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介紹過我們的主人公玉竹現年芳齡十九歲了,而且是周歲,在農村女孩中算大齡了。可是她還沒有對象。怎么會呢?玉竹又是位很優秀的女孩。鄉鄰們閑時常議論,有人說玉竹性子特;大部分人分析玉竹心氣高,眼眶高,依仗姑奶奶在縣城,她也想進城找婆家。李家人聽了便一口否決了他們的結論:“我們玉竹可是個知好歹高低的人,沒有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聽的人都好奇地說:“那怎么還不對象?咱們這地方像她這么大的姑娘有不少都結婚生孩子了。”屯里有好心的奶奶、大嬸們見了王忠芹都讓她勸勸玉竹:“既然不想進城,就趁早在家跟前選一個,不然晚了,好小伙都讓人挑走了。”王忠芹說:“我也這么說,可是這孩子主意可正了,偏要等二十歲以后再找對象,說結婚以后就操心了,趁年紀小要在爸爸媽媽跟前自由地玩幾年。現在誰介紹也不看,我勸她有介紹的就去看看,萬一有好小伙呢。她說既然不誠心找對象,看什么?那不成撩閑了,不尊重別人也看輕自己。”奶奶大嬸們說:“玉竹這孩子是有主意。”
玉竹這花兒一樣的女孩,自然早就引起男孩們及他們的家長的注目。玉竹還在上初中的時候就有本級與高年級的男同學追求她。初中畢業后就不斷有媒人上門提親。玉竹呢,或是秉承父母的穩重性格,或受縣城里年輕人的影響,她自己也說不清,反正她就是認為自己年齡小,未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她說:“結婚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我要從思想上,能力上做好準備,不然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豈能頂家立業。如果只想享受不能吃苦,結婚不是甜蜜的事,而是遭罪。”因此,不論追求者還是媒人一概拒絕。
幾年來,玉竹一直遵守自己給自己制定的原則。王忠芹對玉竹的想法、做法不支持也不反對,順其自然。李敬祥支持玉竹的想法:“想的對,咱們年紀小干嘛那么急。”又說“女孩子跟爸爸媽媽能過多少年,還是要跟女婿過一輩子。所以我們要看準人,以后就不能變了。爸爸還是那些話:你們姐妹找婆家,不能只看那人長的多帥,那家多多有錢。要看那人脾氣好不好,干活勤快不勤快,家庭和睦不和睦,像你大姐夫就行,雖然沒錢,可是人能干心眼好脾氣好。現在日子不是過起來了。你朱大爺朱大娘人也挺好,不像有些當公婆的有事不壓事,沒事挑事。一家人成天打呀鬧呀,家里就是有多少錢,又有什么意思?有錢沒錢不要緊,還是家庭和睦重要。”玉竹聽了李敬祥忙說:“爸爸說的對,女兒記住了。”
有句名言說的好:“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看似高冷的玉竹也有七情六欲,內心也時時有無限的遐想。她時常悄悄地設想自己未來愛人的樣子,憧憬著自己未來婚后的生活,時常在心中預想與計劃。事后,玉竹又嘲笑自己,她知道: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自己的未來到底能是怎么的,是幸福?是甜蜜?是操心?還是遭罪?玉竹心里沒底,有時也茫然。
在私下,玉梅、玉蘭、玉竹姐妹三人有時會談論關于婚姻的事。玉竹向二個姐姐說自己的心思,玉蘭就會勸玉竹:“你這樣多累,誰能知道自己以后怎么樣?我看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誰也沒拿尺子量著走路。”玉竹不同意玉蘭的說法,她對玉梅:“二姐說的好像是那么回事,實際不可取,人不能閉眼走,雖然不能用尺子量著走路,起碼要知道自己該怎么起步,往哪兒落腳。”玉梅贊同玉竹的說法:“玉竹的書沒白讀,說的有道理。”玉蘭還是認為玉竹想問題太復雜,沒必要,什么事也不會按照自己的預先的計劃發展。玉竹堅持說:“有計劃總比沒計劃強。”玉蘭沒能說服玉竹,便說她:“人說我犟,你比我還犟。”玉竹說:“我犟的有道理。”玉蘭聽出玉竹的言外之意,冷笑一聲說:“你才多讀二本書,就把自己當明白人了?”玉竹立即反駁玉蘭說:“讀書就比不讀書強。”玉竹的話有點沖,玉蘭聽了心里不舒服,但是玉竹是自己的親妹妹,豈能往心去,便“嘻嘻”地笑著說:“人家那位老師,就那么一說,你還認真了,不過你喜歡就好,沒人攔你。”玉竹意識到自己說話的語氣有些重,忙給玉蘭道歉:“二姐,別生氣,我不是有意嗆你。”玉蘭笑著說:“你看我哪兒生氣了。”姐倆相視一笑事就過去了。
