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喬立辰瞥到了今天代喬伊收的禮物。他本想拿給喬伊,但略一猶豫,還是決定先檢查一遍再說。
新年已經過去半年,遲到的禮物不會介意再遲到一會兒。
章熙和那邊正好相反,雷厲風行。鄧賓午夜就抵達農家樂,連夜調試設備。楚泰清也取了一點兒蘑菇樣品,進行初步分析。
一群連軸轉的人第二天天剛亮時就投入工作。楚泰清、章熙和、楚婕按原計劃走地面野路爬山,鄧賓留在農家樂施放機器人探路,喬立辰和他一組。
按照小學生的時間表生活的喬立辰姍姍來遲。
鄧賓坐在接待大廳正忙著眼觀六路,緊盯投影出來的二十個屏。一看到喬立辰,他下意識地站起來,積極主動地匯報進度——初步探明地下河可以直抵小蘑菇的坐標附近,現在正在繪制3D地圖。
但喬立辰最關心的問題是,“從地下河到坐標點的路探測了嗎?”
鄧賓被問愣了。但他立刻轉身就撲向操作臺,試圖逃避考慮不周帶來的尷尬和壓迫感,“立刻。”
“不必了。”喬立辰擺了一下手。他計算了一下進度,“時間充裕,繪完地下河的3D地圖再看也不遲。”
鄧賓如釋重負,背上的冷汗都流下來了。
雖然彼此沒有雇傭關系,但他就是莫名其妙地擔心這個月的績效和獎金。
真,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于是喬立辰好心好意地決定,這次就不問他陳曉峰的帳號恢復得怎么樣了吧……
第一天在枯燥、寂寞的探測中結束。
地下河道雖然險要,但可以通人。尤其是鄧賓從一條叉道上找到了可以通往小蘑菇坐標區的洞穴,幾乎可以確認,這就是一條隱秘的通道。
楚泰清一行人當天則一無所獲。不過三個人都很樂觀,因為001全面搜索過當地的物種調查報告,沒有找到一丁點兒類似的記錄,所以找不到才正常。所以他們打算明天改走地下河,說不定可以發現其它線索。
喬立辰很想為他們的樂觀精神鼓掌。但理智告訴他,沒必要,搞不好會顯得自己陰陽怪氣。
果然,第二天無果。第三天也一樣。
如果只憑坐標和時間就能找到,那海倫·布林早就找到了,何必專門發個視頻提醒他找呢?
但是視頻里的陳、喬與現在至少相差十歲。如果海倫·布林十年都沒找到,陳、喬二人是如何很快找到的呢?
幸運和真心嗎?
又或者遇到了好心的山神爺爺?親切地詢問他們,你們要找的是金蘑菇還是銀蘑菇……
喬立辰端著咖啡出神地想,這思路可真扯談,一定不是我自己想的。
“喬總,”鄧賓小心翼翼地叫他,“楚院找您。”
楚泰清已經回到地下河,看樣子正在休整。楚婕和章熙和都坐在不遠處,只露出一點兒臉,但臉上異常嚴肅。
“我想征求你的意見。”楚泰清平和地說。
“您說。”喬立辰坐直了,正色道。
“以你的聰明,應該可以估計找到樣品的難度。難度很大。”
喬立辰點了下頭。他能想到的那些推測,楚泰清一樣能想到。
“所以我提議,在你們的監護下,由我品嘗一下冰鮮柜里的樣品。”
“您說什么?”喬立辰聲音一變,驚愕地問道。嚇得連鄧賓都跟著心驚肉跳。
“這很正常。”楚泰清并不意外,“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你們小時候都聽過。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也用過同樣的方法。現在科學發達,但仍然要進行人體試驗。而且,我們在自己身上做試驗很常見。”
“您不要欺負我失憶。”喬立辰不同意,“人體試驗之前是動物試驗,動物試驗之前是各種專業的成份分析與研究。總之,我不可能同意您直接嘗試。”
“爸爸。”楚婕突然出聲,“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所以你會讓鄧賓帶催吐劑和特效血清?”
