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古代言情

姜家山傳奇

第二十七章:乘勝攻克遵義府,丙芝巾幗展風采

姜家山傳奇 性馬由疆 3617 2020-06-02 11:44:09

  話說號軍全殲綏陽守軍,四川總兵郭子祺前往遵義督戰,原本是要力挽狂瀾,誰知卻將遵義駐軍傾巢出動押上的是一盤生死棋局,征援部隊在李子埡遭遇全軍覆沒,讓郭子祺顏面盡失而陷入了被動,無奈之下只好悄悄遛出遵義城往渝州而去。

  朱王得知遵義空虛,若大的府衙重地只有城防營一幫殘兵敗將把守,于是命令三路大軍乘勝追擊,迅速將遵義城圍了個水匯不通。遵義府衙的老爺們在郭總兵逃離之際也悄悄撤離。大軍壓境之下,城防營的那些殘兵敗將自然不堪一擊,還沒等號軍發起沖鋒,守城的兵勇已經打出白旗打開城門迎接號軍入城了。

  號軍不損一兵一卒占領了遵義,立即在遵義建立軍民府。由于遵義地處川黔交通要塞,遵義軍民府需要一位重量級的軍事將領來鎮守,朱王考慮再三,讓徐秉臣作為遵義軍民府統領,不僅肩負遵義軍事防務,還得管轄綏陽、義泉兩個軍民府。徐秉臣知道是朱王對自己的信任,可自己畢竟沒有叢事過政務管理,擔心自己誤了朱王大事,猶豫再三之后,徐秉臣還是向朱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向朱王薦言讓吳龍駒擔任遵義軍民府統領一職,將何副頭領留與吳龍駒做助手主理軍事防務,義泉縣府則可以讓周連國接任。

  朱王采納了徐秉臣的意見,立即下發詔令調吳龍駒往遵義就職。

  吳龍駒在號軍進攻綏陽期間一直負責軍需補給,待大軍攻克綏陽收復遵義時,他正準備趕回義泉軍民府,說到底吳龍駒對于行軍打仗的事沒有多少興趣,此次兼作軍需大員也是趕鴨子上架,可吳龍駒還是按照朱王的命令,完整的完成了數萬大軍挺進時的所有補給需求。頭天晚上,吳龍駒被徐二少請到綏陽軍民府籌備處,一通好酒好菜侍候,徐二少向吳龍駒請教了諸多如何施政的要訣,吳龍駒打加入號軍頗受尊重,對徐二少的詢問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賓主之間談的十分投緣,徐二少畢竟讀書人,雖然沒有考取什么功名,可時下在號軍中也自然是飽學之士,如今專司籌建綏陽軍民府一事,不言而喻成立后的綏陽軍民府也就由他來打理。

  次日清晨,吳龍駒還在睡夢之中,便有兵士前來敲門說朱王有令。吳龍駒連忙起身下床,打開房門,只見傳令兵背后一乘官轎等候在那里。傳令兵宣稱:朱王邀吳頭領立即前往遵義議事。這于吳龍駒而言,既驚又喜。喜的是朱王在此關鍵時刻還記得自己的存在,專乘派轎子前來接自己進城;可吳龍駒心里還是有些不落底,朱王邀自己進遵義所議何事?為何要邀自己前去?一系列的問題讓吳龍駒一時不得其解。

  可吳龍駒到底是聰慧過人,一邊讓隨叢收拾行囊,一邊上轎赴邀。一路上吳龍駒想到了朱王有可能讓自己出任遵義軍民府頭領之職,必竟自己在義泉的所作所為有目共睹。想到這層含義上,吳龍駒有些忐忑不安,自己何德何能,蒙朱王如此器重,恩同再造。如果朱王真把遵義府交給自己打理,自己必將嘔心瀝血,以報效朱王的知之恩。

