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董卓的原因,賈詡先前的計劃不能用了,只能重新制作。重新制作計劃對于賈詡來說不難,難的是如何保證萬無一失。
在此之前賈詡其實已經生成了好幾套針對諸侯的作戰計劃,只是相對于已經選定的計劃,其他的都需要冒些險。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冒不冒險的時候。
賈詡將已經記錄在胸的作戰計劃和盤托出,分析利弊,將最終的選擇權交給董卓。
這么重要的場合,李儒當然在場。聽完賈詡的計劃,李儒投去了五體投地的眼神。
賈詡和李儒都是頂尖的謀士,但是兩人所擅長的方向各有不同,在各自的方向都能作對方的老師,像這種相互‘商業吹捧‘時有發生,董卓早就見怪不怪了。
賈詡制定的這幾套計劃各有利弊,且相差不大,李儒也很難給董卓提供更好的建議,董卓只能憑心選擇。
最終,董卓選擇主動出擊,攻擊諸侯的老巢,圍魏救趙,逼迫諸侯不得不撤退。
就算不能讓他們撤軍,最少也要達到讓諸侯大亂陣腳目的。
如今諸侯亂象已生,董卓這時再添一把火,不信諸侯不亂。
十八路諸侯,四家諸侯已經相互生疑,難以給諸侯聯盟提供任何助力。還有兩家諸侯已經被董卓打殘,沒什么戰力。
剩下十二路諸侯,武力最強,威脅最高的當屬袁紹、袁術、馬騰、公孫瓚四路。
袁紹遠在渤海,馬騰在西涼,公孫瓚在幽州,唯有袁術近在南陽。
而且袁術現在管著諸侯聯盟的糧草,攻打袁術的老曹南陽收益是最大的。
幾乎同時,董卓、賈詡、李儒三人都選擇了袁術作為攻擊目標。
除了袁術,還有一路諸侯。此人沒什么本事,而且就在司隸的腳邊上,卻膽敢參與諸侯會盟,簡直絲毫沒有將董卓放在眼里。
這人就是河內郡太守王匡。
河內郡屬于司隸,與虎牢關幾乎隔河相望。王匡當真是不怕死,董卓若是不給王匡點顏色看看,豈不是讓諸侯覺得他好欺負。
所以董卓決定出兵南陽的同時讓人帶一路兵馬攻打河內郡。
河內郡不大,有三五千人就能攻打下來,主力還是南陽,袁術參與會盟只帶了三萬人,南陽大概還有兩萬多人防守。
要想拿下南陽還真不容易,但是董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拿下南陽,只要能震懾到袁術即可。
虎牢關中目前尚有十萬可供調遣的大軍,分兵兩萬攻擊南陽綽綽有余。
只是應該派何人前往?
張遼、高順跟隨呂布久經沙場,帶兵經驗豐富,兩人是最適合此次出兵的主將人選。
但是,無論是張遼的城衛還是高順的天狼營,在接下來與諸侯的對戰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能離開。
徐晃有“斷糧名將”之稱,倒也可以領兵,可是他要負責董卓的安全,戰時還要頂班參戰,根本無暇他顧。
所以,這三人都不是最恰當的人選。
除過這三人,董卓手下還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武將,華雄勉強能作一個先鋒,但作主將稍微差點。
李榷、郭汜、樊稠、張濟是董卓的四位嫡系大將,在軍中威望頗高,他們常年幫助董卓帶兵,領兵經驗足夠,只是四人都是庸人,讓他們去攻打南陽,董卓不放心。
若是李儒、賈詡二人有一人能跟隨左右,出謀劃策那最好不過,只是李儒要準備軍資,賈詡要指揮接下來與諸侯的作戰,兩人都不能離開。
董卓一時難以作出決定。
李榷、郭汜二人軍銜最高,卻也最無能。張濟能力馬馬虎虎,不過有一個侄子,名氣卻不小,三國后期號稱“北地槍王”,叫張繡,傳說與張任、趙云是師兄弟,師從“槍神”童淵,只可惜現在還小,難堪大用。
樊稠在四人中地位最低,能力卻最高,頗有點名將的風范,雖不能與三國的其他名將相比,但打起仗來有些章法。
最后看來,只有樊稠最合適作此次出兵的主將。
董卓提議樊稠帶兵兩萬南下攻打南陽,華雄為先鋒。
這是目前最優的方案,賈詡、李儒都是才智最佳之人,當然不會有任何疑義。
不過,最后李儒補充了糧草的補給以及押糧、運糧的相關事宜。
糧草方面李儒是專業的,不要說董卓,就是賈詡也要甘拜下風,所以對此,董卓從不會品頭論足、指手畫腳。
專業的東西就要交給專業的人。
議定出兵南陽的事,賈詡突然道:“丞相想不想惡心一番諸侯?”
惡心諸侯是董卓最想做的事,只是根本沒有好機會讓董卓好好施展,不過賈詡這樣問應該是有好辦法了。
董卓當即來了興趣,問道:“文和可是有了什么讓諸侯不爽的妙世絕策?”
賈詡笑道:“丞相說笑了,只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小計策而已?!?p> 董卓兩人一唱一和,李儒站在一旁不說話,只管盯著賈詡邪笑??吹嚼钊灞憩F,董卓當下知道李儒猜到了賈詡的計策。
董卓也懶得扯官司了,直接道:“文和,說說你的計策。”
賈詡接著道:“丞相不妨仔細想想,我軍出動兩萬大軍,袁紹會不會召集諸侯商議對策?”
不用說袁紹一定會這樣做,說到這里董卓猜到了一些眉毛。
賈詡不等董卓回答,又道:“到時諸侯大營無主,我軍趁勢進攻,一定能大破諸侯聯盟?!?p> 兩萬人出征不是個小數目,動靜同樣不小,樊稠等人剛出虎牢關,諸侯的斥候就察覺了。
反而出兵河內郡的五千人,安然渡過洛水,沒有引起諸侯注意。
諸侯聯盟中軍大營,袁紹、曹操等十幾路諸侯儼然在列,正在探討樊稠等兩萬大軍的出城的目的,以及應該如何應對。
賈詡這一招圍魏救趙出其不意,一時令諸侯摸不著頭腦,就是英明神武的曹操也沒有頭緒。
袁紹只能暫時讓斥候盯著這兩萬大軍,莫要讓他們偷襲大營。
軍令還未穿出大營,就有人報來消息,董卓大軍偷襲了盟軍左邊大營。
駐扎在盟軍大營左邊的諸侯不知道自己的軍營有沒有被波及,被波及者損失如何,心下慌亂,紛紛請求袁紹出兵援助。
袁紹下令諸侯出兵援助盟軍左邊大營。
董卓大軍來的突然,去的也快,等諸侯援軍趕到的時候,董卓大軍已經安然撤退了。
所幸,董卓為了躲避諸侯主力大軍,并未糾纏,諸侯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

千年豆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