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者對秦易無微不至地關懷,令秦易感到溫暖,始終銘記于心。同秦易生活在一起的,還有親近的九人,他們為秦易的少年時光帶來了歡樂,驅散了孤獨,他們是朋友,更像是親人。
書生端木銘志,二十多歲的容貌,長得玉樹臨風。他的頭發烏黑,梳成一個圓髻盤在頭頂上,套進一個精致的白玉發冠中。清秀的面容,下頜棱角分明,在喉部投下部分陰影,勾勒出一個完美的臉龐。頎長的身形,總是穿著一身潔白干凈的衣裳,外面披著一件輕薄飄逸的紗衣,中衣是一件舒適柔軟的綢緞長袍,蜂腰纏著一條白色藍寶石玉帶,顯得清新俊逸。手如柔荑,根根手指細長,有如象牙般潔白。他為人溫文儒雅,方正自重。他有一位妻子,叫做包美秀。
包美秀這個名字是很美麗閨秀,人卻長得很平凡,大眾相貌,四十歲的容顏,不過她心地非常的善良,深愛著自己的男人。
兩人相愛情深,一直陪伴在對方的身邊,不離不棄。他們沒有孩子,雖然年紀相仿,端木銘志還大包美秀兩歲,但是兩人相貌相差巨大。端木銘志也沒有拋棄自己的糠妻,始終視她為自己最親愛的人,他總是對人說:“我一生中沒愛過第二個女人。”
端木銘志博學多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才華出眾。他是鐘曉風的得力助手,經常跟隨在鐘曉風身邊,為鐘曉風準備筆墨紙硯,抄錄文章。他對鐘曉風豐富的學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欽佩不已。在鐘曉風身畔,他總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收獲到寶貴的知識。
鐘曉風年長于端木銘志,卻不把端木銘志當作晚輩來看待,反而視端木銘志為知己。兩人志同道合,是一對忘年之交,他們一起撫琴辯論,舞文弄墨,炫耀文采,彼此間惺惺相惜。
秦易要進入春秋書館學堂,必須穿過學堂外的大廳。
整個龐大的春秋書館由端木銘志來管理,所以端木銘志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待在學館里,在大廳工位進行工作。
秦易進入大廳,看到端木銘志正站起在吧臺桌后,細長象牙般的手指握起一支有三尺長的巨型毛筆。桌面上壓著一張很長的素色宣紙,紙張在桌子兩頭用精美的鎮紙重壓。宣紙桌面放不下,一頭伸出桌邊,擺放在地面。
端木銘志手臂移動,精神集中地在宣紙上書寫文字。
秦易立刻被端木銘志吸引了目光,大感興趣,靠了過去,站在一旁欣賞。
端木銘志優雅地站立,右手臂懸在空中,手指握在毛筆的中上位置,左手拉起右邊垂下的寬大袖口,非常的有風度。他上身前傾,低頭寫字,手中毛筆下移,運筆,筆尖在宣紙上移動。他的書寫動作輕松靈巧,猶如在紙面上翩翩起舞,優雅而美妙。毫鋒濃黑的墨汁立即在宣紙紙面渲染開來,恰到好處,既不多也不少。他下筆有勁,筆劃像黑龍一樣地在紙面游走,猶如白紙飛龍,一筆一劃皆是非常的順暢,一個個文字接連躍現于紙面。不一會兒,他書寫完畢,一氣呵成,行云流水,只見長長的素宣上寫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十二個大字,行草勾勒,點畫優美,遒媚飄逸,游龍畫鳳,字字精妙。
秦易看到字帖正文完成,他兩眼放光,甚是喜歡。整個書法作品一筆一劃皆蒼勁有力,彎曲回轉完美無瑕,不多不少,整個作品一氣呵成,正氣凜然,一看便知是大師之作。他嘴唇微動,不由自主地輕聲念出詞句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念畢,他的眉頭不由地皺起,苦苦思索其中的意思。
正文完成,接著,只見端木銘志在宣紙右側空白處題寫自己的姓名和創作時間,尖細的筆鋒輕輕地勾勒,一個個小字浮現,“學思,神魔八百九十二年春,端木銘志”。
書寫完成,端木銘志手握巨筆筆桿,隨手輕輕一揮,動作是那么地自然隨意。筆桿微微一抖,滴滴漆黑的墨汁從筆尖溢出。它們排列成一條珠線飛入硯臺里,不曾灑落一滴,端地是神奇。他將毛筆放置在桌面筆架上,巨大的筆架像是一個兵器架子。他開始端詳自己的作品,俊秀的面容上嘴角微微地揚起,對于這幅作品心里頗為滿意。隨后,他從腰間取出一方玉石小印,印章粘上印泥,印在字帖上,雙手稍微用力,立馬地抬起,一個朱紅的印記清晰地浮現。
秦易看見端木銘志停下,彎腰抱拳,恭敬地向大人見禮道:“銘志好,逍遙有禮了!”他一個小孩子,對著一個大人行平輩之禮,動作有模有樣,表情嚴肅認真,甚是滑稽搞笑。
端木銘志不僅沒有呵斥小孩秦易,指責秦易這種對長輩不敬的行為,反而以同樣的方式向秦易躬身回禮道:“公子來了!”