  吳龍駒到達遵義府衙,何副頭領一干人已經在府衙前等候多時了。此前,吳龍駒不止一次的來過這里,可每次到府衙心情都十分壓抑,衙門守衛不茍言笑的表情裝點出一種虛張聲勢的莊嚴,而每次府臺大人對自己的教誨卻更是一頭霧水,總覺得與自己一直的初衷相去甚遠,而自己卻不得不順著他的意思去執行。今天吳龍駒感受的卻是一種熱情洋溢的興奮。何副頭領上前與他牽了手,然后帶他直接往朱王所在的議事廳而去。

  此時的朱王更是氣宇軒昂,號軍節節勝利給他光復大業奠定了雄厚的根基,朱王欣喜自然可以理解。朱王說起話來依然是那樣的爽朗,見吳龍駒向自己打拱行禮,連忙上前扶起:吳頭領不必拘禮,今日叫你前來想必你已經猜出七八分,號軍拿下遵義府完全是是意料之外,按計劃號軍先建立綏陽軍民府,再根據局勢集中力量攻打遵義,豈知郭總兵幫我們把計劃提前了。為此,遵義軍民府建立不在此前的計劃之中,這不又得勞你辛苦了。鑒于遵義軍民府所處的地理位置,我將白號軍何副頭領留與你,何副頭領主要負責遵義城池及周邊地區的軍事防務,府衙的事務只能由你來操勞了。

  吳龍駒再要跪謝朱王,卻讓朱王給攔住了:吳統領往后責任重大,隨著號軍開疆拓土進程的加快,我們需要治理地方的官員需求便越來越多。因此,你不僅要負責處理遵義府衙的事務,還在兼負為號軍培育人才的重任。義泉縣衙的事務就由周連國去打理,在你的帶領之下,周連國擔負一個縣府的治理應該不在話下,而綏陽的徐二少你還得要多加指點輔導,讓他盡快上手。接下來我們還將在川南、黔北開辟更多的府衙、縣衙,人才儲備可是當務之急。

  吳龍駒沒想到朱王托負給自己的不僅僅是一個遵義府衙,為號軍開疆拓土后的治理儲備人才可是一個龐大的計劃,而自己將是這個龐大計劃的決策與組織者。吳龍駒十分興奮,如此計劃讓他看到了朱王光復的決心與信心:蒙朱王信賴,將如此重大倕務授托與我,為了能完成光復人才計劃,一是在各地創建學堂讓更多的人接受良好教育,為人才培植打基礎;二是出臺寬松政策,攏絡更多有識之士加入號軍屬下的軍民府就職,讓他們逐漸成長;三是對號軍中、高級管理人才實施定期的執政管理培訓,讓他們不僅能打仗,還能治理地方政務;如此一樣號軍軍民府人才緊缺的事便可迎刃而解。

  朱王聽了吳龍駒的計劃,極為贊成,像吳龍駒這樣的人,給他多大的舞臺他就會有多大的能量,朱王十分慶幸自己擁有了這樣一位既忠心耿耿又才思敏捷的管理天才。在場的各位頭領聽了吳龍駒的計劃與主張也是茅塞大開。吳龍駒可謂有心計的人,在路上就設計好了見機行事的計劃,見如今火候已到,于是便向朱王提出了要人的要求。

  吳龍駒要向朱王要的人并非別人,正是黃號軍女營頭領趙丙芝。他之所以要趙丙芝,是出于他對趙丙芝的了解,趙丙芝不僅在女中上過學,還在偏刀水的精武館從事過教學之職,如今正是號軍用人之際,啟動人才計劃靠吳龍駒一個人自然不行。他要趙丙芝來到府衙主抓此項大事,她相信趙丙芝一定具備這樣的能力,再者趙丙芝能文能武,一定能勝任該職位。

  朱王并不怕吳龍駒向自己提出要人的要求,不要說一個人,就是三個五個朱王也都會考慮答應他,可朱王沒曾想吳龍駒要的是趙丙芝,趙丙芝在整個號軍之中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全能型人才,朱王看了一眼在場的眾將領,最后把目光聚焦到劉筱靜身上,劉頭領知道朱王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見,女兒能夠得到吳縣令的親睞自然是件慶幸的事,再者如果丙芝能夠棄武從政對她未來的發展也一定是有益的事。劉筱靜沒有直接回答朱王,只是投予朱王以信任的目光,傳遞出的信息是任憑朱王安排。

