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告訴你小說沒寫完。“
“小說不再連載了。“
“那是因為我寫完了。“
“可是故事沒有結局。“
“因為我不知道結局是什么,故事是我從前經歷過的浮光掠影,我因為喝了酒高反差點死在那里,如果我在那刻死了,對這個世界也沒什么損失,但是我活下來了,我要把我的殘念紀錄下來,可了解?“
“你的小說是你的殘念?“
“我的小說是我的殘念?“老蔣又重復了一遍我說話。
我喝了口白虹貫日,有個想法,那把貝斯會不會是魏赫留下的殘念。
“聽說你會很多種樂器?“
“很多種說不上,會幾種吧。“
“最喜歡的是鋼琴?“我特意只問樂器的事,而不愿意向他提及魏赫。想到魏赫就讓人頭痛,好像回到了BJ,又面對老板的任務,此刻喝酒就跟在加班似的。
“最喜歡鋼琴,“他又重復地說,他望了眼以往表演的地方,我見到有臺鋼琴,上次來還沒有,老蔣繼續說,“今天剛搬過來的,我上去彈一段。“他把酒喝完,朝琴走去。
他檢查了一下琴的位置,又試彈了一串音,確認琴的狀態。他的手緩緩地,輕柔地按著琴鍵,像風吹拂而過外面的太湖水,一段綿延悠長的音樂,猶如一個暗戀者的表白,方曉剛說他去XZ前瘋狂地追過一個女人,他彈出音樂的情緒倒是并不瘋狂,甚至帶著拘謹和距離。老蔣在燈光下彈琴的身影,像個十八歲的少年。
在我十八歲之前,我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我爸媽不讓我做,他們說,高考之前除了學習做什么都是錯的。于是我只好憋著,憋著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何況有太多事情讓我憋著,我從初中開始憋,要憋到高考結束,那是漫長的六年。
比如我也曾經想過好好地學一樣樂器,我很想學二胡。我有個表妹的爺爺會拉二胡,有一次我去找表妹玩,見到他爺爺的二胡,沒敢開口讓她爺爺教我,怕他向我爸媽告狀。不是開玩笑,我初中的時候,班級的同學告狀的很多,晚自習說話、傳紙條、早戀之類的破事,小學的時候生火烤了回田雞也被隔壁奶奶告狀,被罵了一頓。以至于我在高中畢業前,對人都很謹慎堤防。
反而到后來畢業了不再提防人。老板說這是由我的價值決定的,越是金貴的東西越要小心翼翼,糙東西可以隨意對待,不會有什么損傷和損失。老板的意思是我上了社會后就沒什么價值了,我無所謂,反正畢業前被盯得很緊,連日記都不敢寫,姑且當成是種有價值吧。形勢越是嚴峻,我越抵抗,此外,我耳朵上的骨頭長得格外突顯出來。
初中第一年的暑假我經常去表妹家看她爺爺拉二胡,研究她爺爺手指的按法,默默記下,有一次趁著沒人偷偷地拉了一回,照著樂譜竟然拉出了一首曲子。之后我數次去她家偷偷地拉琴。那時候去表妹家的路要路過一座橋,老橋又舊又長,橋下水波蕩漾,渾濁的運河水什么都映照不出來,但是有輪船,輪船經過,漸行漸遠,那時候我還沒探索過什么是遠方。
最后一次拉完琴,下午我看天色不對趕緊回家了,回到家里補一個暑假的作業,沒再出過門。那也是表妹的爺爺最后一次拉琴,因為我把琴弦拉壞了,心里對這個爺爺有些內疚。高考結束后也沒再去學過二胡,并不是留下了什么陰影,只是過了那個時間段,再也沒興趣了。說明憋著不是什么好辦法。
酒吧里的人繼續喝酒,繼續喧鬧,好像沒有人聽到鋼琴的聲音。鋼琴在酒吧里,如一位老人家。
最靠里面的一個桌位上,有個老先生在寫東西,上次就看見他在這里寫東西,桌上是鋼筆、本子、威士忌、一本書,綠色的短袖襯衫,運動的手表,戴眼鏡,旁邊的椅子上是一只黑色帆布包,帆布包上放了一只草編禮帽。他看到我在看他,對我笑了笑,我也對他回笑了一下,要不是他在寫東西,我很想請他喝一杯。
老蔣彈完琴回到吧臺,我做了個決定。
但是我先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彈曲子的時候,是想著一個女人嗎?”
“沒錯。”
“為什么曲子這么小心翼翼。”
“因為她是一朵云”
我心想,可能因為她在老蔣心里很珍貴,我對老蔣說:“我想加入你們樂隊。“
老蔣打量著我,猶猶豫豫地說:“也不是不行,你會什么樂器?“
“二胡、豎笛、口琴。“
“可以給我個理由嗎,為什么要加入我們樂隊?“
“因為我加入不了別人的樂隊。“我舉起面前的杯子把酒干了,冰塊與杯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音。
老蔣無奈地笑著看我。
我在整個初高中憋的事情太多了,就會有憋不住的時候。初中第二個暑假來臨前,我的情緒不是很好。那年暑假之后我沒有再碰過二胡,覺得若有所失,我想要學一樣新的樂器。那時候全個學校在如火如荼地學習,我為我的情緒有些慚愧。
坐在我前面的男生叫陳滔滔,他說愿意教我一樣樂器,他正經八百地學過,我問他是什么,他說是口琴,雖然我沒有考慮過學口琴,但是我立馬答應了。
放暑假前一天,我在學校附近的文具店買了一支口琴,約好第二天早上七點鐘在運河旁的小公園見面。小公園上有個小土堆,我們就坐在土堆上。坐在土堆上依然可以看見老橋又舊又長,運河里的水波蕩漾。陳滔滔打開背包,他拿出了辣條和可樂各兩份,那是我第一次吃辣條,七點多的天空干凈清新,我本想努著勁地學習一樣樂器,沒想到辣條那么好吃。
我開始迷戀辣條,每天吹完口琴后,就去買辣條,第二天早晨,在吹口琴之前先吃新買的辣條,這已經成為我們的某種儀式。如果有人問我的青春是如何如何的,我會說青春是兩支辣條味的口琴。
看著小土堆上認真吃辣條的陳滔滔,早晨七點的晨光灑在他身上,他整個人像一只臺燈那樣專注而發光。我又發現,我開始喜歡上了陳滔滔。
跟陳滔滔在小土堆上,從來不會冷場,他總是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我已經記不清他說過些什么,但是記得他說他不該叫陳滔滔,就是因為這個名字才那么多話,如果叫陳默默,或者叫陳默,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準備在開學前完整地合吹一首曲子,我也記不清這首曲子是什么了,我說過,我的腦子不適合回憶過去。開學前一天,早晨安靜得很,我們不再吃辣條不再喝可樂,我們在小土堆上合吹了一首曲子,琴聲裊裊,琴音迎著風沖進了云里,云一路小跑沒逃過,被擊散成了魚鱗,又化成光,掉入了運河中,在河里搖搖曳曳,閃閃爍爍。對我來說,這個世界上竟然曾經還有過這樣的一幕。吹完,陳滔滔跟我道別,他說他要回去補暑假作業,明天見。明天見這三個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道別。
所以我對老蔣說我會口琴,是真的,盡管豎笛和二胡是用來湊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