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濰坊市緊抓藍黃兩大戰略重要機遇,轉身向海,舉全市之力“突破濱海”,再造一個“海上新濰坊”.位于濰坊北部的濱海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承載著濰坊夢想的“未來城”正在加速隆起。
【正文】用地近3000畝的諸城產業園,正在濰坊濱海新區加緊建設。離濱海最遠的諸城,為什么要把產業放在150公里之外的地方呢?
【同期聲】諸城市(濱海)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 袁柳天
“不靠海的諸城從此有了擁海發展的空間,我們在這建產業園,全部收益歸我們,引進的項目、投資加倍計入科學發展考核,所以有干勁!”
【正文】點燃諸城創業激情的,是濰坊市剛剛出臺的“飛地”新政。和一般“飛地經濟”不同,濱海新區不參與各縣市區所建園區的收益分成。現在,全市15個縣(市區)都在濱海拉開產業布局:昌邑市帶來高檔紡織裝備,昌樂縣引進太陽能海水淡化裝備,坊子區重點發展機械裝備制造。
【正文】園區有了,企業愿不愿意來?硬件是基礎,服務要突破。入駐濱海新區一年多的山東頤杰鴻豐公司最近打算擴大生產規模,不等企業上門,開發區的流動服務車先開進企業,一次性辦完四項手續。
【同期聲】山東頤杰鴻豐鋼構有限公司基建部經理 李濰
“我們只需要管好圍墻里面的事情,搞好生產經營就行。對企業來說省時又省錢,你像原來墻改資金每平方米10塊錢,現在取消了,這一項就給企業省了20萬。”
【正文】不到半年,這輛流動服務車就跑了6萬多公里,跑出了“零首付注冊、零收費管理、零距離服務”的現代政府管理新模式。
【同期聲】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為民服務中心主任 陳國侯
“變坐等審批為主動服務,對企業不能說不,千方百計解決企業提出的問題和訴求。”
【正文】體制機制改革破題,濱海開發不斷提速。上半年,就有22個總投資646億元大項目落地。不過,突破濱海的心情再急迫,產業選擇上卻不含糊:要打造現代制造業高地,絕不做落后產能承接地。
【同期聲】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 王秀剛
“重點發展汽車制造、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海洋化工等,不符合產業規劃的一律不要。”
【正文】投資65億元的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投資240億元的比德文新能源科技園正在建設,福田重工準備把全球第二大生產基地放在濱海,高端產業大項目正不斷累積著再造新濰坊的底氣。
【同期聲】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 李樹森
“爭取用5到8年的時間,工業增加值實現1萬億,相當于再造一個工業新濰坊。”
【正文】生產方式高度社會化和市場化,將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域直飲水,廢水達到“零排放”,顯然,濰坊并不止于造一座工業新城,而是在謀劃一個科學發展的“未來城”.
【同期聲】山東省委黨校教授 郭振宗
“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需要火車頭。造一座城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這個城來打造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增長極,濰坊的濱海新區發展無疑就是符合這個特點的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