  在場的各位頭領也都覺著這是件好事,朱王見大家表情也就爽快的答應了,對于他精心部署的光復大業,打打殺殺自然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打江山與守江山到底都不可懈怠。有趙丙芝這樣冰雪聰明的女孩主抓人才儲備,那必將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趙丙芝與吳龍駒珠聯璧合的聯手,必將是大明光復后的大幸……

  遵義軍民府成立那天,朱王在茅草鋪原巡防營犒賞三軍,全體將士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和。作為新上任的遵義軍民府統領,吳龍駒帶領新組閣的府衙一班人前往各部一一答謝,何大牯牛懷著他笨重的身子跟在吳龍駒的后面,向各路頭領一一敬酒。何大牯牛原本就是海量,如今自己接任遵義防務的重任,心里自然十分高興,自己原本一蠻力大汗,在羅卜汝連吃頓飽飯都是奢侈,如今自己追隨徐大少、跟隨朱王打天下,自己成了軍中棟梁之材,豈有不高興之理。何大牯牛端起一碗酒來到徐秉臣之前,感動興奮的何大牯不知說點什么,與徐頭領碰了碗一飲而盡,到了最后才請求徐頭領關照好自己的弟弟。徐頭領懂得大牯牛此時的心情,也向何大牯牛表示祝賀,勉勵他好好把握機會,為光復大業建功立業。

  紅、白、黃三支號軍在遵義就地休整,根據朱王的計劃準備攻打下一座城池。而遵義府衙的事務完全交付與吳統領、何副統領、趙副統領三人去打理……

  趙丙芝做了遵義府衙副統領,根據吳統領的安排主抓人才儲備一事,為光復大業儲備人才。原滿清遵義府管轄十余個縣衙,可如今真正撐握在號軍手里的也只有義泉、綏陽遵義三地,趙丙芝知道一旦有新的城池攻打下來,軍民府衙就要立即派出人手從軍隊手中接管屬地,因此趙丙芝感覺到自己責任的重大。

  趙丙芝開始了自己大膽的設想。趙丙芝準備尋找當年自己女中時的先生,趙丙芝記得自己當年在女中上學時,學校的教師個個思想前衛,尤其是她十分欽佩的將校長,那更是一位胸懷韜略的能人,那時丙芝年紀尚小,對于他講的愛國道理不甚了解,現在想起來全都是救國救民的主張,自己的班主任白先生雖一介女流,可膽識與學識都十分了得,在趙丙芝身上如今還有許多她的影子。

  吳龍駒聽了真丙芝的想法,倍感欣喜,催促趙丙芝早日成行前往尋找他們。

  趙丙芝離開女中也有七年,女中當下的情景自然不得而知,也不知當年的先生如今還在那所學校否。趙丙芝七年后重返梨花屯,感慨萬千,當初父母把自己送進學堂,目的只是讓女娃家知書識禮,將來嫁個好人家相夫教子而已??纱蜃约哼M了學堂,后來家中遭遇歹人,完全破壞了她的初衷,硬是將一個文弱女子逼入江湖,或許若干年后的人們傳言中的趙丙芝就是一個江湖女魔頭形象??哨w丙芝現在感到十分慶幸,自己雖然沒能如父母所愿成為婌女,可經過血雨腥風的這些年卻明白了若許道理,自己一介女流也不再是依附男人寄生的附屬品,自己有思想、有理想有自己的事業與前途……

  趙丙芝到梨花屯的時候,梨花屯的場鎮早也沒了往日的繁榮,場鎮兩旁的那些房舍或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偶爾有幾棟瓦屋里升起裊裊炊煙,而那煙霧也顯得十分散漫。趙丙芝心里開始糾結起來,她不知這里發生過什么,也不知自己當年就讀的那所女中還存在不。趙丙芝加快了腳步,可她還是來晚了,而她晚的不是一時半會,整整晚了若干個年頭。當年女中的地方已是滿地蓬?,那幾間房舍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在臨街的那間茅舍里有淡淡的煙火氣漫溢出來,趙丙芝急切的竄了過去,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正守在床前給床上的老人喂藥,老人形容枯犒,幾乎沒有血色。

