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楊過赴會
楊過不知不覺枯坐門前數個時辰,君子劍正安然放在他的膝蓋上。
此時天色漸黑,楊過轉頭看了一眼床上睡著的楊氏,見她左手正拿著自己另一件破了的衣衫,右手拿著針線,疲倦靠著床頭睡去。
楊過雙眼發酸,放輕腳步上前奪下她手中的衣物和銀針,替她蓋上被子。
楊過輕輕關上房門,心中暗道:娘你放心,再過幾天,我就帶你回臨淄投奔大哥。哪怕為大哥做牛做馬,我也會讓他原諒你,不會再讓你受苦。
楊過雙膝跪地,朝房門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楊過起身把君子劍綁在背后,毅然轉頭離去。
不過幾柱香時間,楊過來到一處宅院。只見這宅院占地數畝,雖不貴氣但在江都也算不錯。
大門前站著兩個雄壯的漢子,看著楊過身著一身粗布衣衫,上面打滿了補丁,背上破布包著一根木棍一樣的東西,不由面露幾分輕視。
二人伸手擋住楊過的腳步,喝道:“來著何人,報上名來?我們公子今日招待貴客,可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進的來。”
雖然孫家家仆態度惡劣,楊過也不以為意。
孫家大公子曾多次救助他們母子,施以錢財。再加上他十分佩服大公子的人品和武藝。他本來打算今日投靠大公子來還其恩情。可惜今日他已知自己的身世,這份心思也只好放下。不過這宴會可不能不參加。
楊過收回心思,拱手道:“在下江都楊過,受大公子之邀前來赴會,請兩位放行。”
兩位家仆見楊過雖穿著破爛,但是儀表不俗,語氣不卑不亢,一時拿不準主意。
這時門內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聲若洪鐘。
“楊兄弟,你終于來了,可讓孫某好等。”
迎面走來一名十七八歲男子,雄姿英發,剛毅的面容帶著笑容。
這個楊兄弟是他偶然在江邊相識,劍術造詣頗高,武藝不差。此人路數不像是戰場搏殺之道,更像游俠的路子。
兩位家仆聽見霸氣的聲音,嚇得身軀一抖連忙退后兩步,跪伏在地。
楊過上前拱手行禮道:“楊過見過大公子。”
那名大公子上前親熱地拽住楊過的手,就往屋里拉,一邊勸道:“唉,楊兄弟你我平輩相交不用拘禮,稱呼我孫兄孫郎皆可,切不可稱呼我為大公子。”
楊過心下幾分觸動,想推開他的手,哪知他的手如鐵箍緊緊不放。
楊過無奈只能任由他拉著走,不一會來到大廳之中。
此時大廳做滿了人,楊過舉目四望。只見大廳右側坐著幾名文士,氣度不凡,一副飽讀詩書的樣子,微帶笑意看著自己,并沒有因他穿著看輕他。左側坐著幾個壯漢,雄武健壯,頗有氣勢,目光瞪著自己,帶著幾分打量。
主位卻是空著,想必是大公子的位置,主位身后坐著幾個十余歲的少年。其中一人正用碧綠的瞳孔怒視著自己。
此人名喚孫權,乃大公子孫策二弟,天生一副綠眸。不過楊過有點莫名其妙,不知自己何時得罪于他。看到大公子施施然做到主位,楊過連忙在左側下手找了個空位坐下。
“人皆以到齊,那就開始吧!”
一名文士看著眾人安然坐下,咳嗽一聲,朗聲道。
此人名喚呂范,汝南細陽人。原是袁術故吏,后來見袁術不能成事,轉投孫策。
“我父生前英雄了得,我欲繼吾父遺志,不愿在此虛耗時日。如今孝期將滿,我決定不日前去投靠袁公路處。”孫策率先開口,將自己的決定告知眾人。
“孫郎不可,袁術無德無信,老主公在其麾下屢屢受難。孫郎不如回吳郡,招兵買馬,以圖大業。”曾經跟隨孫堅部下朱治,素知袁術為人,連忙勸阻孫策。
當年孫堅攻打汜水關,被袁術斷了糧草,害的孫堅兵敗,祖茂戰死。這件事朱治一直耿耿于懷,所以孫堅死后,他沒有留在袁術軍中,而是返回吳郡,今日受孫策之邀才前來江都。
“如今我父親舊部尚在袁公路手中,不可不去。”
孫策一臉難色,自己的三位叔父程普黃蓋韓當尚在袁術軍中。
他轉眼望向右側的張纮,虛心問道:“子綱先生以為該如何?”
張纮乃廣陵人士,因母新喪,故滯留江都。孫策親自前去拜訪才請的他出山。
只見他撫了撫衣袖神色泰然,微微一笑道:“孫郎,不如將烏程侯在洛陽所得之物獻于袁公路,袁公路必定答允歸還孫郎舊部,還能借的幾千兵馬。那時孫郎帶兵東取丹陽吳郡,以此二郡可為基業。”
此地人多嘴雜,張纮未將傳國玉璽說出。不過在坐的眾人除了楊過,又有誰人不知這是何物。
孫氏族人和孫家兄弟心下悵然,孫堅就是因為這玉璽慘遭劉表埋伏而身亡,如今要將它交出去,很是不甘心。
孫策也是猶豫不決,畢竟那東西他父親用性命保存下來的東西。
呂范瞧見孫家眾人神色,急道:“主公,那玉璽對于主公而言不過身外之物,留之早晚必生事端。不如送給那袁術,還能迎回老主公舊部,不再受那袁術桎梏,兩全其美。”
孫策聽的呂范之言,暗道一聲慚愧。隨后他沉思片刻,眼神一凝,大聲道:“既然如此,那呂范孫河二人隨我前去袁術處。”
“如今青州楊楚正攻打陶謙,陶謙節節敗退,郯城都被攻下。江都也遲早卷進烽火之中,麻煩朱叔父帶著我孫家眾人遷往曲阿我舅父處。”孫策朝朱治拱了拱手,說道。
眾人站起身來拱手應道,
孫策環視眾人,看見楊過安然而坐,眉頭一皺。眾人瞧得異狀,轉頭看來。
只見楊過一人雙手抱胸,坐于末席冷眼旁觀,桌上的酒菜一動未動。
看見眾人目光不善,楊過連忙起身,拱手道:“孫郎,家母病重。楊某不日將帶著家母前往青州治病,不能跟隨孫郎左右。楊某記著孫郎恩情,以后定當相報。楊過告辭!”
楊過說完轉頭離去,好像不曾來過此地。
孫策臉色變得極差,嘆了口氣,不發一言,默默看著楊過離去。
楊過離去,呂范見孫策興致不高,便撤了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