玉梅有事出去了,屋里就剩下玉蘭、玉竹二人。玉蘭對玉竹說:“大姐夫優點是挺多的,可是他不會張羅事,大姐家有事不是大姐張羅就是爸替他們張羅。朱大爺朱大娘雖然有心卻無力,啥事也只能說說,朱大娘幫大姐抱捆柴禾,吳風珍都不高興。這幾年爸替他們操了不少心。這事也算缺點吧?周福財雖然有點懶,可是周家別的方面還都行。說起來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你別想的太多了,前怕狼后虎的,最后啥事也辦不成。”玉竹聽了玉蘭的話點點頭說:“知道了。”姐妹倆便各忙各地去了。
玉梅、玉蘭、玉竹姐妹三人討論這些話的時候,是在農歷七月下旬,玉蘭結婚前的半個月。當天傍晚,晚飯后,玉竹同姐妹收拾了殘桌,洗刷了碗筷,喂了豬,圈了雞后,見天氣尚早,便拿了一本小說,一個坐墊,走到村南的小河邊。
此時,夕陽普照,彩霞滿天。雨季過后的小河水漫到岸邊。玉竹選了岸邊一塊凸起又平坦的石頭,鋪上坐墊。她坐下來后并沒有翻書看,而是雙手抱著雙膝,望著“汩汨”地向前流淌的小河水,耳邊又回想起玉蘭跟自己說的那番話,玉竹也認為玉蘭說得有道理:的確。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不是有這樣就有那樣的缺點。不過,玉竹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要看那人那事的缺點能不能原諒,不管怎么著也不能把原則性的東西省略了。還是爸爸說的對,女孩找婆家要找家庭和睦的,小伙子脾氣好的,孝順勤勞的。玉竹自己又加一條:不找有錢的,找會掙的。其它的情況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嘍。
玉竹坐在河邊想了半天,天漸漸的有些發暗了,紅云也退了色。她望著暗下來的天色,先是啞然失笑,嘲笑自己:不害臊,沒譜呢就瞎想。轉念又想:“提前考慮周全了也對,別到時候沒主意,這叫未雨綢繆。不過現在就是計劃計劃,反正二、三年內不找對象。二姐馬上就要結婚了,二姐一走家里就缺個好勞力,自己再馬上對象,一、二年在結婚,家里就更缺勞動力。玉菊還小,一、二年內干活不頂事。雖然大娘們、嬸們都勸:‘先定來,不結婚,就占個窩。’實際上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怕到時候自己右左不了,農村的老人都是性急的,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走?有幾家像朱大爺大娘那樣通情達理的。周哥若不是年齡不夠登不上記,二姐早結婚了。”
玉竹想起玉蘭的婚事,又有些替她擔心,她知道二姐嫁給周福財決不是圖周家有點錢,是看大姐跟大姐夫結婚后白手起家,連累了爸媽替他們操心,又被周家母子忽悠住了。周家的人都不錯,就是周福財有點懶,周福財去掉懶,其它的方面還行。但愿周福財能兌現承諾,改掉懶病。玉竹總結了一下:“周福財的懶病都他爸媽姐姐慣的,一個兒子。”又想“爸爸說的對,一個孩子更不能慣,一個孩子慣的凈壞毛病。長大了不養爸媽,當爸媽的還有什么指望?”
玉竹正想著,街上有人喊“柱子,回家了。”是張大嬸的聲音。她看著天色又暗了一些,覺得自己也該回家了。玉竹起身一手拿坐墊一手拿書,踏著夕陽的余輝,穿過張家與朱二哥家之間的小胡同,沒二分鐘就到家了。
玉興、玉甜去前街張大叔家看電視也才回來,二人對只看了少兒節目沒看其它節目挺不甘心的,又撅著小嘴,又念叨著:“咱家啥時候也能買臺電視回來。”李敬祥笑著說:“快了,等秋收完賣了糧食就買。”雖然還要等二、三個月,一家人還是非常高興,不光玉興,玉甜高興的又蹦又叫,連玉竹這幾個大的也高興要手舞足蹈了。王忠芹對蘇秀艷說:“我家買來了放你們那屋,費你家電行吧?”蘇秀艷說:“怎么不行。你買我就不買了。也省得我來回跑了,我還沾你們光了。”王忠芹說:“你費電,我沾你光。”妯娌二人的對話惹得大家都笑起來,李敬業說:“看你倆客氣的。跟外人似的。”
玉甜見玉竹坐在哪兒一個勁擺弄書,也沒看是什么書,就笑著說:“我三姐又學習呢,上學的時候不用功,現在忙起來了,有用嗎?”玉竹說:“咋沒用。你不會的題我給你輔導好幾回呢。”玉甜說:“也對。”李敬祥聽了她們姐妹二人的話,便對玉甜說:“甜,你不能笑話你三姐,你三姐還有你大姐二姐,她們上學的時候不是不用功,是沒想學。”說著“唉”地嘆口氣,又對玉甜說:“你三個大姐姐是為了幫爸爸媽媽干活才沒用功學的。”李敬祥又嘆氣說:“是爸爸沒能耐,連累你們大姐三個了。爸媽對不起你們那。”王蘭、玉竹忙說:“爸,您別這么說。我們不是也得吃飯穿衣嗎。”玉甜裝明白地說:“這事我早知道。”玉蘭笑話玉甜說:“你能,你什么都明白。”一家笑了一會兒,看時間不早了,便都回自己屋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