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與礦業學院的大門永遠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一個類似傾斜的天平的巨大雕塑矗立在門前,兩端如同巨大的錘頭一般,兩根鋼鐵鑄成的支柱拔地而起,維持著雕塑的平衡。這是從斷崖前年代的殘存圖紙之中復刻出的形象,代表著自然向文明的屈服。
靠著礦業學院的,是獨立的白城政治經濟學院,它在六十年前從白城大學之中分離出去,但是依舊保留著自己的老校區。占地更廣,設備建筑也更加新近的主校區位于天文臺區,那里也是一些新辦高校的所在地。
天文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共同分享一個校區,而在它們的中心廣場之上,擺放著一艘近兩百年歷史的古老三桅遠洋航船“幽冥號”,那是當時的范德米爾王國,也就是組成如今帝國的西方行省,為了探索無盡極海而建造的遠洋艦隊的旗艦,也是通過了這次探索,人類完成了環球航行。在“入侵戰爭”時期,這艘船還擔任過運兵船,往返于赤道環海。戰爭結束之后,它一度被考慮拆除,但是最后還是被當時剛剛組建的帝國聯大購買,作為航海博物館。后來帝國聯大拆分為白城大學、帝國理工、白城高師和陸軍軍官學院等高等學校,“幽冥號”則成為白城大學的著名景點之一。
不過就占地面積而言,機械與物理學院在所有的工程學科之中占地面積最大,每一年,機械學院在全國招生的數量超過一千,不分民族,也不分性別,其中甚至不乏從新自由共和國、夏暮聯合王國等周邊國家前來的交流生。除了一排排在新近幾十年間建立起來的高層教學樓之外,機械學院有很大一部分地方被各種實驗室與制造工廠占據。在接近用餐時間前往時,經??梢钥吹酱┲{色工裝褲的學生帶著工具箱和滿手的油污在主干道上來來往往。因此,這里又被稱為“平民學院”。屬離可以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學校的第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機械學院那可以容納兩百多人的階梯教室以及礦業學院高聳的冶煉實驗室之中。
帕斯卡爾數學院、建筑與橋梁學院、農學院以及西拿醫學院的校區同樣分散在周圍,隱隱約約圍成一個巨大的圓環,而位于圓環中央的,就是圣萊布維茨修道院的白城分院。
白城分院建立于689年,距今正好一個世紀。與在米勒山的第一所修道院相似,白城修道院同樣采用低矮厚重的古弗勒里建筑式樣,白色的廊柱支撐起石質的穹頂,四方形構成了整個修道院的主體。
那時依舊求學于白城大學的屬離,已經獲得見習國家通靈師資格,擁有修道院的二等借閱證。他仍然可以清楚地回想起自己第一次進入修道院大殿時的場景。
殘缺的記憶只剩下一幅幅固定的剪影,就像是一張張散亂的照片,上面用顏料涂抹下不屬于真實世界的色彩。而對于白城修道院,這副剪影的主體來自于位于大廳中央的那架直達頂端的巨型差分機。
龐大而復雜的機械巨獸蹲踞在白色的大理石穹頂之下,每時每刻成百上千萬的金屬構件都在以特有的韻律不斷運轉,透過整塊的透明玻璃,差分機那金屬的肌腱盡顯無疑。
屬離忍不住用自己的靈性去觸碰那復雜到超越想象極限的機械結構,就像是一艘游船一下子陷入到重重疊疊的波浪和漩渦構成的海洋中去,他近乎迷醉于探尋這迷宮,看到齒輪的華爾茲,曲軸的恰恰。屬離無法用言語形容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副場景時的感受,但是不管過去多久,在屬于白城修道院的那副記憶照片里,其他的細節盡已褪色,唯獨玻璃密室之中的差分機顯露出金色的光芒。但是這其實只是修道院那深嵌入地下的差分機的一部分運算單元,讀取與緩存區。
在此之后,屬離見過帝國科學院那長達一公里的“皇帝”超級差分機,也見過占星塔設計獨特的電磁式塔型分析機,但是這些都不及修道院那個僅僅用來檢索的差分機給他留下的印象深刻。
他那時站在打字機前,根據自己想要查詢資料的關鍵詞分類,敲下特有的代號編碼,然后打字機吐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硬紙片,上面不規律地分布著多個小小的空洞,這是差分機可以讀取的編碼。
然后把這張編碼卡塞進差分機的讀取口中,拉下開關,隨著凸輪的數據讀取,紙片被吞入機械內部,信息化作機金屬的機械運動,只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安裝在另一側的打印機便開始工作,把差分機內部運算時的機械運動重現為人類語言,包含著關鍵詞的書目與館藏分布逐行打印在32K的白紙之上。
這就是那副圖片的所有細節,被屬離放在記憶相冊的某一頁之中,只等一個信號,從灰塵之中被再次調用。
這就是白城修道院的主體,一個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巨型圖書館,包含著那些科學修士們在七百多年間收集到的全部的人類知識。
一個知識的寶庫,位于帝國的文化中心。
而另外一個圓環與修道院遙遙相對,那是白城大學的另外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