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古代言情

重生之貴女本榮華

中國古代女子頭飾與發式

重生之貴女本榮華 靜海深藍 2192 2017-07-22 22:35:50

    我們所讀的古代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而在書中就會含有描寫女性外在形象的內容。頭飾是女子妝扮必備的一部分。從古至今,頭飾也在不斷變化著,充當著女性的身份象征。

  古代發飾的起源既有來自于勞動、御寒遮羞、裝飾悅目,也有來自于模仿和傳感等因素,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思維基礎。發飾的內容包含很多,其中最經典有簪、簪花,釵、梳釵、步搖、篦、金鈿、銀鈿等,在唐代后還出現了冠,其中最古老的是梳飾。

  自從人類結束蓬頭垢面的生活,開始注重自己的顏面和修整頭發后,就有了梳。而梳篦,則是古代時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長,便形成了插梳的風氣。如圖便是發篦。篦是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初時用以去除發垢。

  下面說簪釵。簪是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發冠的一種長針,后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以后的釵是也是在簪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珠釵的使用最早要朔源到上古時期的人類用動物的肢骨、玉石、象牙等材料制作發飾物,到商周時期我國的冠服制度初步建立的時候才逐步走向完善。

  簪的本名稱“笄”,是中國古代束發的工具。在古代,漢族的結發方式,無論是辮發盤髻,還是束發著冠,都需要以簪釵約束固定。女子年滿十五歲時,如果已許嫁,便將頭發綰成一個髻,即以簪插定發髻,以示成人,如“年以及笄”。如左圖所示,就是商代發飾骨笄。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做成一股,而發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頭飾,一般作成兩股。如右圖所示,便是釵。

  就形制而言,單股笄稱“簪”,雙股笄叫做“釵”,笄首有垂珠墜飾者則稱為“步搖”。步搖是古代婦女插于鬢發的一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夺屆酚薪忉屧唬骸安綋u,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步搖”因此得名。它是自漢以來,中國婦女中常見的一種發飾。步搖所用材質高貴,制作精美,造型漂亮,而且制作工藝復雜,所以充分體現出了這一時期的金銀首飾的加工制作水平。

  從簪釵上的圖形紋飾上看,簪釵的裝飾大致可以分為祥禽瑞獸、花卉果木、人物神仙、吉祥符號等?;ɑ芄局谐R姷挠心档?、蓮花、梅竹、石榴、桃等,如明代的一支“水仙簪”,名中有“仙”字,是吉利的花卉,人們認為用它作吉祥圖案可避邪祛穢,給家庭帶來吉祥;祥禽瑞獸有龍鳳、仙鶴、鹿、十二生肖等,如“梅花與鹿”簪,因梅花分五瓣,比喻“福、祿、壽、喜、財”五種福。鹿借“陸”之諧音,“陸”與“六”同音,鹿又諧音“祿”,寓意六六大順。吉祥符號有八吉祥、八寶、琴棋書畫、文房四寶以及各種傳統幾何紋樣等。

  銀簪的裝飾方面不僅展現了精美的圖紋,也體現了古人們深深的文化情結。這些簪釵上的圖案紋樣運用形象符號的組合,傳達著祈福納祥、愛情美滿的愿望。如上圖的兩只金鳳簪,就代表了祥瑞的希望。

  除了簪釵,古代女子頭飾還包括其他內容,如華盛。華盛,也叫花盛。它是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

  漢代時在華盛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閃亮的翠綠色,這種工藝被稱為貼翠。如上圖女子額前的裝飾物,即為華盛。

  還有鈿花,是一種用金,銀,玉,貝等貴重物品做成的花朵狀裝頭飾。如右圖所示,便是鈿花。

  同時,古代女子頭飾也是古代傳統等級觀念的縮影。中國古代女子的發飾講究的是精巧而華美,而且所佩戴的頭飾和女子的身份地位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也是不一樣的。上層宮廷貴族多追求精美、絢麗,以唐代宮廷貴族中的婦女為例,發飾中的簪釵不僅品種繁多,使用材料貴重,多以金銀珠玉為主。而且插戴數目也極多。

  如右上圖,為鎏金龍紋銀簪,就顯示了皇家貴族的氣派和富足。

  女子的發飾如此豐富,而發飾主要修飾的就是女子的發型了。古代女子一般梳髻。春秋時期女子一般是梳髻,插對笄。戰國女子一般是梳雙垂髻,以垂髻發式為主。右圖便是三彩俑中的雙垂髻女子。

  漢代女子發式,一般是梳垂髻插珠玉步搖,有墮馬髫、雙垂環髻、髻后垂梢、盤恒髻、裹幗巾等。魏晉南北朝的女子,大都梳髻后垂髻、梳長鬢、十字髻、雙丫髻、高髻插步搖、纈子髻等。左圖便是魏晉南北朝女子的幾種發式的簡圖解。

  而唐代自初唐至晚唐女子發式花樣不斷翻新,有盤恒髻、高髻、義髻、雙環望仙髻、螺髻、鳳髻、墮馬髻、偏梳髻、雙刀髻、雙環高髻、單環高髻、百合髻、垂髻、驚鵠髻、寶髻、反綰髻、叢髻、雙垂環髻、鬧掃妝髻、垂環髫、垂練髻等等。

  唐代以胖為美,而流行的發式也將唐代女子的豐腴美體現的恰到好處。

  五代女子所梳的發髻一般有朝天髻、大首髻,三環髻、雙環髻、雙垂髻、雙丫髻、高髻等。宋代女子流行的發髻一般有高髻、三鬟髻、朝天髻、雙幡髻、小盤髻、雙丫髻、單鬟髻、般螺髻、雙髻、盤福龍髻,發髻上還加飾花巾、簪花、白色團冠、花冠、包髻等。

  元代女子發髻有雙丫髻、雙螺髻、高髻、雙髻、發中分耳后盤髻,并有扎巾戴花飾、風帽等。

  明代衣冠回復漢代習慣,有高髻、雙髻、三髻式、挑出圓尖髻等,并戴頭箍、兜勒、臥免、簪珠翠、插金鳳等裝飾。

  清朝的時候,按照滿族的習慣,女子均梳旗頭。頭發在旗頭下面梳成一個髻,裝飾物一般都在旗頭上。

  總結歷代女子發式,發現均以髻的不同形式為主體。而頭飾,也在經濟和技術的不管提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古代女子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當髻和釵簪的文明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時候,我們更不能忘記各種髻和這些簪釵上處處充滿著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傳統思想的意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北安市| 长宁区| 偏关县| 开江县| 如东县| 西城区| 晴隆县| 徐汇区| 招远市| 成安县| 彭泽县| 贞丰县| 乌什县| 锡林郭勒盟| 黑龙江省| 育儿| 原阳县| 姚安县| 兴海县| 涞水县| 新建县| 双城市| 裕民县| 阜康市| 澜沧| 集贤县| 左云县| 维西| 阳山县| 定陶县| 临武县| 宝应县| 沽源县| 开江县| 海盐县| 西乌| 利津县| 宁城县| 余姚市|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