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十萬高麗大軍被坑殺的消息流傳出去之后,當今天下的形勢,就已經產生了變化
杭州的方臘,占據著最好的位置,江南本來就是人口密集之地,錢糧充足,隨便拉起幾十萬大軍,根本不是問題,而方臘,也就是這么做的,結果,倉促聚集起來的叛軍,完全沒有一點戰斗力,居然被朝廷打的四散潰逃,隨后接受了朝廷的冊封,但是,方臘目標是啥,天下都知道,這個朝廷冊封的鎮南王,把朝廷的旨意直接燒了,明擺著就沒把朝廷當回事,以后肯定還是會繼續造反的!
京城的朝廷,大宋正統的皇位繼承人,在這個講究名正言順的時代,大宋百年治下,對百姓的影響力,那可是刻印在骨子里的,如果說在民間聲望的話,京城的朝廷,應該是算是第一,至于戰斗力如何,參照江南平叛大軍的實力,應該是最強的才對,尤其是最近北伐大軍傳來消息,收復燕云十六州之后,更讓大家對朝廷的信心倍增不少
而新興起的一股勢力,山東的祝彪,好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祝彪在綠林江湖闖下的偌大名頭,在真正的大人物眼中看來,都是小打小鬧,匹夫之勇而已,但是,當坑殺高麗三十萬大軍的消息傳遍天下之后,好多人,這才真正的重視起山東這個叫祝彪的年輕人,只不過,對于山東祝家軍戰力如何,實在是無法估測
震驚天下的祝家軍,雖然有坑殺高麗三十萬的名頭,但是,高麗大軍的戰力有多強,沒有一個參照物,是強于方臘的叛軍,弱于朝廷的北伐軍?還是強于兩者?
有好事者,眼看如今大宋的形勢,酷似東漢末年的三國魏蜀吳,居然對號入座,江南的方臘相當于當初的蜀,京城之中的朝廷相當于魏,而山東的祝彪就是吳,如今的大宋,就是三國鼎立
于是,好多讀書人,或者說,自認才學出眾的人,開始各尋明主,期望受到重用,希望能在即將到來的亂世,謀得一份富貴,朝廷那邊,本來就是人才濟濟,江南,文人士子更是多不勝數,于是,好多讀書人,來到了山東,以為來這里,肯定會受到重用,謀個一官半職什么的
眼見這么多讀書人過來投奔,老方他們都很高興,覺得自己的大事可期,興高采烈的跟祝彪稟報
哪成想,祝彪連見都沒見他們,聽說有讀書人過來投奔的時候,很不耐煩的問了一句:“自帶干糧了沒?”
當時,聽到祝彪的話,祝家莊的眾人,都是一臉癡呆,有這么多的讀書人過來投奔,三哥兒的臉上居然絲毫看不到高興之色,難道這不是一件令人振奮的大喜事么?
“讓他們從哪來,回哪去,沒空接待!”祝彪當時的這句話,可把大家給嚇到了
在大家的再三勸說下,祝彪總算是勉強答應,讓這些文人士子留下來,只不過,給他們安排了一個教書先生的工作,就再也不管不問了
看到這一幕,祝家莊的眾人,都感覺很是詫異,怎么說,三哥兒也是讀書人,怎么對讀書人這么不待見呢?難道是文人相輕么?按照三哥兒今時今日的地位,不應該??!
大家雖然心有疑慮,卻也不敢問,只是聽從祝彪的吩咐,把這些讀書人給安頓了下來
沒成想,只不過是幾天過后,這些讀書人就開始鬧了
在這里,稍微說點閑話
在科舉盛行的古代,講究的是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讀書人,科舉中第,然后入朝為官,進入權力的中心,這是讀書人的夢想,也是畢生追求的目標,
而古代的教書先生,往往都是一些郁郁不得志,屢考不中的秀才,為了生活所迫,無奈的選擇,仔細想來,古代的名臣名仕,很少有從事教書這一行的,當然孔子算是一個例外,與他當時生存的環境與時代有關!
這些讀書人,本來以為,來到山東以后,會得到重視,就算不能任職知府,知縣,肯定也會受到重用,個個能當官,最差,也是個幕僚之流,哪成想,居然當了一個不入流的教書先生
這可是怠慢讀書人,大宋史上從來沒出現過的,大宋養士百年,把讀書人的脾氣給養大了,無論去哪,做什么,必須是人群之中最閃亮,最出風頭的那群人,必須是受到百姓尊重,受到眾人敬仰的那群人
滿懷希望的來到了山東,他們卻被閑置了起來,不聞不問,那個叫祝彪的,甚至都沒有過來看他們一眼,安排他們當一群孩子的教書先生!
也許是那個叫祝彪的年輕人,正在考驗他們,所以,這群人,雖然心中不滿,卻也堅持了下來,等著自己才學被發掘,被重用的那一天
直到今天,他們得到了一個消息
那些打鐵的,木匠,還有很很多多不入流的匠人,個個受到重用,委以重任,更是封官許愿,甚至就連一個制造煙花的小斯,都被召集過去,分封了一個七品的官,當一個火藥研發局的管理人,雖然大家聽不懂這些火藥研發局是干什么的,但是那個七品官,這群讀書人可都記在心里了
“一個打鐵的賤職,居然也能當官?豈有此理,簡直不成體統!”一個頭發半白的老者,氣急敗壞的吼道
“何止是打鐵的,聽說,就連一個木匠都封官了!”一個年輕人,把折扇合攏,同樣一臉怒容的說道
“奇淫巧技難登大雅之堂,這成何體統,豈不是亂了章法?”一人也急忙接茬說道
“不行,去找他去,找祝彪,要一個說法!”
“對,如此慢待我等文人士子,居然重用一些卑賤之人,這不是....”
“這不是說明,咱們這些讀書人,還不如那些備件之流么?”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找他去,一起去找他,要個說法”
“對,必須要為我等讀書人,要個說法!”
于是,本來被閑置起來的這群讀書人,不滿的情緒終于爆發了,紛紛鼓噪起來,成群結隊的,朝著祝彪的府邸走去,他們讀書人,脾氣上來了,就算是直接敲登門鼓,扣闕入宮,當庭怒罵朝廷昏庸,皇帝陛下,也只能苦笑迎接,就算是事后,也不能追究眾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