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最近脾氣很大,看宮中任何事物心中都微微不爽,張讓更是大氣不敢出。黃巾軍起義,令漢靈帝慌張不已,失了方寸,最近西北、蜀中、蠻楚四方又報造反叛亂。漢靈帝是飯睡不安啊,他首先令何進率左右羽林和五校尉營鎮守洛陽,在洛陽附近增置八關都尉。保衛好自己都城之后,漢靈帝立即派人召集文武百官,各州刺史州牧別駕郡守什么的,能來的都要來,漢靈帝要來進行一場舉世皆驚的動員運動。
這個時候,張讓召來親腹以及各常侍,如何侍奉好主子,又如何保證下面的官員上面的大臣不會對自家宦官下手。
張讓的宦官集團人人自危,而外戚士子的清議集團趁勢崛起,北地太守皇甫嵩當了請奏第一人,奏請解除黨人之禁,出皇宮錢財作為討伐黃巾軍費。
久在宮中,漢靈帝信息來源閉塞,覺得自己一手推動了黨錮之禍,又如何輕言放棄,久久沉思不已。毫無頭緒地漢靈帝坐在宮殿之上,聽見行走的聲音眼神一撇,中常侍呂強,便把呂強召到身邊,向他詢問自己該當如何處理黃巾起義和大批黨人。
呂強一聽心里細細一想,說道,黨人禁錮多年,積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黨人與黃巾聯合,必將危及朝廷。如今我朝大禍乃是黃巾蛾賊,黃巾意在滅我大漢,而黨人只欲手握朝權,黨人之人可赦免矣。漢靈帝一想,正是此理,又想到自己改元大赦天下,何不借此機會同樣赦免大批黨人哉?
靈帝最后下詔,大赦黨人,“黨錮之禍”遂告結束。這大批士子組成的清議集團,再次進入世人眼中。在二月黃巾起義后,三月黨錮之禍解除,四月郎中張鈞便上書,認為張角能聚眾數十萬人起義,根源皆在于宦官。我真是服了氣了,剛出牢獄剛釋前嫌,又重提宦官之事,真是找死的節奏。
就算原因如你所說的那般,宦官父兄子弟、姻親賓客任州郡地方官者,侵害百姓,胡作非為,百姓之冤無處可訴,才鋌而走險。最后得解決辦法也不該是斬十常侍之首,懸于京師南門之處。還談什么起義軍會自行散去,你當張角數十年謀劃布局就憑你幾個人頭就可以唬走?真是初生牛犢,什么也不知曉。官銜這么低,小小郎中,大概是清議集團的拋磚試探吧。
之后,我大漢靈帝看后不語,直接將張鈞表章交給了宦官一一細看,宦官看后皆免冠叩頭,詐稱自愿入獄以使天下平定,并出家財作為軍費。漢靈帝微微一笑,命宦官照常視事,而將張鈞下獄,以私通張角的罪名處死。正是皇帝剛剛放過你們,不提你們從前罪過之時,又要冒犯君顏,去教皇帝如何去做人,你這不是找死么?你起碼要做出一點業績,再跟別人談條件。否則,你們一個剛剛被啟用,重獲新生的兒郎們有何資格去說出條件乎?
清議集團一看,皇帝耍起帝威。君上之威不可犯,立馬積極做事。時黃巾軍主力活動于冀州、南陽、潁川三個主要地區。
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騎都尉曹操率兵攻打波才的潁川黃巾軍;此時大司農張溫被拜為大司空,張溫率軍平定涼州的邊章、韓遂之亂;益州張修所創立的五斗米教也揭竿而起,益州牧劉焉率兵平叛之。烽火狼煙,遍布九州中原大地。聲勢浩大,各州郡紛紛陷入戰事。一時間,漢朝之朝廷與民間世族之叛亂,令得漢朝內部動亂不堪。北方夷、羌、胡,南方眾蠻也跟著叛亂,整個大漢王朝,最安穩的地方莫過于洛陽,黃巾軍洛陽指揮官馬元義的車裂身亡致使洛陽幾無叛亂。
而自黃巾起義之后,日后名揚天下的各勢力也開始吞并反叛勢力擴張發展自家地盤,騎都尉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兩叔侄、白馬義從的公孫瓚、我主孫權之父孫堅、我主孫權之妹婿劉備等。黃巾起義造就了各勢力的崛起,使得大漢王朝陷入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穎川前線朝廷與黃巾軍連續作戰失敗的局面下,右中郎將朱儁建議撤退。騎都尉曹操則請火攻夜襲,波才領導的黃巾軍是一只雜牌軍,沒有經歷過戰爭,不會布陣,缺乏作戰經驗,就看他們依草結營的架勢,我們乘夜縱火偷襲,即便他們驚覺,以他們一群農民草頭兵的心志,安定不了軍心還會擾亂軍心,勢必其軍傷亡大半。
于是乎,左中郎將皇甫嵩同意曹操建議火攻夜襲,朱儁表示附議試試看。皇甫嵩實行曹操建議后,在一把火勢下,攻下穎川,接下來開始豫州保衛戰,接連推下陳國、汝南、東郡。
接著,官至鎮賊中郎將西鄉侯的朱儁率軍赴南陽,對陣南陽黃巾軍指揮官張曼成。左中郎將都鄉侯皇甫嵩則率軍前往兗州東郡作戰。而北中郎將兼任尚書的盧植則因左豐一小小宦官讒言而被罷免,由東中郎將董卓接任冀中戰事總指揮官。
宛城爭斗戰一直持續了三個月,宛城一直在黃巾軍和朝廷手里輪換控制,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宛城這一起,在多地均有類似事情發生。最終張曼成身亡,朱儁前屬下秦頡就任南陽郡守。
緊接著,張曼成部將趙宏又率南陽殘余黃巾軍攻下宛城,朱儁又復回軍與爭奪宛城控制權。期間受到后方為政者質疑,因南陽黃巾平叛未定,死灰復燃朱儁有過。還好朝中有識大體者。最終朱儁攻破宛城,趙宏身死,而韓忠被重新推舉為首領,在韓忠身亡之后,孫夏又被推舉為帥,在孫夏身亡之后,殘軍終無力在占據宛城,四散奔逃而去。朱儁終解決南陽黃巾,感慨萬千:“為賊者,終為賊也。其降,可安一時;不使其降,其之頑強,令人汗顏。宛城一戰,實殺一曼城而已,趙宏韓忠孫夏之流,不過其部旅而已啊!”遂回師洛陽,等待漢靈帝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