……
秦易不喜歡別人稱呼自己為公子,這樣給人的感覺高高在上,反而不真實。他只不過是一個離家的小孩,既沒有生活在高貴的家族里,也沒有積聚豐厚的財富,更沒有獲得高聲望的名譽,這些在世人眼中無比珍貴的東西,好像都跟他遙不可及,自己哪有什么可以顯擺的地方。他沒有虛榮心,沒有高人一等的思想,而且他視端木銘志為親人,更加沒有這個必要。他對端木銘志提起過不要稱呼自己為公子,只要叫自己的小名逍遙就好。
端木銘志卻堅持,他給出的理由道:“禮法不能逾越,你是三位長老的孩子,就是公子。”他把禮數看得極嚴,對自己嚴厲要求。秦易是三個老人帶回來的孩子,并且深受老人的疼愛,像是三個老人的子嗣后輩,稱呼秦易為公子,再合適不過了。
秦易無奈,只好任由端木銘志稱呼自己為公子,不過都是右耳進左耳出,純粹地當做一個打招呼的方式。他想禮貌地稱呼端木銘志為端木叔,端木銘志卻也不肯,真是令人煩惱。他強勢道:“你明明年紀比我大許多,我叫你叔叔是應該的!”晚輩對前輩有禮貌的呼稱是應該的,直接稱呼名字就丟失了輩分,對年長者是大不敬,在旁人看來,這是晚輩沒禮貌的表現。
可是端木銘志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道:“這有違禮法,圣人尊禮法,不逾矩。”他強烈地要求秦易稱呼自己為銘志。作為鐘曉風的得力助手,他一直將自己視為一位幫手,對老人的孩子也要給予尊重,兩人平輩相交最好。
秦易可不這樣認為,他一直覺得端木銘志是自己的親人,聽到端木銘志的特殊要求,他也是很苦惱,畢竟端木銘志比自己歲數大得多,他只能退一步贊同。那么問題來了,端木銘志和鐘曉風互為知己,他和端木銘志又是平輩之交,那他秦易和老人鐘曉風不也是同一輩分了嗎?他一個頭兩個大,好吧,各交各的,誰也不干涉誰。不就是“大的壓小的”嘛,鐘曉風不讓你叫老師,你不讓我叫叔。仔細想想也挺好的,在這個大家庭里,把端木銘志當做是自己的好朋友,確實不錯。
端木銘志待秦易極好,他經常照顧秦易。在秦易蹣跚學步時,他就拉著秦易的小手,一起到四季苑散步。現在也是如此,一大一小兩個身影經常地在優美的林苑小道上行走,儒服雅步,觀賞兩旁的花草樹木景物,文雅恬靜。他還會時常地有感情地吟誦各種美文,在不知不覺間把一些重要的知識灌輸給秦易,他語氣抑揚頓挫,念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
端木銘志深諳儒家文化精髓,從小教導秦易禮、樂、射、御、書、數,秦易有不懂之處,他都會耐心地指導。
所以,秦易在學業方面有兩位老師,一位是鐘曉風,一位是端木銘志。鐘曉風往大的方向教,圍繞著天下這個深奧的詞。而端木銘志則側重理論知識,非常的全面。
一日,兩人游園興起,端木銘志要為秦易作畫題詩。
此時,四季苑內草木翠綠,百花盛開,鳥語花香,風景秀麗。
端木銘志坐在一只石凳上,面前石桌桌面上已經鋪好畫紙,畫紙使用的是熟宣。他手握三尺長巨大毛筆,在白紙上認真地描繪作畫,勾、皴、點、染,畫技高超,爐火純青。
一旁,秦易嬉戲玩耍,林苑特別的大,布置有許多景觀,景物優美,風景迷人,在里面游玩樂趣無窮。他不時地蹲在地面觀察螞蟻,一只只微小的螞蟻排列成隊,扛著比自己身子大好幾倍的食物行走,特別的神奇。他不時地抬頭仰望樹上鳥雀,鳥兒嘰嘰喳喳,叫聲悅耳動聽。當有翩翩飛舞的彩蝶從他身邊飛過,彩蝶翅膀絢麗多彩,他立刻被彩蝶吸引,追著彩蝶而去……