楚泰清回頭看了一眼女兒,算是默認,看上去心意已決。
喬立辰輕輕嘆了一口氣,回轉氣氛道,“您決定的依據是什么呢?您已經過了冒冒失失的年紀了。我想聽理由。”
“剛剛檢測儀發來結果,它的提取液檢測到了類似超腦的化合物。”
“必須您親自嘗試嗎?我可以做志愿者。”喬立辰換個思路勸他。
楚泰清笑了,他愛護這個晚輩,“淺嘗一點兒對我的身體沒有影響。而且和判斷你的描述相比,我可以更清楚地觀察身體的反應。”
“知道了。我考慮一下。”喬立辰答。
“你最好是真考慮。”楚泰清敏銳地看穿了他的目的,“不要用‘考慮’當借口來拖延我老頭子。”
“我不會的,楚院。”喬立辰神色不變,相當鎮定地回道,“我會要求您寫一份詳細的試驗說明,并多次表示您的試驗設計不夠完善,必須修改。我會用這個當借口拖延。”
話落,兩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
只有鄧賓覺得后背有點兒涼嗖嗖的,不知哪里吹的涼風。
楚泰清退了一步,答應先寫說明,即刻返程。
但喬立辰等不及他們三人回來,他要遵從小學生的時間表去學校。而且他打算在路上把陳曉峰的禮物給喬伊,免得觸到喬麗萍的逆鱗。
他已經檢查過了,里面只有一面現代仿造的漢銅鏡。它和喬伊送給楚婕的帶鉤一樣,也是用3D打印訂制的文創,里面還附贈了一套保養銅器的工具,沒什么特別的。
等喬伊出來,他就把這個重新包裝過的禮物交給了她。
“我可以現在拆嗎?”喬伊掂量了半天,還是忍不住開口,“不是我好奇,是覺得有點點兒不可思議。”這小小的沉甸甸的是什么?
“當然。”喬立辰和她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但過了橋再拆,注意腳下。”
雖然最近沒有下雨,但上次漲起的河水沒有完全消退,橋上偶爾還會漫一些河水。兩個人踮著腳輾轉騰挪,花了點兒時間才干干凈凈地抵達對岸。
喬伊跟在喬立辰身后,邊走邊拆。
“呀!”她突然輕聲地叫起來。
“怎么了?”喬立辰立刻回身。
“是透光鑒。”喬伊輕輕翻轉鏡面又確認了一遍,肯定地說道,“沒錯,就是透光鑒,他給過我虛擬實物。”
她說著跑到樹陰遮不到的地方,將鏡面對準尚且明亮的日光。
光線仿佛被施了魔法,將鏡子背后的圖案完整地投影到地面上。
喬立辰微眨了一下眼。
透光鑒是西漢發明的一種制鏡工藝,直到宋代才消失,流傳了一千年,失傳了一千年。北宋科學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
但沈括只說了前一半:銅鏡的薄處與厚處冷卻的速度有先有后,所以鏡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產生了極細微的,與薄、厚相對應的不同程度的凸起。
現代研究表明,當鏡面冷卻后,仍需反復打磨鏡面,將鏡面磨得極薄才能使鏡面“隱然有跡”,在光照時產生不同曲率的散射。這樣,鏡面各處反射的亮度不同,有明有暗,才形成了將鏡背“透到”鏡子對面的神奇效果,如同一面魔鏡。
所以喬立辰沒有去辨認地面的圖案,而是從喬伊手中拿回了鏡子。
他早就查過,鏡子背面是當時(漢代)最流行的八字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沒什么特別。
此時再看,仍然一樣。
喬立辰問,“他為什么要送你這個?”
“覺得好玩?”鐘喬伊聳聳肩,“曉峰叔叔送東西一向思路清奇。不過他很喜歡這種透光鏡,科學課的時候給我們班的同學一人一面。”
“我可以看一下嗎?”
“現在?”鐘喬伊有點兒詫異。不過她還是拉著喬立辰靠邊站好,調出了那面虛擬銅鏡。
待到午夜時分,萬籟俱寂。
喬立辰坐在床前,調出從鐘喬伊那里復制的虛擬透光鑒。
銅鏡半懸在空中,發出微弱的幽光,“昭明鏡”三個字金光閃閃地掛在一旁。布滿圖案與文字的背面正對著他,上面一共十二個銘文,非篆非隸,似篆似隸:“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
喬立辰點擊查詢,一行完整的銘文出現在他眼前。
“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看到后面那句,喬立辰若有所感,無聲地嘆了一口氣。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12-20/e7b6cebb1672a5d8c78b807bb470019c91lUl257Vw17yR6.jpg)
冷暖晨昏
*沈括《夢溪筆談》中原文: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余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樣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透光鑒的詳細制作方法,搜視頻《國寶檔案》 20121111古代工藝——漢青銅透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