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代夏

關于夏朝文字的引用轉載黃姓文化的資料

代夏 駱宗山 2550 2018-03-01 22:34:36

  夏代玉版文字

  夏代文字與黃帝倉頡文字一脈相承,商代廢棄夏文字使用較為落后的東夷文字(甲骨文),西周滅商后,恢復使用了正統的夏朝文字。

  夏人興起于西羌,是炎黃兩族聯姻的后裔。夏族以龍為圖騰,東遷建國后主要生活在華北平原和黃河流域及彭蠡澤和云夢澤(古南海,今長江中游)一帶。夏王朝已進入農耕和百工時代,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都比較發達,天文、地理、文化、藝術等領域都已屬非常進步。而商族人主要生活在山東河北一代,屬于東夷游牧民族16支中的一支,他們以玄鳥為圖騰,以畜牧業為主,經常活動在各諸侯國之間販賣牛羊馬匹,東奔西走,其文化和文明程度遠不如夏人。商族人使用的是本民族(東夷)文字,無論字體和成熟方面都落后于夏文字。但是由于他們習慣了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在滅夏建立商王朝以后,沒有繼承和使用華夏正統文字,而是繼續使用較為落后的本民族文字。所以我們尋找夏朝文字必須明白,夏文字是比商朝甲骨文更進步更成熟的華夏正統文字,商王朝六百年夏文字被遺棄,西周是夏朝文字的直接繼承者。所以西周文字與夏文字更接近,更相似。

  學者馬賀山說:“夏朝文字就是夏篆,夏篆就是夏朝文字的最顯著的特征,夏,大也,夏篆就是大篆,與倉頡大篆是一回事,這就是我多年摸索得出的一個結論。”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虞夏商周之書,夏朝有“夏書”,“夏訓”,“夏歷”,世代相傳4000余年,而我們一些偏執的學者卻把這些真實存在的東西當成了神話傳說,認為不可信,豈非荒謬!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倉頡書》、《夏禹書》、《禹王碑》都是當時人用當時的文字記載下來的真實歷史,古代人大多數都相信,而近代和當代的一些歷史學家,在沒有搞清楚文字產生和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就武斷地認為某些史籍內容“是戰國人根據口耳相傳,結合戰國的情況,后人竄入的”。馬賀山先生說:“這種主觀臆測幾乎流行了近一個世紀,目前還在某些學者的著作中,進行重復和宣傳,試問:從戰國上推到夏朝,有一千五百年之久,哪個人有如此驚人的口耳相傳的能力,在沒有確切的證據和事實面前,杜撰出一個無名無姓的戰國人,將自己的私貨塞進虞夏書中,他究竟圖希什么,戰國的諸子百家,都是傻瓜,都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任人篡改歷史,虧得疑古派及弟子們能想出這么一個笨拙的理由,糊弄那些不動腦筋的低能兒。歷史是很難篡改的,但卻可以曲解,當真相揭開的時候,即是疑古派原形畢露之日。”

  夏代文字禹王碑文

  馬賀山先生呼吁:“我希望當代的專家學者,不要受疑古派的影響,和少受他們的影響,獨立自主的客觀的研究歷史,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這樣才能公正的心態平和的看待夏朝文字和夏朝歷史。”

  歷史記載夏朝有文字。

  如《尚書·多士篇》中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夏革命”這是周王告訴殷遺民的話,你們殷人祖先有典籍記載著殷革夏命的事。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說:“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說,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于朝。

  《國語.晉語四》:“有夏商之嗣典”。

  孔安國《尚書序》亦云:“魯恭王壞孔子舊宅,於其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皆科斗文字。”

  《夏小正》采用夏代的歷法記事,《今本竹書紀年》中又有夏禹元年“頒夏時于邦國”一語,歷來不少人就認為,它是夏王朝的職官所紀,是夏代的文獻。

  《呂氏春秋·先識覽》:“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亂愈甚。太史令終古乃出奔于商。”這里的圖法指的是圖書,是法律文獻,是約束天子的法典。

  從以上引文我們可知,夏王朝有史官,有書籍,有文字,這是不爭的事實!治學嚴謹的左丘明在《左傳》中征引“夏書”、“夏令”,“夏訓”共有十五處,絕不可能是造假。所謂造假只是“疑古派”學者制造的煙幕彈,意在混淆是非,蒙騙世人,借以否定中華遠古文明的存在。

  夏代玉璧文字

  多年來,有許多愛國學者一直致力于“夏文字”的尋找和研究,如馬賀山、樓洪鈿等學者,他們幾十年孜孜不倦從事古文字研究,探索發現了許多“夏文字”,卻不斷地被某些“權威專家”拍板磚,予以否定。據樓洪鈿先生說他發現了許多夏文字,他說:“在夏代銘文玉器上出現的夏代文字,數在6000——8000。獨立的文字,不少于500。而且字義明確合理。不僅澄清了甲骨文的錯誤,也澄清了《說文》的錯誤。至于分類,尚未細究。不過多為實義字,虛字極少。”然而這些并沒有得到權威專家的重視,甚至被他們輕率地予以否定。少數專家以先入為主的固定思維模式來判斷歷史,認定“殷墟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商以前即便有文字也一定很落后,拒不承認夏文字比商文字更先進。試想在這種心態支配下,怎么可能找到夏文字呢?學術研究缺乏嚴謹固不可取,但是探索歷史的學者頭腦僵化更可怕。一成不變的固定思維模式很容易誤判歷史,那樣我們的史學家就成了中華民族的罪人。

  考古學家鄒衡先生說過:“夏朝有文字,我是存在這種希望的,可能將來能夠發現更多的文字,很有可能。”既然有希望,我們就應該去尋找、挖掘。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了,我們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居然如此被動,不僅對五千年文明歷史沒有發展,連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夏王朝歷史都搞丟了。學術明星易中天竟公然宣稱“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5000年就是不講道理”。可見中國史學界權威人士何其軟弱!正氣不足,邪火旺盛,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呢?考古學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古代歷史,而不是把歷史文物挖出來做展覽。夏朝不是沒有文字,而是我們的專家學者沒有去努力尋找!

  眾所周知,否定夏王朝存在的多半是西方人,特別是歐、美學者,因為他們從來不相信中國的歷史。中國少數洋奴學者為了討好西方人也極力否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著書立說否定夏王朝歷史,否定中華歷史文化和文明,竭力打擊和排斥探索中華遠古歷史的文章及其考古發現,這就是中國史學界的現狀。所以在沒有鐵的證據來否定夏王朝的前提下,我們必須尊重歷史文獻,首先肯定夏王朝的存在,然后再從各方面尋找都城、文字等有力的證據,逐步完善夏王朝的歷史。

  中華民族歷史是中國人自己的根基,不是外國人餐桌上的蛋糕可以任由他們隨意切割,我們每一個愛國的炎黃子孫都有責任來捍衛她、保護她,決不能容許新的“疑古派”和國際反華勢力隨意否定和詆毀。一切愛國的歷史和考古學者都應該為探尋中華民族之根盡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安丘市| 上虞市| 盈江县| 扶绥县| 榆树市| 南木林县| 鹿邑县| 德庆县| 南涧| 曲水县| 金溪县| 泽库县| 锡林郭勒盟| 龙泉市| 梁河县| 蒙自县| 沙湾县| 无极县| 大石桥市| 嘉禾县| 云龙县| 凤庆县| 保定市| 深泽县| 岫岩| 历史| 玉龙| 阿瓦提县| 岳普湖县| 屏山县| 丘北县| 桐城市| 邳州市| 区。| 全州县| 成武县| 芦溪县| 信宜市| 扬州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