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命運是天注定的,從而會小心翼翼的活著,步入自己命運的軌跡輪回。但是,如果突然有人告訴你,這一切,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呢?錯誤的開始,最終會有一個正確的結局嗎?沒有人知道。
然而,知道了一個錯誤的開始,又能改變和挽救什么?知道了一個錯誤的開始,還能停下現在的腳步嗎?
書信的力量是非常可觀的。李斯的一封“諫逐客令”,為他日后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基礎。趙高偽造的一封昭令,改變了公子扶蘇與秦將蒙恬兩人的命運,改變了大秦的格局。隨意捏造的幾句沒有絲毫根據的話,殺了建漢的功臣淮陰侯。
一封千里迢迢的家書,終于給了曹孟德一個“不得不”的借口。
人生哪有那么多偶然和意外?所謂偶然,不過都是經過了層層裝飾的必然,然后偽裝成偶然的姿態。
怪不得和自己無親無故的許劭會大力的追捧自己,所謂因果相應,這一切的追使,竟然是來自于自己的父親曹嵩。
曹孟德拆開家書:
吾兒阿瞞,為父今去徐州省親,藉拜見彭祖,為汝祈福。如有一事,為父相瞞十五余載,實難食寢,念今天下初顯,故而相告。
十五年前,為父為汝之成就,脅于許劭,威其所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賊”之語。如今見吾兒有此等成就,甚感欣慰,吾求過一卦,卦象顯示:平亂世者必吾兒!愿兒自計,以匡天下!
曹孟德合上家書,白紙黑字,上面說的清清楚楚。原來這一切,在當初就已經有了分寸,而他所做的,似乎只剩迫不得已罷了。如果沒有那句話,他會被封校尉嗎?如果沒有被封校尉,他會遇見傾傾嗎?如果沒被封校尉,他會有那么強烈的責任心與擔當嗎?他會有洛水河畔的誓言嗎?如果沒有那誓言,他會努力的踐行,努力的以拯救天下為己任嗎?
原來,一句話還真的可以決定一生!
原來,一句話還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但是現在的曹孟德,在看到這封家書時,他沒有任何的或憤怒或悲慨的感覺。如果在五年前,在哪怕是在漢靈帝駕崩的那一年,他相信他一定會大怒的。
至于現在……說到底,一句輕微的話,有什么能改變人生的權利?改變他的,是他自己罷了。
死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事,他沒有理由再無辜的說什么退出。他雖然不是道德道義的至高典范,但是,他心中同樣有著不可侵犯的撼守。
曹孟德看著那在房屋一角舞動著的燭火,他毫不猶豫的把這封家書拋了過去。火苗席卷了紙張,就如同一把無妄之火,席卷了這個亂世。
盛到極致必為衰,曹孟德的記憶力很好,他還記得那信中的某句話——以匡天下!
不是漢室,而是天下。很好,很好,曹孟德簡直想仰天大笑,而他也真的那么做了。于是,曹府又傳出一條曹大人“喜怒無常”的特點。
想在亂世中闖出一番天地很難,想在盛世中永遠長治久安更難。朝朝代代,世世輪回,誰又能改變什么?
現在的曹孟德已然無法回頭,他選擇的這條路,只有非常明確的失敗和勝利這兩種答案。只有非常明確的生和死這兩個回答。是的,是他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區區一句話,決定了什么。
“好啊你,我當這一轉眼的功夫就不見人了,原來你是躲在這兒了。”傾傾找了過來,她雖然說著那急切的話,但是看其姿態,倒還是那種從容不迫的模樣。
“夫人消消氣,我只是和你說了前半句啊!”曹孟德一臉委屈的解釋著,“丕,《說文解字》有言:大也。是以有大德大行大道大風之人。夫人對這個解釋還滿意嗎?”
傾傾看著曹孟德,總是有一種他一臉奸計得逞,小人得志的錯覺。不過,聽曹孟德這么一說,似乎還真的有幾分道理。到底算什么意思?三言兩語的,怎么反而成了她的不是了?
