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城身處江南,是南北運河交匯處,水路發達,陳靈回城,可走陸路也可走水路。此時正值4月春末,百花繁盛,新葉萌生,到處都是鶯歌燕舞,欣欣向榮之象。江南本就文風鼎盛,這等好景色自然引來踏青懷春之人。
陳靈一行人下了山,就改走水路,也是為了避開這些人。她早已聽哥哥說了駙馬府前的盛況,所以也不打算在路上“偶遇”什么人,坐船自然是好選擇,還可以沿途看景,愜意又清凈。
陳家富足,船也不是那種烏篷船,而是有著兩層樓閣的樓船,正可供主人家坐在船內,舒舒服服的游覽兩岸風光。
坐在船中,透過舷窗,河岸楊柳低垂,樹下野花搖曳,路上游人如織,不時能聽到美人嬌笑,學子吟賦,窗外美景入眼來,一幅盛世平安的景象。
突然岸上傳來一陣嘈雜聲,陳靈遠遠望去,只見一輛大車停在路中央,一群人圍在一起,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有那圍觀的學子見得河中大船,連忙在岸邊揮舞著手臂。
“陳管家,去看看?!弊趯γ娴年愮吹?,出聲吩咐道。大齊朝歷經四朝,此時正是國力強盛之時,世間安寧民知禮儀,又處在文風盛行的江南,行走間遇到他人不便之處,都會適時出手相助。他人既然求到此處,陳琦也就讓人去看看,能幫一把是一把。
陳管事領著兩個粗壯仆從下的小船,駛向岸邊自是不提。陳靈也看向那喧鬧處,沖船招手的人看到陳管事的小船,就回到人群中,不知說了什么,這時人群中有一人,身高較周圍人士高出一頭,忽而回頭看向大船,躬身一禮,像是道謝。
陳靈遠遠看著,雖眉目不甚清晰,但是體態修長勻稱,氣度不凡,到不似江南人士,更像3年前京城所見的北人。
“那人怕是北邊來的吧?!标愳`說道。
“許是,秣陵畢竟富庶天下,景美文勝,山秀水美,古跡數不勝數,多的是來此游歷的各方文士游子。”陳琦看了一眼,也不甚在意的端起眼前的茶杯,抿了一口。已派人去處理了,他就不在掛心,只等管家回報就是。
“只是現在已是四月底,花期漸過,可惜了?!标愳`惋惜道,秣陵三月桃花滿山時,是最佳的賞春時節,現下是晚了些。
“你不知道四月的秣陵文會嗎?”陳琦問道,“啊,是了,你不知道,說起來,這還是由你而起呢,只是你去山中守制,家人沒和你說?!?p> “什么秣陵文會?文會不是在中元節嗎?”陳靈奇怪道。
秣陵城中文風盛行,讀書人家很多,光書院就有三個。每年七夕節到中元節前后,家家曬書,早前時就會有那邀請友人來家中幫忙曬書,家境富裕的藏書大家在自己家中曬書時,會廣邀士林各派人士一起以文會友。而那小門小戶的人家,則是約上三五好友,到郊外寬敞處,一起曬書,互通有無。慢慢的就演變成了大大小小文會。而在郊外的寒門文會中,凡讀書人都可自由加入,寒門子弟也可在曬書時趁機讀些少見的孤本,主人家都不會拒絕,甚至有人會允許抄錄。
秣陵城南的桃花林下,就是曬書文會經常舉辦的地方,屆時寒門子弟都會帶上自己的書去,互相借閱切磋,每年都能有不少佳作流出。漸漸富家子弟中也有人攜書前往,一同曬書。后來三大書院的加入,讓文會達到了高峰。
前朝書畫大家嵇端還曾繪制過《秣陵桃林文會宴飲圖》,使得秣陵文會傳譽天下,引得周遭府縣的文人們也紛紛加入進來,到得了7月,有條件的南北文士都攜帶幾冊孤卷珍本,會匯聚于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士林盛會。
“那是七月中旬呢,現在才4月底,現在就過來也有些太早了?”陳靈問道
“不是曬書會,4月這次秣陵文會也叫慕華文會。說起來還是你那篇《與妻書》引起的。本來每年7月就有文會,有那偶爾早到的就會先聚起來,邀上三五好友在秣陵游覽。三年前你的《與妻書》一出,其中描寫秣陵城郊春景的詩文傳揚出去,那些早到的士子們便會尋著文中描寫,找到該處,賞景作詩。這兩年人多起來,也就有人稱之為慕華文會,取思慕芳華早逝,暗合長公主之事,祭奠長公主之意。今年是你守制期滿的時候,估計來的人會更多,畢竟都想沾染你這秣陵才子的風流才情?!?p> “原來如此,難怪人多?!标愳`望著路上絡繹不絕的人群嘆到。三年隱居,雖得清凈,但到底消息閉塞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