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古代言情

永明紀事

第三十二章 爛柯人

永明紀事 水罙 2572 2018-03-06 22:37:08

  沈昭最初是打算考進豫東學府,入府考試通常以六藝作為題目,她禮樂雖不好,別的卻拿得出手,況且,武學府那些東西更是她所擅長的。因此并不曾為此準備。

  誰知她父親并不放心她單槍匹馬地去豫東學府,非要她拜在豫東學府某位先生名下。因為這種身份的學子在豫東學府行事十分方便,并不囿于聽哪位先生的課,或者日日都要上課。

  這樣一來,便大大減少了沈昭與其他學子接觸的機會。

  沈昭卻為此發愁。

  她雖跟著關老先生修習許多年,可真要說起經義,卻是半點不懂。得知傅禮九將在三日后見她,她這兩日便打起精神來研究自己哪方面興許能過關。

  讀經義定然是不行的,她打小就沒看過那些東西。詩詞歌賦也不行,她活兩輩子還真沒做過幾首詩。讓她講一講各類冷兵器的發展倒是可以。

  至于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這些名士所好,她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比如棋藝,說句實話,她兩世為人,對此浸淫最久,現今國朝能過贏她的并不多。書法和茶道也略知一二。

  如此看來,只能從這方面下手。

  她這般思忖著,便將自己去年謄抄的棋譜找過來。這棋譜她雖已研習無數次,但其間變化莫測,往往能推演出數種情形。因此,她一有時間,便拿出棋譜推演。

  ……

  豫東山位于南京城東南方數里之外,離城池并不算遠。豫東學府位于其上,雖則有超脫世外之清幽,卻同樣有世俗紅塵之瑣碎。可謂是山上隱世,山下紅塵。

  次日一早,沈昭便讓人駕車往豫東學府趕去。

  此時并非招收學子的時間,豫東山下的官道并不擁擠,只有三三兩兩的車,興許是前來拜訪學府大儒。豫東學府之所以聞名遐邇,與在此講學的名士大儒分不開。

  聽說每年豫東學府招收學子之際,山底下擺著的是密密麻麻的車,山道上更是人如流水,衣影重重,從不間斷。基本都是前來求學的學子。只是那樣的盛況,沈昭今日是瞧不見了。

  她讓人把騾車停在山下,自己則帶著羅會徒步上山。

  豫東學府建在半山腰,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道蜿蜒而下。聽聞學府初建之時,山上人煙稀少,林間道路亦是荒草叢生。宋衍用竹竿破開荒草,徒步行至山腰平地,坐而論道。

  后來,前往豫東山的人越來越多,已然成學府之狀。

  承德年間,世祖陛下敕令開鑿山道,以供學子先生行走。因此,從山腳到半山腰便多了一條寬闊大道。但是當年宋衍走的那條小道卻被后世名士保留下來。加以修繕,以供緬懷前輩的后生行走。

  沈昭今日走的小道是學子求學必行之道,世稱延之道。

  宋衍,字延之。

  這條山道崎嶇不平,若非誠心求學者,大多不走。因此,便是時常有人清理山道,也只是拔掉一些茂盛的野草,山道兩邊依然有陡峭石壁,青苔覆蓋其上,石板間偶爾也會長出雜草野花。

  但是山道愈往上,視眼便愈加開闊,行走將近半個時辰后,沈昭才到達半山腰。眼前的景色便徹底打開,豁然開朗。

  青石板鋪成的平地,構造古樸的山門,雕琢粗獷卻十分傳神的石像。一尊立于右側,手執書卷,長眉垂落,面帶微笑,眼中又帶著深邃之意,凝視遠方。正是文圣孔夫子。

  另一尊石像相較之下就隨意許多,且面容也十分年輕,看上去不過而立之年。

  只見他斜臥于左側,一手撐下巴,一手執棋子,他的前方正是一盤殘局。他的目光落在棋局之上,眉頭微蹙,雙目露出沉思之意,一縷長發隨風而起搭在手上,又顯出幾分悠閑來。

  正是豫東學府的創始人,當年助太祖陛下用八策平天下的大儒宋衍。聽聞宋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唯一不擅長的便是棋道,可偏偏他是個棋癡。

