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十五,中間沒吉日?忌出行否?”錦繡追問。
“不忌矣。”蔡道長微笑撫須。
等到錦繡一行出觀走遠,鶴元迫不及待問蔡道長,“叔,你還會測吉啊?你不怕出事嗎?”
“會出什么事,今天是何仙姑誕辰,當然是吉日,十五是城隍行像,司天監神算出來,天子皇帝定的日子,吉上加吉。”蔡道長把錦繡添的一貫香油錢揣到懷里,把小芽和方大各添的十文交給鶴元,“加菜,打點小酒。”
“問你中間的日子能否出行,你又是怎么說的?”
“不忌,我讓他們坦坦蕩蕩,別那么多顧忌。”蔡道長面不改色。
鶴元不解,“叔,你怎么跟他們說打醮結束了,做場法事能多收多少錢啊?”
“唉,餓著肚子打醮,踏罡步斗,禹步沒踏完,你叔得暈過去,好在他們不是來參加醮會的,這里民窮人少,及時雨何仙姑的誕辰都沒人來,咱叔侄混口飯過日子不容易,光靠官府的一點撥款救濟可不成,要不回家種地吧。”蔡道長摸摸鶴元的頭,憐道。
“張真人禱雪內庭有驗,賜金冠玉帶、蟒衣銀幣,叔叔,你帶我當道士的時候說,本朝道士恩寵與賞賜之高,前所未有,正一道即將大興,現在又讓我回家種地,我不回。你讓我當觀主吧,我以后會重建雙河觀的。”鶴元立下宏志。
“唉,午時將至,不會再有人來,你不用去舍前候著了,快買菜去,饞死對面的禿頭。”鶴元的夢想何嘗不是蔡道長的夢想,蔡道長打住話題,對鶴元道。
錦繡出了觀,很想去對面的觀音寺看看,野墟還有遲生地擺個攤,掌柜說的廟觀打擂臺,是斗冷清嗎?去就去。
“小和尚,有人布施供養你們嗎?本觀今天加菜,嘻嘻!”鶴元跑到觀音寺對知客僧昌德沙彌招手,昌德與他同年,11歲,昌德和師傅來此地之后不久,鶴元和叔叔也來了。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昌德雙手合十,跟鶴元分享大和尚說的至理。
“大太太,鶴元穿的是雙梁鞋,小和尚穿的是單梁鞋。”方大悄聲稟道。他們在觀音寺前下車,聽見說話聲,就站到樹后。
“……何出此言?”錦繡問。錯眼觀察到腳上了,方大的觀察力不錯。
“大太太讓人給仆和吳二買的單梁鞋……”方大緊張的想搓腳,那是他人生中買的第一雙鞋子。
前部中間有兩條脊的布鞋叫雙梁鞋,起初是士子們穿的,后來有點講究的平民或者道士穿,蔡道長穿壞領磨襟救火硬漿白布衫,給小道童買雙梁鞋穿。
單梁鞋不比雙梁鞋做工復雜,價格貴上一些,仍是千層底的好鞋,不知道那大和尚穿的是什么。
“大太太,雙河觀供奉玉皇大帝老父真君,沒有何仙姑圣像。”小芽也悄聲說道。
雙河觀三間竹舍,玉皇大帝頭戴帝冠、身著龍袍鎮坐正龕之中;左右偏房分祀玄天上帝及天師爺,沒有壁畫。通常觀里或殿堂的兩壁并設日月神龕,上塑日神、月娘及風、雷、云、雨四神像。
“……走吧。”錦繡道。既然達到出行目的,可以回客棧了。蔡道長透露的信息有三:一則寫字的人文化素養較高,親自書寫者的身體和性格成熟,因年紀太小腕力不足,而且過早練字手部容易變形,一般7——10歲左右是練字最佳時期,寫了10年,則至少17歲以上;
二是筆墨紙皆價格不菲之物,紙就不說了,武家的,并且,字在紙心,如小指大,李嬤嬤猜測過那人或提醒錦繡回信,說明是熟人常聯系,或者會再聯系,有再聯系的必要性;
第三是寫信用名家制墨,證明旁人眼中的奢侈品,也許是寄信之人的生活必需品。
則范圍圈定為:襄陽府、已婚人士(大周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6、女14)、生活富足,和武家、錦繡關系甚密切。
此人寄信是想傳遞什么信息?是重要抑或不重要?重要說多點又何妨。如是深閨之人找樂子,得閑極無聊,才找上三個圈子外的人到鎮子上確認急傳,還打了快行子一頓。
回頭讓李嬤嬤琢磨一下人選,到了京城找戲班子了解,買上一些《竇娥冤》的劇本。
“大太太,黃三到了。”回到客棧,掌柜迎上來稟報錦繡。黃三是錦繡讓他找的能耐人。
“哦,開個雅間,有勞掌柜。”錦繡道。找先生測吉為的是求心安,既然蔡道長說了沒有兇忌,那就開始安排行程。
才在雅間坐下,掌柜帶了一個血氣方剛,眼神銳利的青年進來,青年向錦繡長揖禮道,“在下黃三,見過遠客。”
“我想去,京城……”二十一世紀有蛇頭和逃票,憑十四世紀初落后的人力技術檢測手段,能奈游民何。錦繡權當路引是景點門票,打算逃一把,施了禮開門見山。
“客人想去京城?你們幾個人?何時出發?天長離京城一百多里地,費用可不少。”掌柜牽線找上他,肯定是沒路引,甚至是案犯,助人乃快樂之本,黃三自認是善心人。
“6人左右。如果,我想,留在天長呢?”錦繡沉吟道。有可能的話,等一等張姑娘。
“帶路5兩,護送每人5兩,明天出發。平常托人可辦文書居留,但十五行像,上面會遣人參加,此人或為三品大員,又為建國后的首次祭祀,事關重大,遠客應當遠行。”黃三勸道,接下錦繡的委托,錦繡他們出事,黃三也會受牽連。
“何為帶路,何為護送?”
“此去京城有3個交通沖要,分別在天長城外南5里亭,京畿屏障、江北巨鎮六合,以及京城10里亭,須繞路經冶山而往,如是帶路,則過第二道關口,到六合以后的路程客人自去,護送則至入京為止。”黃三回答。
“……六合以后,路途可險?”
“六合有定山,定山六峰環河,過了河就是京城。”黃三怕錦繡覺得要價高,不過是找個熟路農人做到的事,找他們作甚,“遠客有6人,我們得派6個兄弟,賊人未肅,山路不安全。”
“進京城門?”別卡在最后一道關,錦繡不想省這點錢。
“進城之后,在下無能為力,進城門問題不大,在下有關系。”黃三態度從容。
“我考慮好,給你答復。”錦繡得問一下李嬤嬤他們的意見。明天走,張姑娘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