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帝在位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他支持下,張居正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得到了發展和恢復,百姓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
萬歷親政后,勵精圖治,生活節儉,大有勤勉明君之風范,并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一條鞭法,使大明的國運日漸昌盛。
執政后期,因無張居正等賢臣督導、又因國本之爭等問題紛爭不斷,而倦于朝政。自此,萬歷帝不再臨朝,使得大明的運轉幾乎停擺,國運也日趨沒落。
當下,一個宮女用雙手捧著一個荷花式銀胎堆漆剔紅托盤,上邊放著一個盛著銀耳湯的成窯青花蓋碗和一把銀匙,輕輕地走到御案前。
另一個宮女從托盤上取下來蓋碗和銀匙,放在萬歷帝面前,隨手把蓋子揭開。萬歷帝瞟了這個宮女一眼,隨即拿起銀匙,幾口就把銀耳湯喝完。
他喝完后,靠在御座上閉目養了一會神。此時,如今已是五十余歲的萬歷皇帝,由于整日沉迷于游玩酒色,對于政事,根本提不起精神。
正在這時,乾清宮管家常云升走了進來。這個常云升,以前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的掌家,那陳矩曾是御前司禮監掌印太監,此人行事低調,做事嚴謹,淡泊名利,是頗得萬歷帝的信任。可惜,幾年前已經病死。
萬歷帝看在陳矩衷心份上,將他的掌家常云升,升為乾清宮管家。這常云升也頗有陳矩正直之風,也深得萬歷皇帝的信任。
常云升恭恭敬敬地將一個文本放在御案上。
萬歷帝害怕有什么不好的軍情或災荒,疑惑地問:“什么奏疏?”
“啟奏皇爺,這是大學士葉向高等的奏本,剛才文書房送進司禮監值房中來。”常云升躬身答道。
“葉向高……什么事?”
“四川永寧宣撫使孟蠻,現襲職四川土司,與其子早有反明割據之心。如今他們揮兵挺進西南,大有一統西南之嫌。現四川總兵官劉綎出兵征討,也未果!如果此時不加以控制,恐怕后果難以預料。”
萬歷聽后吃了一驚,問道:“那依內閣之見,他們有什么良策?”
常云升道:“回稟皇爺,奴才也是聽他們說,這個四川土司孟蠻,還聯絡一個貴州土司,他們想聯合起來,共同收復西南,再和我大明抗衡。但是,也聽說,他們之間也是面和心不和。這個四川土司非常好財色,他表面上和貴州土司聯合,實際上是圖他們的財富。閣老們議論,不如賞給孟蠻一定的銀兩,拉攏其心,如果四川土司孟蠻按兵不動,那個貴州土司也不會有何作為。這樣做,西南可保無虞!這樣,萬歲爺也不用分心,可一心聯絡蒙古部落,共同對付遼東女真努爾哈赤!”
萬歷帝聽后,點點頭,道:“這是拉攏利誘,分化瓦解之策。也不失為一個良策……。還有,對那遼東女真努爾哈赤征剿如何?”
常云升又回道:“聽說努爾哈赤以女真內部,以烏喇背盟為由,在伏爾哈城將他們部落打敗,頭領布占泰貝勒逃往了葉赫,現如今,海西葉赫部正請求我大明幫助,那努爾哈赤羽翼也漸豐滿,已經統一了很多女真部落,在遼東橫征暴虐,十分猖獗……圣上?”
萬歷臉色微變:“知道了,那首輔和內閣都怎么說?”
“葉閣臣建議,讓四川巡撫和總兵應及早做好防備,以防萬一,怕萬一他們生變,也是做兩下準備!至于遼東,這些閣臣想聯合蒙古查哈爾部,讓他們以夷制夷!”
萬歷道:“他們這些建議是不是都寫進奏疏里了?”
“是!”說著,常云升又將奏疏捧到萬歷面前。
萬歷一揮手,有點不耐煩道:“那就按內閣的主張辦!吩咐司禮監批紅,交由內閣就是,下去吧!”
“是,奴才領旨!奴才還有一事……?”
“又是何事?是不是要給他們多少銀兩啊?……這點小事,還讓朕做主,讓內閣商議處理便是!”萬歷帝有些不高興,起身就要往外走,他想去養心殿,然后到后宮,和妃嬪們再到西苑歌舞取樂。
剛走幾步,又回頭問:“喔,對了,你再告訴崔文升,讓那畫工準備一下,明天到西苑,給娘娘和各位妃子畫像。”
那常云升急忙躬身答道:“是,奴才領旨!其實……其實奴才剛才也要說這事兒,只是……”
“說話吞吞吐吐!”沒等常云升說完,萬歷帝一轉身就走了過去。前面幾個小太監急忙撩起珠簾,幾個常隨太監和宮女也都跟著躬身走了出去。
出了乾清宮,他本欲乘輦去養心殿,但忽然想起王皇后。于是折回頭,穿過交泰殿,向坤寧宮走去。那常隨太監,早命隨侍小太監到了坤寧宮,讓皇后娘娘準備迎駕。
這王皇后,也叫王喜姐。出身平民家庭,十二歲被選秀進宮,次年又與萬歷帝大婚,被冊立為皇后。他也是萬歷帝一生,唯一冊立的皇后。
大婚后四年,生下榮昌公主朱軒媖。據民間傳說,二年后,又生一女,叫朱軒蘭。但是,這個朱軒蘭生后不久就幾次抽搐,由于在宮中擔心傳染和不吉,就將未死的嬰兒抱出宮外,交與一戶人家撫養,據說后來還是不幸夭折!可惜這一說法,在明史中并未記載。
王皇后雖然過著崇高尊嚴的皇后生活,但是卻非常空虛。由于沒有子肆,又由于鄭皇妃的爭寵,使她的皇后生活過的十分孤寂。當然了,身居深宮,有幾個妃嬪能過著得寵的幸福生活。大多數都是不幸的結局。或因年老色衰被打人冷宮,或因受皇帝寵妃讒害被打人冷宮,或在失寵之后被廢黜,被幽禁,被毒死,被勒令自盡。……皇宮中夫妻無情,禍福無常。自然,她雖是一個皇后,但是也不例外!
王皇后正無事坐在宮里,忽然宮門外一聲傳呼:“萬歲爺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