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九月,在解決了西北馬兒后患后,曹操將涼州、雍州、司隸一帶的處理權及軍事管理權全權交給了夏侯淵,這位曹操一直以來十分敬重的長者。
當此之時,夏侯淵戍守關中,以懾益州,曹仁則屯荊州,以拒荊揚,而曹操欲離開征戰數年的鄴城,前往許都,以求封賞。誰都知道,曹操的勢力是在當時是最大的,官至丞相位極人臣,但爵位畢竟不過是個侯爵。跟漢室宗親的劉姓王侯們相比,名義上,還是低人一等的。
當時東漢分封的諸王爺們,雖然說沒有一個干出大事的,反倒是劉虞、劉焉、劉馥、劉表、劉備這點西漢宗親們做出了業績,無言的諷刺。但不管諸王爺受到怎樣的諷刺,王爺卻是貨真價實的。所以,北方已然盡在掌握的曹操欲進爵魏公,召群臣相商議事。
臨行前,曹操召開丞相府會議,表示憑借自己的功勞,完全可以得到更高的封賞。區區武平侯,爵位不高,不及王公,只不過是一個縣侯。區區丞相,官職雖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不能傳襲后代。于是,在曹操的表態下,軍祭酒華歆等溜須拍馬之臣請曹操稱公,進爵魏公。
當時,中軍師荀攸(荀氏代言人之一,尊漢派)勸諫曹操,“明公之功,天地可見。如今去許都,丞相若欲為公,無人可阻。但攸有一言,待丞相進位魏公,勿要忘了丞相當記得四年前那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聽后,眉頭一皺,緩緩說道,“操以周公為志,未曾忘矣。”
出了鄴城,轉往許都,一路上,曹操都在思考自己與荀氏為首的尊漢派如何處理關系。打江山時,曹操是出力的,穩固后方的則是荀氏等人,荀氏在朝廷有著不小的威望,而曹操多年疲于征戰,除了丞相府一干謀士和部將,曹操可沒什么支持的。如今荀攸已然表態,自己做魏公可以,若是做不得周公,荀氏對自己不會客氣。再說荀攸之叔荀彧,可謂是政界一把手。再加上忠于大漢的臣子無數,曹操又該如何相待?這趟許都之行,難矣。
曹操欲稱魏公的消息傳到許都,荀彧(荀氏代言人之一,尊漢派)帶著一幫臣下出了城門,遠遠迎接曹操。待曹操行至城外,荀彧命人攔住曹操前行,并出言勸阻道,“曹公,不可稱公。丞相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哈哈大笑,“文若,進城再說。我要想向君上請命南征,至于魏公之事,回來再議。”荀彧喜之。
然,曹操請荀彧與自己一同南征,荀彧嘆道,“曹公,何苦來哉?這些年,你還信不過我么?何必找這么一個借口,把我調走。”曹操也嘆氣道,“我又能如何?文若,這么些年,你為了漢室夠操勞,是你穩固了大漢江山,才能讓我坐上丞相。這么多年,我在外爭天下,你在內扶君上,可謂是相得益彰。然而,操已老矣,該為自己的余生和接班人的事細細考慮了。你想想,我不稱公,何以長據冀州乎?”
荀彧道,“曹公,你為大漢做的夠多,君上都看眼里,不會虧待了你和你的子孫們。”曹操打斷道,“夠了,文若。他的江山?若不是我,他有江山么?我不稱公,我不稱王,空握一二世之權,最終造就他人乎?我聽你的,有生之年必讓他安穩寶座。他死了,這天下便要權歸曹氏。文若,還望你記住,是誰給了你今天!”
曹操抬頭望著天空,“文若,我若贏了孫權小兒,這魏公我是做的做不得?”荀彧也不答話,只是落寞的走開。荀彧知道,自己贏了,也敗了。荀彧支撐漢室數年不倒,卻終不能讓漢室權歸皇帝。
十月,曹操點齊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操與孫權交鋒于濡須口。曹操對著身旁的荀彧道,“文若,且看操破敵取勝。”荀彧一臉漠然。曹操命曹仁為前鋒,大破孫權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
不久,孫權親率大軍而至,江東兩桿大旗孫策、周瑜倒下之后,孫權可否擔得起江東乎?孫權為了抵御曹操,傾江東之力聚七萬之兵。相比于周郎赤壁一戰,此時可謂是傾盡全力。
面對孫權重兵壓上,曹操心里很高興,正如打關中時,期望關中諸將會聚一堂,一網打盡。然而,事實證明,曹操此次太樂觀了一些。于水軍方面,曹操不敵孫權。雖說距赤壁四年后,曹操挖湖練兵初具規模,但缺乏實戰經驗。江東的兵常年水上飄,你們說呢?
不久,雙方交鋒與水上,孫權領兵迎戰,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荀彧看著曹操一臉陰郁,不由出口道,“北歸吧,江東你吞不下。踏踏實實做你的丞相吧。”曹操哈哈大笑,“江東我拿不下,那又如何?這漢室天下還是在我曹某掌握之中。”翌日,荀彧卒,曹操命以三公之禮葬之。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之機,欲以探查曹營部署。孫權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逼近曹營,卻不料因大霧深入敵前。孫權不慌不忙,命人嚴整以待,讓曹軍不敢輕出。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己家水上功夫不到家,不適迎敵。又見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于是,曹操只是下令命弓弩手對臨近船只進行遠射,不讓進前即可。
孫權離曹營較近,在弓弩眾多的局面,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成為了刺猬狀。此時,因一面受箭偏重,船只漸漸傾斜,有翻沉之勢。孫權靈機一動,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后,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以使曹操不敢輕追。這件事后來被后世訛傳,便演義成了草船借箭,成就了諸葛亮。
不久,相持數月后,曹操眼見孫權行伍嚴整,南征無望,遂起了退兵之心。正好這時孫權給曹操寫信說,“‘曹公親啟’,如今春雨將至,連綿不絕,水勢將漲,您何不歸?否則,受損的則是曹公。小子孫權,再說一句冒犯的話,曹公不死,江東不安,孫權寢食皆憂。”
曹操見信,對諸將說,孫權不欺我,隨之率軍北還。曹操怕自己北還以后,孫權抄略自己所屬的江北民戶,乃命沿江民戶內徙。沿江百姓不愿遷徙,驚恐不安,紛紛南渡。于是,曹操所屬的廬江等地民戶渡者十余萬戶。曹操江北防地一時極為空虛,只有皖成民戶安居未動。
同年春,曹操為駕駛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仿照古制,將全國的十四州合并為九州。曹操又借機擴展自己勢力,將原來的幽、并二州及司州的河東等四郡皆并入自任州牧的冀州。冀州慢慢變成了魏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