  因此手里時刻不離棋子。他曾經還特意命人用罕見的玉石打磨了一顆棋子,閑來無事便捏在指尖把玩。且他為人放浪形骸,最慕東晉名士,與現今大儒的端正風氣相差甚遠。

  沈昭看著這兩尊石像,靜默許久,繼而上前,仔細打量宋衍身前的那盤棋局。此棋局下了大半,此時黑白子勢均力敵。但是她能看出來,此為棋局里邊常見的爛柯圖。

  據古籍記載,昔王質入衢州爛柯山采樵,遇神仙奕棋,乃記而傳于世。

  即爛柯圖。

  白先,黑勝一路;各一百四十五著;黑殺白二十二子,黑有十八路;白殺黑九子,白有十七路。此為所記對弈之法。

  她之所以記得清楚,不僅僅是因為她曾仔細推演,更重要地是,她曾與人下過這樣一盤棋。那是延武七年的春天,西北之地,黃沙漫天。

  她偶遇曾經約為婚姻的宋太傅之孫宋竹堂。宋竹堂知曉她癡于棋道,便同她手談一局。她便與宋竹堂擺了一盤爛柯圖。宋竹堂并不擅棋道,因此爛柯圖無解。

  她尚且年幼之時,沈家與宋家交好,因此欲結為秦晉之好。然而之后,遼東之戰,她父親與兄長殉國于戰場,沈家沒落。

  宋家卻如日中天,個中緣由不必細說。

  不過是沈家有叛國之嫌,而宋家有救國之功,縱使沈家最終自剖于陛下,以明其志,卻仍在陛下心中留有嫌疑。因此,沈家一落千丈。她與宋竹堂的婚姻也由此解除。

  那會兒已是她與宋竹堂解除婚姻的數年之后。當日一局,她之意不在宋竹堂破局,只是讓他明白,過往一切不過爛柯而已。

  古籍記載,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

  既歸,無復時人。

  那日,宋竹堂尋至西北,世間亦無復時人。而他卻憶起往日之約,欲令她歸之,何其可笑。

  她方才剛見石像之時,還覺得十分眼熟。如今一看棋局便可知曉,這宋衍其實是當年的宋竹堂。因為當日她與宋衍對弈,正是行到兩百二十一著之時,宋衍止步不前,無處破解。

  她記得周史記載,京門之變后,慕容家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太傅為首的文臣上書,言幼帝無能,護國公當取而代之。那位太傅即宋竹堂之祖父。

  功勛之家,榮譽極盛。據周史記載,宋太傅護國有功,與世長辭之后謚號文正公。其長子后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授資德大夫,位列九卿。

  然宋家之嫡長孫自幼聰穎,通曉經義,才冠天下,史上卻只有寥寥幾語,少有記載。原來他從宋竹堂變成宋衍了,可就算如此,宋家曾經的過錯亦是無法磨滅的。

  沈昭覺得這盤殘局興許已成為宋衍的心結,才會時刻琢磨。而后世之人卻并不知曉,這盤棋局于宋衍之意。他并非不能破解棋局,可就算他能破解,往事卻已無法挽回。

  于沈家而言,宋家終究是污蔑了他們,為了權勢親手將本該親如一家的忠良之臣推入深淵。盡是構陷良臣,利欲熏心的奸佞之徒!

  沈昭看著宋衍的石像,不僅想起在此教學的沈家子弟。他們知曉宋衍是宋太傅的后人嗎?又或者他們只是簡單地想把沈家武學傳承下去?這些過往的恩怨說到底也只有她一人記得。

  而其余人皆已塵歸塵土歸土。

  比如今日的沈家又是否為當年的沈家嗎?說到底她于沈家而言只是一個過客而已,她亦是爛柯人。

水罙

作者君是個棋渣,從沒學過,關于棋局方面,查了很多資料,至今還是很懵,如果有錯誤,讀者君一定要指出來,我立馬改╮( ̄▽ ̄)╭   爛柯圖摘自宋·李逸民《忘憂清樂集》   書中爛柯故事摘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达州市| 凤城市| 宝清县| 高平市| 全南县| 轮台县| 台北市| 临桂县| 鄂州市| 徐闻县| 措勤县| 文成县| 紫云| 荥阳市| 盘山县| 金乡县| 乌兰察布市| 泰兴市| 开远市| 翁牛特旗| 句容市| 湖州市| 嘉祥县| 西华县| 伊宁县| 柯坪县| 黑龙江省| 呼玛县| 荣成市| 玉山县| 旺苍县| 怀化市| 大邑县| 景东| 米易县| 石城县| 长汀县| 建湖县| 安达市|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