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順風順水,劍舞八荒,平定宇內,天下一統,威震四海,無人能比。卻因為周瑜一氣之下,而派曹純追擊首敗赤壁。曹操對于周瑜的評價又上了一個臺階。
至于征服周瑜等人,曹操依舊是堅定決心的。問計于眾謀士,眾謀士不語。賈詡道,“如今將士水土不服,患病者頗多。臣也深感身體不適,自請歸去。”曹操心想,還跟我玩啞迷,想回北方,老子就不回,必須拿下江東,否則自己這一次可是白跑一趟。曹操遂微微一笑,顯得很是關心部下,對著賈詡說道,“文和,那你就回去休息吧。”
賈詡回屋休息后,曹操又問了一遍,有何方法控制疫情,有何方法速與江東決戰,有何妙計退可北方進可天下,未有人語。在曹操感慨無人時,中軍師荀攸緩緩道,“明公,我有一計,可定江東。事后我想要荊州刺史或是揚州刺史做做,你看可以么?明公?”
曹操嘴角微微一抽,這荀公達每次都這副嘴臉,每出計策,便要地盤去獨立,要不是礙于荀氏一家和我之間的友好關系,我早滅了這貨。曹操掃除掉腦海中的瑣碎,說道,“公達啊,此戰若是因你而勝,我表你為揚州牧。我從未食言于你,你可不要讓我失望。”
荀攸神色端莊,說道,“那是自然。”荀攸說完這句話,忍不住笑道,“大智如愚,說的便是本大人也。”列席的謀士將領紛紛嘴角一抽,丞相手下三大怪人,無一不是怪到讓人覺得異常可怕。郭嘉嗜酒如命,給人整天醉意闌珊的感覺,卻能洞察天機,屢屢給出致命般的答案,人稱鬼才(驚天地,泣鬼才);賈詡神鬼莫測,給人未曾出現的感覺,背后卻剪不斷地陰森的冷意,不交好壞善惡之輩,孤身一人卻可使人畏懼不前,人稱毒士(冷酷無情,亂武自保);荀攸大智若愚,大哭大笑,令人捉摸不透,一生縱橫有十二奇策,只為了鎮守一方謀求大業,卻屢屢自己罷手,人稱愚師(智者之師,謂之愚師)。
荀攸向曹操建議道,“詐降。以明公之坐擁江山大半,覬覦權力者數不勝數。遣一二野心蓬勃,新晉投降的人投奔孫權,也是易與之計。”曹操點頭應是,“妙計,妙計。”
荀攸卻又哈哈大笑,“明公,此計定會被人識破。何是妙計,只是讓孫權、周瑜將計就計而已。”曹操擦擦額頭驚起的汗水,“公達,你啊,還是這么自戳自謀,自圓自略(自虐)啊。”
荀攸不以為仵,繼續說道,“在這個交戰雙方的緊要關頭,重點不是誰去詐降,而是詐降也不會被拆穿。內應,只要防備即可,若是動手反目,引起不必要的內亂不說,還會自毀聲譽。將計就計,必是最好之法。而孫權,也必會使人詐降。況何有真假投降乎?勝了則無詐降者,皆真降也。敗了真降也是詐降,必然反叛。”曹操聽時疑惑叢生,聽完已是豪氣萬丈道,“公達說得對,實力才是話語權,至于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不過是一紙空談。”
于是,曹操遂遣一名不經傳的小校率荊州幾百兵馬投降周瑜,周瑜一看幾百人,頓時起疑,“從曹操處來了幾百人?詐降么?曹操這支部隊,難不成是死士,可是,他們是荊州之兵士。這,這不是送我補充軍伍么?難不成是真的投降,是我多慮了。”正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任周瑜的聰明才智,也會陷入懵境。
此時,有人稟報武鋒校尉黃蓋求見,周瑜命人把黃蓋請進來。黃蓋走進周瑜帳中,獻上火攻之計,“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周瑜聽后,眉頭一喜,卻又微微一皺,細細思索,“火攻之計,屢見不鮮,然于此時,施行頗難。若要以火攻之計,在這個時節烏林是絕佳之地,曹操亦不可能知曉,這,確實是秒策也。可是,如何逼他走至烏林乎?這就相當棘手了。”
時在身邊的功曹龐統、諸葛亮紛紛絞盡腦汁,諸葛亮說道,“要不,以我們荊州長公子的兵馬來誘敵深入吧。”龐統卻道,“損人利己,背德離心之術。我來。我去曹營一趟,去見曹操一面,看看會不會給我這個荊襄三大名士的學生,給上幾分薄面。我去也,公瑾、孔明勿憂。”
龐統離去后,黃蓋對著周瑜說道,“既然,龐功曹深入曹營,其往烏林,我也愿略盡綿薄之力。吾愿詐降,借以幫助將軍建立不世之功。以火船投降,恐怕曹操也不會拒絕這場奇跡般的大火吧。”
接著黃蓋找到闞澤,闞澤(吳國大儒,后官至太子太傅)會意,當夜扮作漁夫,往曹營下詐降書。曹操得到降書后,看到黃蓋在詐降書里的看法,十分高興。黃蓋認為以江東地區六個郡的兵力,不能夠抵擋中原的百萬帶甲之師,但是孫權、周瑜執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為了避免與孫權、周瑜一起被消滅,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開始看信后高興,卻越看越生疑,但想起荀攸的話,便很冷靜道,“讓黃蓋等一等,等待最佳時機,來一場里應外合。等等,告訴黃老將軍,就定在十五日之后吧。”闞澤點頭稱諾。
而曹操于內則吩咐,告訴曹仁鎮守好江陵。還有召中軍師荀攸前來,有要事相商。荀攸一到,曹操便出口道,“公達,你有何計,可解今之局面?”“復遣荊州軍,去投降孫權。孫權殺不得,便會用,一旦用之,內應便輕而易舉的進去了。時機到了,則勢必功成。”曹操聽從之。
與此同時,周瑜卻在與諸葛亮互較琴藝,“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很容易贏了諸葛亮。周瑜說道,“不懂琴之人,僅僅是不到家而已么?不到家,卻自傲慢,終究是不到家,其必輸也。”
周瑜此言何哉?這把“琴”指的是什么?當然是江東也。曹操不懂江東,卻以為傲視群雄,起兵南下。卻不知江東之地理。全軍遂患水土不服之癥,千里奔波勞累后,松懈和緊張的交替互換,使得疫情傳染迅速,只待疫情加重,黃蓋再一詐降,曹操必敗也。
賈詡有歸心,曹操逞英雄,荀攸欲詐降,內應亂江東。黃蓋詐降曹,只待鐵索龐。周瑜盼十五,疫情把曹亡。這一場南北方的決戰,主角配角都有意將時間拖延拖延,這最后究竟是誰勝了誰?誰又敗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