片刻后,端木銘志做畫完畢,一片風景秀麗的林苑里,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快樂地玩耍,人與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并在空白處書寫文字,圖畫伴有優美的詩文,寫道:“兒童蹲地觀玄駒,抬頭樹梢靈雀啾,忽而急走追蛺蝶,人和美景總相宜”。圖畫和詩文相互襯托,畫中之人唯妙唯俏,畫中之景賞心悅目,畫中之詩沉思翰藻。
說來也奇怪,端木銘志無論是描繪圖畫,還是書寫文字,用的總是這一支巨大毛筆。這支巨筆仿佛長在了他的手上,一直以來都不曾更換過。他施展起來得心應手,一筆一劃皆細致入微。
端木銘志滿意地欣賞著自己的畫作,他呼喚秦易過來道:“逍遙,你快過來,看看我給你做好的畫。”
追著漂亮彩蝶的秦易,一臉的興奮歡樂,彩蝶飛入萬紫千紅的花叢中,無處追尋。他就要擠入花海當中,尋找彩蝶,可惜被端木銘志制止。他來到端木銘志身邊,看到端木銘志畫中的自己,竟十分的相似。他滿心歡喜,心中丟失彩蝶的失落感頓時消失不見。他朝端木銘志豎起大拇指,毫不吝嗇地稱贊道:“銘志,你的圖畫真好看,我非常地喜歡!你是怎么畫的?”
端木銘志微笑,回答解釋道:“公子,好看只是表面現象,我著重君子的修養,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的這支筆取名君毫,它可以化作劍,劍平天下,可以化作槍,槍掃萬軍。我能夠使用它做到這一切,個人心性修養才是根本,我所修的乃是君子道。”他向秦易演示,手中的毛筆發生各種奇妙的變化,筆尖毫毛發散開來,根根細毛畢現,吞吐著劍芒,每一根都像劍刃一樣的鋒利。當筆尖毫毛合攏,筆頭又如同一個尖銳的槍頭,散發出槍輝。他一筆刺出,有如一桿神槍擊出,閃電般迅猛。
秦易看到,驚得他雙目圓瞪,覺得不可思議。
端木銘志向秦易繼續道:“一個人如何追求君子道,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茍求,求必有義;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秦易聽聞,受益匪淺。
……
兩人見禮完畢,秦易收拾起思緒,他回過神來,詢問端木銘志道:“銘志,你寫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么意思?”
端木銘志一如往日的平和親近,他微笑著解釋道:“這句話說的是讀書和學習的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秦易豎起大拇指,贊嘆道:“銘志,你真厲害呢!”
端木銘志微微一笑,笑容如同旭日般溫暖燦爛,這一笑必定能迷倒無數少女的芳心,他對著秦易催促道:“你鐘爺爺在里面等你,快進去吧。”
“好的,我進去學習了!”秦易抱拳作揖告辭,走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