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風景正相宜(3)
這青云寺便在五里山的腳下,這五里山雖說沒有多么高聳,,但占疆域甚廣,連綿不絕徑直五里,故得此名。在靠近人煙的山頭上松柏眾多,景色秀美,自有一番怡人滋味,在山深處樹木便稀少些,怪石嶙峋常有豺狼等出沒,這五里山與鮮卑山相連,那鮮卑山更是面積廣闊無從測量,翻過五里山,沿著鮮卑山北麓走去,便可尋到那曾威震一時的鮮卑部落,而今也只剩下分裂的各部占域稱雄,無不叫人感慨婉惜。
心卉等人依山下小路而行,路途平坦,因秋所至,山上景色絢爛金黃,更點綴常青的松柏,讓人神清氣爽,不覺放慢腳步,徜徉在這山林間。三人都甚是迷戀這人間仙境,便順路觀賞,無不感到愜意。走了沒多遠,便到了一處自然的山間平臺處,那里駐著許多人工打磨石樁,外表有許多不平凹處,心卉不覺吃驚起來,淵夕也覺得很奇怪,這石樁像是與山融為一體的,但卻不似山間他石自然樸實,像是刻意所雕鑿而成。
釋真看著疑惑的二人,面袒笑意解釋道,“這本是山中的怪石,有棱有角,寺中的武僧在這里常年修煉,久而久之這些怪石就被削平了,成了這石樁,而且也多了修煉的彈洞。”
聽了上述一番話,心卉驚得張大了嘴巴,上前去撫摸那石樁,仍是驚疑不定,忽然彎下身子,從羊皮靴中抽出一柄匕首,那匕首自是錚光發亮,寒氣逼人。不由分說便使勁兒向那石樁刺去。
“噹”的一聲,從那刀尖蹦出一絲火花,那石樁只是留下一條細小的劃痕,匕首也毫無損傷。心卉不禁驚呼道,“這青云寺的武僧比我王庭的侍衛要厲害的多阿。”
淵夕看著眼前的情景,也是敬佩不已,對在一旁的釋真道,“貴寺的修行者真是叫人敬仰。”
釋真低眼行了個佛禮,“出家人自是以修行為重,練武也僅為修身養性。”
心卉也試著像那石樁運氣發力,可那石樁上并未有絲毫變化,又試了幾回,便面紅耳赤,喘息不已,大汗淋漓。淵夕看著心卉那不愿服輸的樣子,會心一笑,搖搖頭,倍感無奈,釋真忙上前去,“好了,不用再試了,在這樣試下去,今天連回去的力氣都沒有了。”心卉方才作罷。
在釋真的引領下,又往五里山上游走了片刻,便依稀看到一個小的八角亭,那八角亭并不精美,但與這景極為相配,在亭的頂處,有三個灑脫飄逸的字——品風亭,心卉跑過去,在亭中憑欄坐下,便感覺風從四面八方涌來,形成一股旋流,攪動在一起又向遠處散開,并不時伴有風聲,時而如哨,時而如潮,不絕于耳,心卉感覺奇妙之際,“沒想到這風竟也是可以品的呢。”
釋真與淵夕也來到這品風亭,釋真向淵夕伸手作了一個請的姿勢,淵夕開口道,“師傅不必多禮。”便退到了釋真的身后,釋真也沒有再讓,兩人相繼進了亭,也依欄坐下。
淵夕聽著耳邊的風聲,自是奇妙不可言,這種體驗也是前所未有的,釋真道,“這品風亭是我師傅親手修筑的,為了方便來此山放牧,采藥,觀光之人,今日邀貴客前來,希望能乘興而歸。”
淵夕不禁又感嘆起這青云寺來,這新近傳來的佛教與本國的薩滿教有著大大的不同,雖說不上哪里不一樣,但感覺這佛中之人更易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