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祝府以后,文懿與祝彪的談話,李定都一字不落的停在耳中,尤其是剛才那一段對話,更是啞然
李定看了看文懿,又看了看祝彪,這倆人,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關系,如果用貼切的形容,文懿就像是一個長輩,而祝彪是他的晚輩,更像是爺爺訓斥孫子的做法,這....這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
祝彪奪權,把文懿這個登州知府給架空了,無論怎么想,這倆人見面,就算不會立刻打起來,總也會怒目相視,互相不對付才對,但是,事情好像跟自己想象的有點出入啊
“咳!咳!”眼見場中形勢尷尬了起來,李定很適時的咳嗽幾聲,沖破了場中尷尬的氣氛
文懿這才想起,自己這次來,可不是跟祝彪置氣的,就算在怎么看不順眼這個小子,現在面臨的情況,也需要祝彪拿個主意了
“祝公子,老夫這次前來,有一事相求!”李定站起身,整了整衣袍,鄭重的躬身一禮,開口說道
祝彪平靜的坐在位子上,沒有起身攙扶,硬生生受了這一禮,輕輕品了口茶,點了點頭,輕聲說道“請說!”
剛才還是一臉熱情的招待二人,眨眼之間,又變成了另一個人,心智近妖,而且冷酷無情,這種轉變,讓李定一時之間有點失神,這簡直就是人格分裂嘛
而看到這一幕的文懿,心里默默的嘆息一聲,這個祝彪,才是他的本性
本來對祝彪不以為然的李定,也收起心神,認真的打量起面前這個年輕人了
很年輕,甚至年輕的有點過分,眼神深邃,完全看不懂他在想什么,表情漠然,好像是對一切都很冷漠,而且,有一股淡淡的威壓,這種威壓,讓李定的瞳孔不由自主的收縮了幾分,因為,他只有在一個人感受到這種威壓,那就是當朝天子----趙佶,沒來由的,李定忽然間心里浮現一句話“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李大人....李大人!”一陣輕聲的呼喚,把李定從這種錯愕的感覺中喚醒,原來是文懿,發現李定看著祝彪失神了,這才輕聲呼喚幾聲,把李定給喚醒
“老夫失禮了!”李定急忙收攏心神,開口說道
“無妨!”祝彪笑了笑,隨口答道
“老夫這次前來,是有一事相求,祝公子能否答應老夫?”李定繼續開口說道
祝彪沒有回答,只是看著李定,又看了看文懿
李定與祝彪的目標對視,沒有絲毫的退縮,而文懿,與祝彪的目光對視之后,立刻轉頭退縮,因為這個選擇,他做不出,當初答應的祝彪,他要忠于國家,忠于人民,但是,當得知大宋真的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滅亡的時候,他又退縮了
李定眼見祝彪沒有開口說話,繼續緩緩開口說道“祝公子,老夫的來意,你肯定也已知曉,老夫希望你打開城門!”
聽到這句話,祝彪的臉色依舊冷漠,并沒有表現出憤怒的神色,平靜的開口問道“欽差大人,打開城門之后,我還有登州城百姓,會如何?”
“這個祝公子且放心,高麗人已經答應,只要開城投降,他們不會再造殺戮的!”李定神情坦然的說道
“然后呢?”祝彪偏了偏頭,繼續問道
“然后....然后他們會坐船北上,離開大宋,高麗的威脅盡除!”李定也不隱瞞,回答道
“哦,原來是這樣,你就是這樣說服青州知府的?”祝彪看著李定,開口問道
“....”李定沉默了一會,終于開口答道“并沒有,青州城,是老夫打開的,青州知府當場撞死在城墻下”
“我在問一句,讓高麗人坐船北上,離開大宋,這個條件,是你開出來的,還是京城之中的皇帝,開出來的條件?”祝彪繼續開口問道
“是....是朝廷,是諸位君臣商議的結果!”李定神情凄然的開口說道
“哦!原來是朝廷,是各位大臣與皇帝陛下共同商議的結果!”祝彪一邊摸著下巴,一邊贊嘆道,
文懿與李定都怔怔的看著祝彪,等待他的回答,李定肯定是希望開城門的,而此時的文懿,心情是最為復雜的一個,開城門,他肯定不愿,而不開,也不行,這種艱難的抉擇,他做不出,他不知道祝彪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良久,二人都有點等待的不耐煩的時候,祝彪這才緩緩的說出一句話“哎!大宋不亡,天理難容啊!”
本來重新坐好的李定與文懿,聽到這句話,都是騰的一下子站起身,文懿站起身之后,想了想,又重新坐下,李定卻怒聲質問道“你此話何意?”
“字面上的意思,聽不懂么?”祝彪瞥了李定一眼,沒等李定開口說話,繼續開口說道“先不提,你們商議好的這個條件是否正確,我就想問一句,如果高麗人不走怎么辦?”
“......”
“......”
祝彪的這個問題,把二人都給問住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如果高麗人食言怎么辦?
“靠什么制約高麗軍隊?靠什么讓他們遵守約定?靠高麗人的自覺?”祝彪搖了搖頭,看著一眼二人,無奈的嘆息一聲“你們是不是讀書太多,讀傻了!”
文懿與李定,都被祝彪給問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祝彪的這個問題
是啊,一切能夠按照計劃進行最好
但是,萬一呢
萬一高麗人不遵守約定,出爾反爾呢?
罵他們不遵守約定,反復小人?有用么?高麗趁火打劫,南下攻宋,本來就是反復小人的行徑,每年遞交國書,都是謙卑有禮,以從屬國的身份自居,更是稱大宋天子為叔父,結果呢?
“一個人蠢沒問題,可怕的一群人都蠢,京城之中的滿朝文武,居然都蠢到這個程度了,大宋不亡,還有天理么?”祝彪無奈的搖了搖頭,語氣悲哀的開口說道
祝彪的一番話,充滿了鄙視,李定與文懿怎么會聽不出,但是,又能如何?
如今的形勢,除了相信高麗人能信守承諾以外,還能如何?
“為什么不調動江南平叛的大軍,來抵御高麗軍?為什么不與方臘和談?”祝彪忽然間問出這個問題,打斷了二人的思路
為什么?
當初決議和談的時候,確實有人提過,要與方臘談和的,而這個人,就是徐處仁,但是,被皇帝陛下斷然拒絕掉了,理由很簡單,絕不與泥腿子妥協,方臘的叛亂大軍,都是一些流民,農民,都是窮苦人,絕對不能跟這些妥協,詔安可以,但是,不能讓他們稱王
眼見二人都沒有回答,祝彪無奈的嘆息一聲“是不是寧與外賊,不與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