  趙丙芝猛然發現,那位躺在床上淹淹一息的老人正是自己心目中那氣宇軒昂的校長,而守在床前的女人正是自己的白先生……

  趙丙芝怎么也沒有想到,當年的學堂早已破敗不堪,自己最尊重的兩位恩師也淪落得顛沛流離的境況,趙丙芝連忙走上前去,雙膝一彎跪在了兩位恩師面前。這突入其來的動作把兩位老人給驚住了,他們不知跪在面前這位英氣逼人的姑娘是誰,兩位老人相互對望了一陣,似乎還是想不想這人來。

  趙丙芝見兩位老人認不出自己,便自報家門:將校長、白先生,我是趙丙芝呀!

  白先生拿藥的手停在半空中,一雙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著:趙丙芝?你們家……

  白先生的話只說了一半,她的眼神卻是更加疑惑了。當年趙丙芝讓人從學校接走之后,傳出他們家遭滅門之禍,可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位姑娘稱自己是趙丙芝,到底是人是鬼。

  趙丙芝并不知道當年她離開學校之后學堂里是怎么傳言關于她的家事的,可這么多年一直沒有與學堂里的任何人聯系卻是事實。當他看到白先生狐疑地上下打量著自己,心里似乎明白了七八分。趙丙芝的眼里含著淚花,連忙從白先生手中接過藥碗,一勺一勺的喂給病床上的將校長:當年家里遭遇不幸,丙芝得好心人收留才得以保存下來……

  趙丙芝聲淚俱下的述說自己的遭遇,卻并沒有告訴二位恩師自己現在的身份。她從二位老人那里知道,當年的學堂是梨花屯的幾位鄉賢牽頭舉辦的,后來因幾位鄉賢得罪了官府,官府操了他們的家,從此學堂便沒了支援,單憑就讀的學子繳納的錢糧難以為繼,學堂漸漸凋敗了下去。別的先生見學堂沒有前途便紛紛離去,將校長與白先生原本就是夫妻,不忍離開他們苦心經營的學堂,一直堅持在這里,期望有一天能夠讓學堂重振旗鼓??蓻]有學生,又失去了支援,夫妻二人只能靠為就近的財主家幫工來維持生計。將校長一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長期勞作不堪重負積勞成疾,白先生到處尋醫問藥,可將校長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

  趙丙芝替給校長喂完了藥,便問白先生就近哪里有郎中,將校長的病需要請郎中好好診斷,必須抓緊治療。白先生告訴丙芝大板橋那邊有一位郎中,醫術高明,可那人治病收費卻十分昂貴,貧苦人家是請不起的。趙丙芝問了白先生去大板橋的路,然后風似的奔去。賈郎中的藥鋪生意十分火暴,好幾個學徒在鋪子里不停的奔忙。賈郎中一般不出診,出診費極高,單出診費就要一錠銀子,一般的人家哪請得起他。

  趙丙芝找到賈郎中,要他出診替將校長治病,賈郎中是知道將校長的,將校長吃的藥也是從他的藥鋪里抓的,聽說是給將校長看病,又見眼前的這位姑娘眉目清秀氣宇軒昂,猜想一定是將校長家親戚什么的,可賈郎中的規矩是先繳費再出診。趙丙芝救師心切,也顧不得與賈郎中爭執,掏出兩錠銀子交給賈郎中。賈郎中說話算話,立即讓徒兒裝了藥箱牽出馬匹隨趙丙芝往梨花屯而去。

  將校長的病其實并無大礙,只因身體單薄營養又差,賈郎中用針疚之術幫將校長作了治療,囑咐趙丙芝給老人加些營養,十日之內便可以下地行走了。趙丙芝十分高興,送走賈郎中之后又去梨花屯街上買了大米、豬肉之類的東西送往恩師的家里,二位老人好生感動。趙丙芝在將校長家的時候,與二位恩師商量重辦學堂的事,可二位老人覺得重振學堂有些天方夜談。

