,臣曾有耳聞,但萬沒想到會到這般田地。臣曾數次進言陛下增兵,但總為別有用人之人反駁,以致不成,臣斗膽猜測,牽、蘇兵敗之前,定有其他戰報,請陛下明鑒!”衛瓘說完,惡狠狠地剜了楊駿一眼。
經衛瓘提醒,司馬炎突然明白過來,厲聲道,
“張華,楊駿,荀勖!你們到底還瞞了朕什么?!你們當朕三歲小兒?是不是等胡人攻入宣陽門才報朕!涼州軍報,到底被中書省藏去多少?!”狂怒之余,司馬炎劈手奪過竹簡猛擲于地,竹簡登時散落成片。
楊駿頭叩的咚咚響,“陛,陛下息,息怒,從涼州距此數千里,驛卒快馬加鞭至少也要十日,蘇將軍身經百戰,想必早已脫困,再說,此時齊王殿下已到涼州,叛賊定聞之遠遁。陛下日理萬機,身心俱疲,臣實在不忍見陛下為小事煩之。陛下英明神武,蒙上天庇佑,小小蠹蟲,必不能壞我大晉棟梁!”
司馬炎繞殿疾走,回身取下懸于龍椅之側的玉具劍,向楊駿直奔過來,嘴里大喊著,“朕殺了你!朕殺了你!”。
黃門見狀,死命相攔。衛士聽到兵刃聲,迅疾奪入殿內,知是皇帝與國丈作難,一時不知所措,怔在原地。
“還愣著干什么?將這個貽誤軍情,無父無君的混賬東西拖出去,砍了!不!凌遲!千刀萬剮!”司馬炎怒吼道。
楊駿眼前一黑,攤在地上。
衛瓘悠然道,“楊駿欺君罔上,致使外族大舉入侵,兵指長安,幾乎毀我半壁江山。其罪無可赦!”此言一出,一干與之交好的大臣紛紛附和,更多人則選擇默不作聲。
荀勖強自鎮定,道,“陛下,萬萬不可!楊駿雖有不妥,終究出于對陛下愛護。涼州戰事已久,最早可溯至泰始年間,實非楊駿之過。眼下緊要之事,并非誅殺楊駿,而是如何解涼州之急!”
司馬炎不開朝會,不見群臣,奏章皆由鳳凰池處理,楊駿和荀勖狼狽為奸,自然干下不少壞事,涼州戰報便是如此。
中書令張華前些日子告假,荀勖本打算上報武帝裁決,但楊駿每次都以陛下身體欠安,不宜操勞為由推托,楊駿乃一朝國丈,爪牙遍布,荀勖憂心忡忡,卻也不再堅持,誰知竟惹出天大禍事,楊駿被誅,他荀勖斷然難逃干系。
最后這句話倒是說到了司馬炎的心坎兒上,他漸漸冷靜下來,對楊駿荀勖二人道,“先議涼州,再懲治你等!命你二人火速呈上涼、雍奏章,少一件朕滅一族,少九件滅九族!”
荀勖扶起楊駿,踉蹌出了大殿。
“張華,病疾可好些了?”司馬炎語氣稍稍緩和,不待張華回答,又道,“你繼續告假罷!”
司馬炎的焦慮是可以預見的,涼州安危,直接關系到西北半壁的安危。而武威一敗,整個涼州的口子會被堵上,朝廷再想治理涼州,難了。
“眾卿可有良策?”司馬炎環視大殿。
一片死寂。
衛瓘動動身子,欲言又止。再早出三十年,他定要毛遂自薦,無奈年事已高,已是有心無力。
“難道要朕御駕親征嗎?”
“臣請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終于站了出來。
人群一陣騷動。
司馬炎眼前一亮,但他并不識得此人。小黃門提醒他,此人名叫馬隆,字孝興,為人沉穩果毅,忠義兩全,名聲揚于兗州。后被舉薦入朝,擔任六品小武官,司馬督。
若非事情緊急,無論如何都輪不到這個區區六品小官出頭。司馬炎大喜,“好,愛卿忠勇可嘉,可有破敵良策?”
“并無良策,但臣以為,胡人皆為烏合之眾,僥幸得勝便趾高氣昂,裹挾其他部族,兵勢愈盛;敗之則作鳥獸散,極缺耐性。臣請募勇士三千人,不問出身,勇猛即可。待臣日夜操練,丑虜何足滅哉!”
眾臣目瞪口呆。涼州眼見不保,大家唯恐避之不及,這個六品小官卻口出狂言,以區區三千人平叛,不是瘋人,便是妄人。
“好!朕命你為討虜護軍,三千人隨你挑選,只待卿早日發兵,除朕心頭大患!”
“臣這就募兵,不宜再耽擱。”
言訖,馬隆轉身出殿,在門口,他遇見搬著一口大箱子的士卒,以及后面戰戰兢兢的楊駿和荀勖。
箱子顯得極重,士兵們費力搬進大殿,累得大汗淋漓。
箱子打開,司馬炎看到了他甚至都不敢相信的一幕,數十封竹簡整整齊齊地躺在大箱中,皆用金絲捆綁。其中有些已散開,但更多的是被印泥封著,鈐著“涼州刺史”的戳子。
司馬炎隨手打開幾封竹簡,讀下去。
“晉太康二年,七月乙未,賊勢甚大,酒泉告急...”
“晉太康二年,八月壬午,張掖告急,太守李然歿...”
...
看來,司馬攸出發不久,涼州戰事就已惡化,從七月到九月,鮮卑人在涼州攻城略地,從酒泉到張掖,再到武威。而晉軍節節敗退,只能不斷發函告急,固守待援。他們根本想不到,這一封封雷霆軍報,就沒到皇帝手中。
“廷尉何在?速將楊、荀二人下獄,擇日處斬!凡求情者,一律同罪。”司馬炎擺擺手,示意將二人拉下去,頹然倒進寬大的龍椅里,仿佛被抽干了最后一絲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