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按照現代的佛教早課和晚課一般早課的內容是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各一遍,會在寅丑之間,丑時即是凌晨一點到三點鐘,寅時,即凌晨三點鐘到五點鐘,凌晨三點鐘乃為寅時初,凌晨四點鐘乃為寅時中,凌晨五點鐘乃為寅時末。
艾晴柔站在小佛堂內的佛龕前,念誦著鳩摩羅什所翻譯的《心經》和《金剛經》,晚課內容則是念誦鳩摩羅什所翻譯的《佛說阿彌陀經》在開始前后都有梵唄贊偈,最后有回向偈。
在這是十七年里,鳩摩羅什除了在鳩摩羅什寺和弟子們一起翻譯佛經和討論佛經之外,有時也會在姑臧山即蓮花山的雍涼大寺,即蓮花山大寺,在這十七年里每年的水陸法會鳩摩羅什都會在此主持,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有十九所在中國,此處就是史書記載的涼州姑臧故塔。
這十七年里,每年的水陸法會,
艾晴柔也都會來,但是她每一次都會在法會之后,
所有人都退出大殿之后,才進去參拜,
鳩摩羅什也
都會在躲在金身佛像之后,她的每次許愿,她許下的心愿,不開心的,開心的,他都默然銘記在心。
她牽起女兒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出大殿,殿內,站在鳩摩羅什的身邊的是他們的兒子,現在,應該稱呼心遠小沙彌。
心遠問道:“父親,為何你叫住母親和妹妹呢”。
鳩摩羅什沒有回答,只是呆呆的望著大殿的門。
半晌,才道:“她有她應該做的事情,你也有你應該做的事情,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不說出來反到是好事,有些話,說出口,就覆水難收了,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此時,已經七歲的心遠似懂非懂,望著父親漸漸消失的背影發呆。
心遠二字,取自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并且這個名字還是艾晴柔取的,就好像她與羅什,雖然身在紛擾的紅塵之中,但愿這個孩子可以像他的父親一樣,心中沒有車馬的喧囂,心如明鏡,心如蓮花一樣干凈,心中有著遠大的理想,所有的愛恨情仇,盡在不言中。
自從鳩摩羅什搬進了鳩摩羅什寺,就很少與艾晴柔母女見面了,偶爾也會帶著兒子回來看看她們,有時候是在白天,有時候是在傍晚,有時候,羅什也會在晚上單獨前來。
他們在一起,也幾乎是在學習和討論,比如新翻譯了什么佛經,那里需要修改的一起討論和修改,
艾晴柔也會將外面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與他分享。
臨走時,鳩摩羅什總是會把自己最新加持過的佛珠留給她們母女,艾晴柔也會將最新縫補好衣服,和最新縫制好的新的衣服和新的鞋襪遞到羅什手中,兩人沒有言語,就好像那句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沒有言語就是對對方最好的祝福。
二人,對望,艾晴柔合十行禮,羅什合十回禮,相顧無言,淚水早已經打濕了二人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