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好在官府還想了這個辦法,解決咱們頓丘縣的干旱問題,不然,這年頭不好,日子都不知道怎么過了。”站在旁邊的老者說道:“連我這把老骨頭,也得去水渠幫忙,我家的那兩個小子,要是敢偷懶,打斷他們的腿。”
勤快的人,才能有口吃的,這年頭若是犯懶病,是要等著活活餓死嗎?
在挖水渠這事兒上,若是誰家有懶漢偷懶,日后水渠挖成了,坐享其成,端得是要被同鄉的人戳脊梁骨的,敢厚著臉皮在家嗎?
“諸位鄉親,告示呢,已經貼出來,還望諸位鄉親四處奔走相告,廣而告之,這件事,就有勞鄉親們了。”告示前的差役拱手說道:“挖渠的事兒,不僅僅是有主諸位鄉親參與,官府的的人,也會幫著諸位鄉親一起干活,咱們爭取早日將渠挖好,將水引到頓丘縣來。”
“差爺客氣了,此事關乎百姓們的生計,官府肯出面為百姓做主,這是好事,我們肯定會竭盡全力促成此事,不管是奔走相告,還是出一把子力氣,絕不會含糊。”
此言一出,周圍的百姓紛紛應和。
“那就有勞諸位鄉親了,今日中午過后,縣衙門口集合,下午一同開工,在下就先回縣衙交差了。”差役拱手行禮之后,帶著另外一個弟兄,離開了告示欄這邊。
同樣的事情,也都發生在各個告示欄前,百姓空前響應官府的號召,紛紛表示,挖渠的事兒,一定會出力。
告示上也明明白白的寫了,挖渠的工程,約莫是一個月左右,先要把水引過來再說其他,而且,官府也會出人幫忙一起挖渠,這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一個月的工程,對于百姓們來說,也算不得大,若是沒有這一個月,干旱持續下去,沒有水用,往后難過的日子,可不僅僅是這一個月。
中午剛過,縣衙門口已經陸陸續續的集合了不少人了,曹滿吃完午飯的時候帶著夏侯淵出縣衙門口,看到縣衙門口外頭,一眼望去,全是人,幾乎鎮上能干活的人,都已經出動了。
少頃,王澈也帶著那幾個規劃水渠路線的師傅從縣衙里走了出來。
見到外頭這么多百姓,那幾位師傅也有些意外,他們也未曾想到,這僅僅一上午的功夫,就能聚集到這么多人,雖然料想到百姓們不會拒絕這件事兒,但是鄉親們的積極性,確是大大的超乎了他們的想想。
“諸位鄉親,如今雖然才是初春,但是已經顯現出了大旱的苗頭,官府這邊決定開渠,也是為了提早做準備,應對今年的大旱。”曹滿站在縣衙門口的臺階上說道:“若非前幾日,王主簿見河中水位下降的厲害,河中的水,不足以維持咱們澆灌莊稼,官府也不會做挖渠的決定,如今挖渠一事,已然勢在必行,在此,曹某先謝過諸位鄉親相信曹某,相信官府。”
“曹大人客氣,曹大人和這如今官府的官員,都是為了我們這些泥腿子的活路,大家伙兒心里也都知道,因此對于此事,我們是萬般的支持啊。”
“是啊。”
“我們還應該謝謝曹大人才是。”
“如此,今日下午,曹某與你們一同,前往河邊。”曹滿說道。
這個時候,夏侯惇也帶著王福府邸的那些訓練過的仆從來到了縣衙,夏侯淵則是帶著人從縣衙之中將工具拿了出來,分給了這些人,自然,王福府上的人也沒有悉數出動,還是留下幾個人,在宅子里守著的。
有這些仆從加入其中,雖然杯水車薪,但是多一個人也是多一分力量。
曹滿要跟著去,王澈自然也不能落下,人到的差不多的時候,一行人便拿著工具,浩浩蕩蕩的朝著河邊走去,王澈和曹滿也沒有騎馬,與百姓們一同走著過去。
百姓們見官府的官員尚且如此,心里的干勁兒也是足足的。
官府這邊,曹滿和王澈去河邊,也就是今天一下午的事兒,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接下來由夏侯惇和那幾個規劃水渠路線的人在那邊看著就行了,無需兩人再多費心什么,官府的人早就將周圍郡縣的地形地勢都勘測好了,消息也送回來了,頓丘縣境內水渠,貫通南北兩條河流,至于外頭引水的源頭,就在東面的內黃縣。
內黃縣境內有黃河道,縣名也正是因黃河而得,內黃縣也是當年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周初屬衛國。春秋分屬衛、晉。戰國屬魏,秦屬魏郡。到了漢高祖九年,始置內黃縣,又在縣北分置繁陽縣,并隸魏郡。
內黃縣與頓丘下相鄰,雖然也屬于干旱地帶,但是人家境內有黃河啊,黃河是母親河,那內黃縣就是母親的親兒砸。
現如今到了初春,雖然是用水灌溉的高峰期,但是與頓丘縣這邊相比較,黃河的上游區域是有降水的,甚至到了入海口的下游區域也多多少少的下過雨,雖然不多,但是也勉強夠百姓用,不像這邊這樣旱的嚴重。
水渠由頓丘縣境內河流的上游,離著內黃縣黃河支流經過的最近的地方開始挖,連通兩處,這樣一來,效率高,工程量也少,途中挑選地勢比較平順的地方,水渠的走向和挖鑿的地點,制定路線的幾個人也帶上人手,在沿途沒隔一段路,就做好標記,也好指引著百姓開挖。
曹滿和王澈作為頓丘縣官府的人,在現場陪同百姓一同干活,雖然只是做做樣子,但是確是能給百姓極大的鼓舞。
而此時的王家大宅的角落的院子之中,王嫻正捧著書本在院子里的涼亭之中讀書,王福的妻子從房間之中走出來,也來到了涼亭里,坐在了自家女兒的身側。
“嫻兒。”
“娘。”王嫻見到自家娘親,放下了手中的書本。
“嫻兒可見到那曹縣令了?”
王嫻搖了搖頭:“曹縣令并沒有搬到這邊來住,來的是縣衙的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