  趙丙芝見與二位老人攤牌的時候到了,于是告訴兩位老人自己現在的身份,還把自己為光復大業儲備人才的計劃告訴二位老人。兩位老人目瞪口呆地看著趙丙芝,他們哪里知道自己的弟子如今已經是府衙的副統領,相當于官府的五品大員。二位老人對趙丙芝生出幾分敬畏來,丙芝見狀忙安撫兩位老人:恩師在上,弟子本不該造次,只是今日受朱王重托,我將要實施的計劃還需要兩位恩師鼎力相助。

  二位老人聽了丙芝的計劃,表示十分樂意輔佐丙芝去實施她的計劃。將校長說之前那些先生現在也都天各一方,即便是你的那些學姐、學長也大多沒有了聯系,如若能夠把他們集中起來,實現朱王的人才計劃就沒有問題了。丙芝告訴恩師,只要有他們的地址,自己可以一個個的登門相邀,光復大業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大批人仁志士共同努力。

  十日后,將校長的身體果然恢復了,趙丙芝給二位老人換了行裝,讓他們重找回當年的儒雅風范。趙丙芝請了轎子,把兩位老人接往遵義府衙。一路上,趙丙芝與二位恩師談笑風聲,合計著府衙學堂創辦事宜。當日,吳統領設宴招待了兩位先生,并對趙丙芝百里尋師的事跡大加贊賞,席間大家就如何創辦學堂做了進一步的溝通。

  趙丙芝按照恩師提供的地址,到處尋找當年學堂的先生、學長,整整花了兩個月時間,總算找回了七八個人,難得的是當年出資創辦學堂的幾位鄉賢也讓趙丙芝給請了過來。失散多年后的重逢自然是十分珍惜,遵義府衙邊上一處新的房舍成為了他們新的聚集地,府衙所在地的人家紛紛把孩子們送到了他們的學堂來就讀。

  丙芝的好幾位學長如今已年介三十,經過十數年社會的靡練也算得上有了資歷,趙丙芝與吳統領私下商議,受當初雨臺山干部培訓班的啟發,準備在府衙內開設一個高研班,把軍中有培養前途的,把社會上有文化素養和一定閱力的人攏絡過來,教授他們施政、為官之本領,也讓他們從軍事理論學習,迅速培養一批全能人才,使他們成為號軍的中堅力量。吳頭領愛才惜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質人才是他施政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朱王授予府衙的神圣使命,趙丙芝的提議他完全贊同,并從府衙派遣專人配合趙丙芝主抓此項工作。

  趙丙芝的學長中有一位叫邱學寬,此人在梨花屯學堂時便是班上的尖子,一直得到將校長和先生們的關注,即便是女中的女孩子也都十分仰慕他。可邱學寬步入社會之后并不得志。邱家在木廠壩也算是大戶,可到了邱學寬那個時候卻家道中落,無端頻頻生禍,因一場官司邱家淪為萬劫不復的落敗境地。邱學寬父輩給他訂下了娃娃親,對方是錫落坪田姓之女,小名翠娥。翠娥十七歲便與邱學寬完了婚,可田翠娥卻一直沒懷上孩子,四處求醫問藥都不得其果。邱學寬那時年輕不曉事,可邱父邱母卻十分計較這件事,自古以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邱父邱母少不了用言語刺激田氏,田翠娥自知理虧又不便與娘家人講起自己不能生養的事,而是乘家人不注意懸梁自盡了。田家并不知道前面的起因,只認為是邱家虐待了翠娥,于是糾結田氏族人數百之眾到邱家打人命,將田翠娥的尸體埋進了邱家的堂屋里,讓邱父邱母跪在死者的墳前,數百人將邱家糧食、豬肉全都消耗一空。

