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南登臨神國,成就世界之主,執掌大道權柄,一切的一切說來話長,但實則不過是在眨眼之間便已成就。
蘇君目光深沉,太上元神全力運轉,以遠超量子糾纏態的運算高速探察解析著這個過程中蘊含的一切奧秘。
雖然他不會也不可能走世界之主升格宇宙的修行道路,但并不意味著這種道路就對他沒有任何研究的意義。由低維轉化為高維的生命躍遷,大道本源鑄就的神國奇點,都是十星不朽級才能觸及的奧秘。
修行道路,一步錯則步步錯,蘇君的道路更是與眾不同,容不得一點偏差。
目睹一切過程,心神歸納所有的奧妙,唇角逸出一絲笑意,再無任何疑惑。
心念一動,體內玄黃根源、世界種子在這一刻盡皆炸碎,渾成一團漿糊般的奇異存在,既非物質,也非能量法則,而是一種更為本源的東西。
道經有云:太初生炁,太始生形,太素生質,而氣形質未離,混沌是也,太極是也。
在蘇君的操縱下,代表天地最本源時一切未分離狀態下的茫茫無盡的混沌逆著先天五太之順序而演變,由太極而太素,由太素而太始,由太始而太初,形質俱無,追溯而化一炁。此炁昊昊無盡,充塞虛空無極之中,是為先天一炁,萬物根源。
此為太上封天玄黃先天祖炁,蘇君此身修為的一切之根基,脫胎于大道無極的先天始炁、青玄祖炁。
祖炁代表著一切物質、能量、法則的概念之源,可以演化一切存在,是天地之根源,大道之根本。
虛空無極之中,浩浩蕩蕩無盡無極的先天玄黃祖炁應著蘇君的意念而開始了猛烈的收束塌縮,一切皆歸于一個難以言喻的元點,或曰太易,或稱混洞,從無極來,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氣形質未具,只有先天一點靈神高踞于冥寂玄通之中,至大至偉,是為冥妙之本者,道也。
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窮乎無窮,終乎無終,即“太上”也。
此太上非是蘇君的太上元神,而是虛無之中一點先天道性,降為太上,以開世界,是為元氣之祖,萬道之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
昔者太上道祖便是如此之來,是鴻蒙無極之上降下一點元光靈神,于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顯化廣大無邊法身,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是于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極,判太極于三才,至劫終于六合,俱消混沌為一。
《太上老君開天經》中有載:鴻蒙未辟之時,太上老君立身太無之中,現冥寂玄通之相,一念之間,化為根本之源,太上無極先天原始祖炁,演化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理。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第三化太清圣主,道德天尊。三者一體,稱名曰道,化生天地萬物,神圣仙佛,無量無邊世界,生生化化,無極無窮。
蘇君雙眸漠然,氣息虛緲,難以言說,心神晉入太上忘情之至境。一念間動,體內逆轉五太而成的太上神性顯化玄炁之本,一點元神道念附上,凝為虛幻道身,白發清俊,道妙自然,清靜至極。此為太上道身,虛無自然之神,演化大道生一,是為混洞太無元。冥冥漠漠,眇渺空空,從混洞太無元中孕育出元始天王之法相,顯化為古老蒼茫的盤古神軀。
元始天王高踞虛空無極之上,一印開天,劃分清濁,開辟陰陽,生成玄黃,以至億萬無窮概念,光陰歲月河流,虛空大道法則……
一切事物都在無盡的擴張,仿佛波浪洶涌的大海,內中有無盡浪花翻滾,也有氣泡出現。每一朵浪花,每一個氣泡皆是一重重小宇宙和一方方小天地,但它們隨之消亡。生了又滅,滅了又生,根本沒有辦法穩固住自身,只能重新化為一滴滴的海水。而在這無垠大海的上空,一座高于世間萬物,一切存在基點的巍巍眇眇空間生成,如是道門所言大羅之天,又似唯一真實之界,高妙難測,法理無窮。內中充斥著無窮無盡的先天玄黃之炁,生成一種種蘊含根源之妙、祖炁之威的奇物異寶。
海水漸漸平息,無數砂礫載浮載沉,隨生隨滅。
而若仔細望去,便可見到那每一粒砂礫中都是包含著一個若真若幻的廣闊世界,日月星辰,宇宙星河,一座座星系群,星系團,類星系團,星云栩栩如生,華美至極,也壯觀至極。
這是多元,也是無限,眇眇時空,無窮無極,宏大、巨大、龐大、偉大、至大……任何言語都不足以形容它的存在。
多元時空,匯聚成海。
無量大海之上,充斥玄黃祖炁的無上之天貫穿過去未來,無垠時空,將自身概念顯化在每一種可能、每一段概率、每一座時空之中。
是名玄黃至高天,根源所在,祖炁所成,是一切概念的生成點,也是多元時空之海的起始之處。
蘇君在觀測了一尊偽十星不朽的成就過程后,終于是將此身修為由七星推至八星,粉碎諸天種子,化為混沌,逆轉先天五太,從無至有,開辟出多元雛形,以此證得八星洞天真君之位。
只是以多元宇宙雛形為洞天神國的洞天真君究竟會強大到何種層次,誰也無法知曉。
隨著多元時海和玄黃至高天的開辟,蘇君的氣息無止境的拔高著,無止無休,無窮無盡,體內玄黃道炁再非絲絲縷縷,而是蜿蜒流淌如河流清泉。對于一般存在而言,有了體內世界,神力便自成循環,近乎永不枯竭。但是因為蘇君本身的特殊性,先于境界不知凡幾的修煉成先天祖炁,一個處于雛形狀態的多元宇宙便也只能叫他體內的祖炁由點滴而化為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