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冬十月,曹操和呂布相持至今,因糧草不濟至東阿。袁紹在冀州,看到小弟曹操這么凄慘,于心不忍,于是派人去勸說曹操:“兄弟,你怎么搞得這么慘了?接下來你還要在兗州打仗,為了避免萬一,要不你把弟妹和幾個侄兒送到我這里來吧,這里安全,就算你打敗了,也不用擔心他們受到傷害。”
曹操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而且他還很感動,覺得關鍵時刻,還是老大哥袁紹關心自己。這真的是雪中送炭吶。正要答應下來,讓人護送自己的家小去鄴城。結果程昱就站了出來相勸。
程昱道:“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之韓、彭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愿將軍更慮之!”
主公你自己說,你是不是心里面覺得自己打不贏,不然你怎么會想現在就開始找后路?袁紹早就有異心了,但他有這個本事嗎?主公你想想你自己能做他的韓信、彭越嗎?兗州雖然被呂布這廝給占了,但我們手里不還有三城嗎?咱們有文有武,大家一起齊心協力,還怕干不出一番事業來,主公你自己可要想清楚啊!
程昱大道理說了一通,曹操就只聽進去了四個字:韓信、彭越。他猛然想起,袁紹這廝,估計能力和心胸都是比不了漢高祖的。而漢高祖都能砍了韓信和彭越,自己要是投了袁紹,將來的下場難道就會比韓信和彭越好了?
曹操越想心越涼,趕忙就拒絕了袁紹使者,然后對程昱道:“若無仲德,我中本初之計矣。”于是便不再做其他打算,一心想著與呂布決戰到底。
卻說陶謙被曹操連著打了二次,連驚帶嚇的,到底是年紀大了,這就熬不住了。到了秋天,偶感風寒,于是就臥床不起了。眼看著一天天的病重,徐州的豪族們就開始動起了心思起來。陶謙不行了,他兩兒子能力不足,沒法帶著大家一起共保徐州。徐州還是得找個強人當帶頭大哥,不然轉過頭來,曹操又打到徐州來了怎么辦?
于是大家就聚在一起喝酒,一邊喝酒一邊談事。徐州北邊是青州,那里公孫瓚和袁紹正在打生打死,選誰都不行,選這個得罪那個,選那個得罪這個;徐州西邊是兗州和豫州,兗州曹操那里正和呂布互毆,而且曹操和徐州是生死大仇,排除;豫州是袁術的地盤,而袁術又坐領揚州,正在徐州的南邊。咦,咱徐州邊上還有個這么強大的鄰居嗎?
袁術有揚、豫兩州,又是汝南袁氏的嫡子,天下聞名,要不,徐州就投了袁術算了吧。這樣,將來也能夠成為大家的庇護傘了。
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袁術雖強,但當年他北至陳留,與曹操爭兗州,卻被曹操打孫子似的打得屁滾尿流,一直潰逃千里,這才在揚州立足。而且袁術在南陽時作風就不好,胡作非為,驕奢成風,咱這徐州,只怕他護不住,也經不起他折騰啊。
聽得這人意見,大家頓時就傻眼了,徐州邊上就這么幾家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曹操來了,那派誰上前去送死嘛。
又有人道,大家在這里商量有個屁用,就算大家選好了人,沒有州牧陶使君的認可,那也白搭,還不如前往探一探陶使君的口風好了。說句實在話,大家都見到了曹操的實力與狠勁,要不是曹操屠了徐州幾十萬百姓,這會大家就真的會選曹操了。畢竟這亂世,還是要狠人才能夠鎮得住場面啊。
大家公推徐州別駕麋竺前往陶謙處。麋竺去了,陶謙差不多也知道他的意思,于是就對麋竺道:“子仲,吾死之后,非劉備不能安此州!”
劉備現在作為客軍,正在小沛駐扎。劉皇叔是個社會人,豪爽大方,性格開朗。當年在盧植麾下讀書時,就是喜狗馬音樂,好華服,愛結交江湖豪俠,唯獨不喜歡讀書。當年他能夠起事,也是一幫江湖兄弟撐起來的。
現在他到了小沛,依然不改本色,四處交游,本身性格又好,做事又大氣,還是宗室和大儒子弟,偏偏還胸懷大志,一心要報效朝廷。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劉備可以說很快就在徐州打開了場面。只要是與他喝過酒吹過牛的,無一人不夸劉玄德是個當世英雄。
陶謙選劉備,也是經過精心思考的。他不想得罪袁紹,就不能選公孫瓚和袁術。尤其是袁術,袁家兩兄弟早就鬧掰了,只差沒有明火執仗的對打了;他不想得罪公孫瓚,就不能選袁紹;曹操更不用想,第一個就排除了;至于袁術,除了袁紹的原因,還有就是袁術打不過曹操的原因。
這么一用排除法,周邊能稱得上強人的,也就只有劉備這么一個人了。選劉備,起碼公孫瓚是不會反對的。畢竟是他老同學嘛。至于二袁和曹操的想法,陶謙可就顧不得那么多了。而且在陶謙看來,劉備性格仁厚,他為徐州之主,最起碼自己的后人不會受到傷害。自己的舊部也不會被清洗。要換了別人來,只怕是為了剪除自己的殘留影響,徐州就要刮起腥風血雨了。陶謙臨死之前,自然是要給自己的家小和舊部做一個好安排的。
麋竺也和劉備吃過飯喝過酒,他一聽是劉玄德,心中基本上也不反對了。在他們這種徐州豪族來看,徐州之主不宜勢力過強,太強悍了的,他們本地人的利益就會遭到侵害。你要換了曹操這種來了,一言不合就要撥刀殺人,誰受得住?
劉備勢力不強,性格也寬厚。能力也夠強,麾下關、張兩員大將,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這樣的人,正好為徐州之主。
麋竺得了準信,于是便回去找大家商量。大家左右一想,嘿,還別說,這劉玄德,就還真是最適合的人選了。那還說什么,就是他了。于是紛紛上書給陶謙,表示大家都擁護陶使君的意見,愿奉劉備為徐州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