  如此奇恥大辱讓邱學寬如同五雷轟頂,輪起斧子就要與田氏族人拼命,后來是邱姓族中的一位叔父阻止了他,并讓他遠走他鄉方才躲過一劫。通過那場劫難之后,邱家元氣大喪,從此一蹶不振。邱學寬心灰意冷,從此浪跡天涯。在那段沒落的日子里,邱學寬當過伙計、學徒,原本期望學做生意的本領讓邱氏重振旗鼓,熟料邱學寬心事重重,擔心家中年邁的父母,最終沒能修成正果,最后只好回返木廠壩,靠佃種幾畝薄田勉強維持生計。趙丙芝來到木廠壩的時候,邱學寬并不記得自己這位學妹,也難怪那時他們男中與女中雖在同一學堂,管教卻十分嚴格,加之那時趙丙芝年紀尚小很難引起人的關注。

  邱學寬初收到丙芝的邀請有些慚愧,覺得自己這光景哪里還有什么報國之志。直到趙丙芝告訴他當年的將校長、白先生和其他的好幾位學姐、學長都去到了府衙學堂,并且是將校長讓自己前往尋他的,邱學寬方才動了心。來到府衙學府后邱學寬如魚得水,原本以為趙丙芝是要他出山做先生教導弟子,到了府衙才知道是要他進高研班深造。邱學寬胸中的激情重新被點燃,必竟有過多年的江湖閱歷,加上自己曲折的經歷,學習起來自然倍加努力。很快邱學寬便在高研班中脫穎而出。

  邱學寬見到朱王的時候,是號軍攻下了德江,德江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川黔邊境的重要通瞿,德江軍民府成立需要一批有識之士出面治里地方政務。朱王想從遵義府衙學堂的高研班挑選人才,邱學寬自然就入了朱王的法眼??汕駥W寬畢竟出生草根,朱王擔心他擔不起一縣之大任,便與趙丙芝商量由將校長出任德江軍民府頭領,讓邱學寬作為副頭領輔佐他的恩師,將校長稱自己年勢已高,極力舉薦邱學寬擔任該職,自己愿委身于他之下行輔佐之職。朱王對將校長的高風亮節十分欽佩,也就采納了將校長的意見,并讓他們立即起程前往德江接管軍民府的政務。

  邱學寬的潛能在德江得到了盡情的發揮,邱學寬到底是長期生活在基層,特別能體恤民眾的疾苦,在執行號軍反清復明光復大計的時候,時時處處為黎民百姓著想,同時虛心聽取將校長的意見,不時向自己理政師長吳統領請教,德江一縣之政務讓他打理得緊緊有條,民眾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景向。

  一日,邱學寬到錫落坪視察,田氏得知當年的姑爺已經成為了德江的主宰者,一族人十分恐慌,擔心邱學寬會公報私仇。田氏族長組織田氏族中有些名望的人商議,最終湊了二百兩白銀和眾多土物產準備奉獻給邱頭領,還讓田翠娥的父親身負荊條跪伏在官道之上以示請罪。邱學寬見狀,連忙下馬匆匆迎過去跪岳父面前,輕輕扶起老人撤去背上的荊條,并讓隨從獻上一份重禮。如此情景讓田氏族人和所在地場的好不感動,大家紛紛稱贊邱學寬大仁大義、不計前嫌。邱學寬謝絕了田氏為其準備的銀兩,卻十分樂意的接受了田氏的土特產物資。邱頭領說自己如今是一縣之父母官,如果還計較私仇,那只能說明他胸襟狹窄,也成不了大事。

  后來,這事是讓朱王知道了,在各種場合都夸邱學寬大器。當然朱王也贊賞趙丙芝慧眼識英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调兵山市| 陇川县| 吴忠市| 靖安县| 宁夏| 乐陵市| 江孜县| 新巴尔虎右旗| 金寨县| 那坡县| 合阳县| 嘉兴市| 仁寿县| 西乡县| 苍山县| 灵石县| 兴安盟| 丹江口市| 中江县| 荔波县| 卓尼县| 江城| 景泰县| 邮箱| 西充县| 大丰市| 西城区| 潼关县| 三门县| 灌南县| 河北省| 商南县| 即墨市| 赤峰市| 察雅县| 昌乐县| 沾化县| 静乐县| 龙山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