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一次突襲成功的經驗,董卓開始光明正大的搞突襲戰,諸侯聯盟左大營、右大營、后營甚至中軍大營都受到了董卓騎兵大軍的猛烈攻擊。
騎兵之利,來去如風,諸侯中除了公孫瓚和馬騰之外,其余諸侯都沒有精銳的騎兵,對此毫無辦法。
身為盟主的袁紹苦不堪言,問計于賬下的好友曹操。
曹操何等精明的人,剛開始可能猜不到董卓的目的,時間一久,很快就明白董卓在拖延時間。
利用騎兵不停的對諸侯大營進行騷擾,讓諸侯想打又打不著,卻能吸引諸侯的注意力,這樣諸侯就沒有精力進攻虎牢關。
看破了董卓的用意,一切就都變得簡單了。
曹操給袁紹建議道:“本初,董卓之意不過是疲我軍之心,只要派一支勁旅牽制董卓騎兵大軍,然后帶兵進攻虎牢關,即可破之。”
袁紹能成為一方諸侯,自然不是庸人,先前一葉障目,被董卓帶偏了,如今曹操一點,很快就明白了一切。
袁紹卻并未接曹操的話,而是問道:“孟德,董卓兩萬大軍自出虎牢關以來,一路南下,他們到底想干什么?”
這就是袁紹的厲害之處,看似顧左右而言他,卻在一問之間將自己的身份凌駕在曹操之上。
這兩萬大軍去干什么曹操還真不知道。
畢竟現在十八路諸侯,十幾萬大軍就在虎牢關前,虎牢關危在旦夕,這個時候,董卓居然分兵南下,誰能猜到董卓的目的。
難道是董卓想不開了,想死?
顯然不可能。
試問諸侯,誰能想到董卓分兵兩萬是根本沒將他們的聯盟放在眼里?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曹操的十幾萬大軍,就是袁紹一個人的十幾萬大軍董卓未必敢分兵兩萬。
明擺著,董卓就是看不起諸侯聯盟。
曹操多聰明,袁紹剛開始問,他就猜到了袁紹的小心思,不過曹操是有胸懷的人,不會在意這些小節。
繼續道:“盟主勿憂,董卓這個時候分兵兩萬南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于我軍而言是喜事,虎牢關中人越少,對我們越有利。”
“不過,也不能任由董卓兩萬大軍在外,多派斥候監視,以防他們迂回繞后突襲。”
袁紹大喜,董卓兩萬兵馬和騎兵大軍一直困擾著他,令他夜不能寐。
現如今好了,曹操三言兩語幫他解決了一件麻煩事,他終于能睡個好覺了。不過,讓他就此感謝曹操,那是不可能的。
袁紹召集諸侯,將之前曹操說的話再說一遍,然后開始分派任務。
北平太守公孫瓚和西涼太守馬騰兩人組成騎兵大隊牽制董卓的騎兵大軍。
其余諸侯十二路諸侯組建八個攻城梯隊,連續對虎牢關發起進攻,直到攻破虎牢關為止。
為什么十二路諸侯卻只組成八個進攻梯隊呢?因為某些諸侯兵力太少,只能兩個諸侯湊一湊了。
諸侯領命開始籌備攻城梯隊,這次袁紹下了明令,孔岫、喬瑁與劉岱三人不敢再抗命,都出了兵。
諸侯這般大的動靜,董卓的斥候想不探到消息都難。
諸侯準備攻城。
虎牢關的防守一向都是有李儒與賈詡兩人安排,董卓就在一旁下下令。
賈詡在想出圍魏救趙和騷擾諸侯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諸侯會猜到他的目的而選擇攻城。
因此他與李儒事先演練各種諸侯可能攻城的方式,然后,按照他們演練的結果做了相對應的防守。
兩大頂尖謀士聯合演練然后作出的防守,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強大,多么無懈可擊。
第二日,諸侯攻城如約而至。
董卓打算親自督城。主帥親自的督城的好處不言而喻。三國里督城做的最好、最有名的當屬郝昭。
諸葛亮出岐山,路過陳倉的時候,被郝昭一城所阻,當時郝昭僅有五千人。
諸葛亮每每攻城,郝昭必定親自督城,城中將士被激勵,紛紛奮不顧身,舍命守城,最終諸葛亮也沒有拿下此城。
諸葛亮都難下此城,可見一斑。
除了郝昭,還有一人名氣就有點大了。
“檀淵之盟”宋真宗。北宋暗弱,與遼交戰,屢戰屢敗,直到宋真宗。
當然不是宋真宗有多厲害,而是遼國大軍打到一個叫檀淵的地方時,北宋退無可退,宋真宗嚇破了膽。
這時北宋宰相寇準力主抗敵,強迫宋真宗留在檀淵督戰。
因此,檀淵將士上下一心,紛紛舍身忘死,堅守城池不退一步,大勝遼國,簽下了鼎鼎有名檀淵之盟,維系了北宋與遼國幾十年的和平。
宋真宗當時還只是留在檀淵城中,連檀淵城的城墻都沒有上過。
當然督城也不是沒有危險,城墻上刀箭無眼,稍有不慎就可能命喪當場。
董卓既然敢督城,當然是做過準備的,虎衛精銳前后開道,左右護衛,這若是還有危險就說不過去了。
而且,董卓也不是全程督戰,只是戰事開始的時候,在城墻上巡邏一圈就行了。
諸侯大軍的戰力還是有的,至少比黃巾強大百倍不止,攻城也頗有章法,進退有據,整整齊齊。
董卓大軍當然也不差,經過了半年多的訓練,身體健壯,敢打敢拼,且打的有目的,有效率,給諸侯大軍制造不小的傷亡。
尤其張遼的城衛,不愧號稱能守能攻,守城都能守出花來,董卓只能稱贊一句,行業領先就是牛!
如果說還有出彩的軍隊那就是呂布手下并州軍了。
呂布的血腥訓練能一直存在真有它的道理。
經過了呂布訓練的并州軍上了城墻真不要命,他們已經不能用敢打敢拼來形容了,仿佛就是為了送命而上城墻的一般。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這群不要命的是真的強大,只是稍微缺點腦子。
有了第一批并州軍不要命的表現,董卓不敢再上第二批了,真怕他們上去紛紛送了命。
再一個,董卓真是舍不得,雖然傻了點,但是忠誠啊,敢拼命啊!一群這樣的軍士上哪去找?
所以,之后的防守董卓做了調整,將并州軍分散插到涼州軍與城衛之中,不讓并州軍獨立擔任防守任務。
董卓的意思,賈詡和李儒當然不敢反對。
董卓這樣做,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
將并州軍與涼州軍、城衛插混之后,不僅大大提高了守城效率,還極大的減少了并州軍的傷亡。
他們混合之后,就好像發生了化學反應一般,產生的產物,既神奇又強大。
賈詡和李儒都看蒙了,簡單的插混居然產生了這么強大的變化,這根本不能用常理來解釋。
最后,他們只能給董卓報以佩服的微笑。
董卓揮一揮手,露出哈士奇的笑臉。

千年豆
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