會說話的人都是信不得的。傾傾又在心里告訴了自己一遍這個真理。
這……這情勢轉的也太快了吧?她還什么都沒有說的,不,只說了一句的,接著就被曹孟德給反駁的無地自容,仿佛那個說錯了話的就是她一般。
傾傾想著小小的子桓可愛的眉眼,曹丕,丕,大也。好吧,曹孟德,你會說,就當是你贏了。
曹孟德有好幾個兒子,后來,傾傾覺得最好聽的還是曹沖這個名字。不過,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子桓還沒有嫉妒“人家的兒子”幾天,這個會稱象會算題會讀書會演繹的弟弟就逝去了。
如果這都不叫“天妒英才”,那老天還真是瞎了眼。
一封家書牽扯出了一段十五年前的塵封已久的往事,不過往事如煙,正如這封已經化作飛灰的家書一般。在不久之后,曹孟德將會非常的后悔,因為他親手焚毀了,父親的遺筆。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曹孟德只是個有著七情六欲的凡人,他或許比常人有著更難得可貴的魄力,但是他終究還是個凡人。所以,他可以一氣之下燒掉書信出氣,他可以憤怒之下舉兵報仇,他可以給自己一個圓滿的解釋,給天下人一個真心的交代,但是,他卻永遠不能彌補那些發生于他身上的遺憾!
換言想之,一個人沒有遺憾,還能叫做人嗎?沒有遺憾的人生也太失敗了。當然,遺憾太多的人也挺失敗的。
對于王司徒的應邀,董卓大人很不給面子的沒有去,反而打發了李儒過去了。“大人,您可是有什么要事處理?”臨行之前,李儒戰戰兢兢的問道。
“你想多了,我就是打算回家睡個覺。怎么著,讓你免費去蹭頓飯你還嘰嘰歪歪的?你要是不想去,我就安排奉先過去了。”董卓大人懶洋洋的說道。
本來李儒也不想去的,不過一聽“奉先”這兩個字,他立馬來了那種不服輸的精神。“我去我去!”李儒積極的回答。
如果李儒和呂布沒有那些嫉恨,如果董卓大人真的指派了呂布去赴宴,那么,王司徒的第一步計劃就要就此夭折于第二步了。可惜,并沒有那么多的如果,而一切,正在朝著一種詭異莫名但卻不可逆轉的方向發展著。沒有人可以逃掉。
當王司徒自以為替天行道時,他的不歸路也就不遠了。
美人計,離間計,連環計,王司徒留下了這三個一氣呵成的連續計策,但是他卻少給自己算了一出“金蟬脫殼”。
所以說,眼睛長在前面的人只注意到了別人的難處,而從來不去關心,自己什么時候會迎接不幸。居安還要思危,居危怎么還安樂起來了呢?
李儒不太情愿的去赴宴了,他知道,這些所謂的大漢忠臣沒有幾個能瞧的起他的。他自然也不愿意去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不對,這是王司徒來作邀的,怎么著也應該是王司徒來奉承他呀!想到這一點,李儒霎時間又變的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幸福滿滿。
不過……這個宴會上的美人是怎么回事?當李儒正本著“不吃白不吃”的原則在王司徒府中大吃大喝時,王司徒也郁悶了,怎么董卓大人沒來,反而派了個吃貨過來?雖然說他司徒府很富裕很富裕,不怕被李儒吃窮,但是……這感覺怎么那么詭異呢?
事情都到了這一步,王司徒還是吩咐著貂蟬盛裝打扮,“姍姍來遲”了。
果然,李儒在見到貂蟬后停下了吃的進度,他看著這個美人,眼都直了。
嘿嘿,雖然人不同,但是本質還是相同的,第二步完美成功!王司徒心里激動的想著。
“咳咳,王司徒有心了,您老人家這番心意,我想太師大人一定會明白的。”李儒裝模作樣的說著。
王司徒看起來也是個聰明人,應該有些眼力勁兒吧!自己這番話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就是他看上這個美人了。
王司徒本來還在糾結著該怎么把美人推銷出去,這下倒是好,旋即,王司徒又做出一副了然的姿態。
怪不得一向奢侈好色的董卓大人沒有來呢!原來他是派了李儒過來試探的啊!好家伙,我差點就被騙了呢!
“大人說的是,微臣擇日定會為太師大人獻上此女。”王司徒了然于胸的說道。
然后,李儒和王司徒互相一擠眉弄眼,都覺得對方應該是聽懂了自己的意思。觥籌交錯中,兩人已經商量了某種密事。
李儒怎么也不會想到,他見過笨的,沒見過王司徒這么笨的。
王司徒也沒有想到,這一切,原來從始至終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董卓大人,反而變成了這場誤會的受害者。
美麗無罪,有罪的是人的貪欲。美麗有罪,因為引起人的貪欲,本來就是一種罪!
![](http://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7-08-04/59846f448d6bb.jpg)
胡阿女
還望親們多多支持 有想加群討論的嗎? 568445355(應該沒有,但還是放上了) 最近阿女在構思新文,以本文為背景,寫真真正正的言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