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盤古開天地后,身體化為大地,靈氣化為七顆舍利;相傳七顆舍利凝聚著盤古的開天神力,帶有先天靈性,能夠入物則生,因型而化。這七顆舍利經過億萬年日月精華,天地靈氣,靈性劇增,由盤古洞瞬間飛向各處。
第一顆舍利:平天舍利,不認朱門酒肉戶,飛入尋常百姓家。消失在牛棚之中,結果被一頭大白牛吞食了。
第二顆舍利:摩尼珠(又稱摩尼舍利),游山玩水真本性,不懼風雨不懼晴。消失在花果山的石頭里,花果山常年猴群出沒,摩尼珠以猴型幻化藏于石頭內,似一個仙胞。
第三顆舍利:蓮花舍利,飛入池塘蓮花處,驚動太乙散天功。最終被太乙天尊所得。
第四顆舍利:長生舍利,帝坐九霄長生殿,似睡半睡臥龍姿,舍利飛尋九尊前,一掌握有九重天。最終被玉帝所獲。
第五顆舍利:龍元舍利,飛入江河沉大海,翻江倒海龍先知,被廣晉龍王所得。
第六顆舍利:源靈舍利,舍利入古寺,古佛正講經,風起經書卷,伸手偶得之,最終被燃燈古佛所得。
第七顆舍利:無骨舍利,飛入靈臺方寸山,蹤跡遙看近卻無,菩提本自無一事,卻被舍利驚身汗。最終被菩提所得。
后來女媧在花果山煉石補天,發現這一個仙胞靈石,算準時日,讓花果山群猴引導它去靈臺方寸山學藝,只因菩提是唯一一個通天徹地,佛道俱通的大神,且與女媧宿來交好。在補天的同時,道祖老君也是辛勞奔波,在一戶農家歇腳,這戶農家因天塌驚懼而死,牛群失散,只剩下兩頭牛,一只青牛和一只白牛,這兩只幸運的牛被老君帶回了花果山,白牛送給了女媧,青牛留給了自己當坐騎。天補好之后,有九只螢火之光的飛蟲慢慢的飛向天空,越來越亮,最后可以與太陽比肩。大地被曬的焦灼,水源幾乎枯竭,這時候眾人一致推舉神射手后羿拯救蒼生,后羿搭弓射箭連續射掉了八只,最后一只竟然主動襲擊后羿,由于慌張之中,后羿一箭射偏,僅僅把它射傷,后羿卻被襲擊而死。(后羿死后化為一顆舍利,掉落在了野豬群里,被一只野豬吞食,后修成人身,得了大道,成了后來的天蓬元帥即后來的豬八戒。)這時幸得夸父及時揀起神弓,帶上箭弧追趕那只受了傷的似太陽的飛蟲,夸父箭法不好,連射幾次沒中,眼看箭快用完了,只好一直追趕瞅準時機一箭斃命。一直追到北海,那只似太陽的飛蟲再也飛不動了,夸父也追的只剩最后一口氣了,搭弓射箭不偏不倚正中那只飛蟲??涓杆篮笠不癁橐活w舍利,后被一只鯊魚吞噬(這只鯊魚修成人型,后遇高人指點成為后來的卷簾大將即后來的沙僧)。其后,人間經歷了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大禹死后而化金蟬(即后來的唐僧)。
再后來,到商周更替時期姜子牙封神,太乙天尊將蓮花舍利化而為人,是為李挪吒,助周伐紂,立蓋世奇功上天封神。然后三教分立,儒道佛各成一派,各路散仙、正仙,佛老,妖魔相繼問世。后來,女媧把老君送的白牛給了菩提,在菩提處修得正果后,不愿意上天為仙,成為混世牛魔王。再后來,摩尼舍利出世,靈臺拜師,成為孫悟空,鬧天空,西游路上尋得披香女偷的長生舍利,祭賽國燃燈留下的源靈舍利,仍留在了祭賽國靈芝喂養龍婆照看。廣晉龍王獲得的龍元舍利,由于溺愛小白龍,把它作為首飾掛在了小白龍脖子上,后來小白龍獲罪,把它獻給了觀音菩薩救了自己一命。而最后一顆舍利被菩提隨身攜帶。
先說觀音菩薩,獲得了龍元舍利后,將它放在楊柳玉凈瓶中涵養,因為觀音以女相顯身,所以龍元舍利得到涵養后,化為女性仙胞,直到取經完成千年之后,方成人型,生的落落大方,沉魚落雁,櫻桃小嘴,拂柳身姿,以柳為姓,喚作楊柳仙子柳凈萍。而被孫悟空成佛后,用花果山靈氣山泉涵養的長生舍利幻化成一只靈猴,跟著孫悟空修道參禪,別俱慧根,喚作持佛靈猴孫衍。祭賽國被龍婆用九葉靈芝草喂養的源靈舍利,幻化成了晶瑩剔透,閉月羞花的龍女,喚作:西海龍女葉靈芝。而被菩提帶在身邊,隨菩提云游周天,聽菩提大道,閑的時候菩提或將其置于空中,吸收日月精華,或置于手中收大地之靈氣。最終用晶石水蘊養之,隨以菩提模樣,化為男性,菩提建議說:你是水生石養,舍利化,想必史典更無記載先例,雖然悟空與你類似,它卻是個猢猻;你就以史為姓,喚作史夢天吧??呻S我修大道,周游諸天。史夢天打量了一下菩提,便拜師學道。
再說取經結束的這上千年的時間,妖魔被打壓的不敢蠢蠢欲動,一直在東躲西藏,因為無論是天庭或是佛教,又或道教,又或是修行的人,都喜歡以射獵為名誅殺妖魔。整得妖魔只能在夾縫里求生存,行走在黑暗之中。因為只要不小心就會成神仙的美餐,或人類炫耀的資本。對妖魔來說生存成了一種奢侈,一種美好的愿望。以前魔妖強大的時候還可以和天庭對抗,經過人間、天庭和西方達成的取經計劃,魔妖勢利一再被打壓,現在幾乎成了過街的老鼠,只有東躲西藏的,茍活性命,他們也期待有個英雄崛起,帶他們看看這美好的世界,看看那光明的時刻。然而,對比著人間和天界,醉生夢死的帝王,好大喜功的佛祖,安逸自得的玉帝,以及只專心煉丹的老君。世間看似一片安然太平盛世,實則危機暗藏。再說小的方面,隨著修行的時長,沙僧的夸父靈力漸漸醒來,八戒的后羿法力猛長,他們豈能再甘居人下?挪吒本就天生叛逆,牛魔王雖然被關押天庭無時無刻不向往自由,這些都是危機涌動的主體。然而相反的是只有孫悟空被磨沒了棱角,一心帶著孫衍在花果山修行大道。也許西游路上他已經頓悟,也許無數的事實告訴他爭不得,總之現在他是一只癡迷于修行的猴子,任何世間事再也不牽掛于心,真正做到了悟空、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