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范永斗來到中軍營帳,見韓義端坐在桌案前,正在閱覽塘報!
“我等參見大人,大人萬福·····”
“噢!是你們來了,來人啊!看茶····”
眾人落座后,范永斗起身說道:“大人,您偵查九估嶺,不知順利否?”
“呵呵!幾位無須擔心,本官一定會將你們被馬匪劫掠的物資,原原本本的奪回來!”
“多謝大人,但不知···,”范永斗欲言又止!
韓義見他吞吞吐吐的,眸子之中,似有隱情,便說道:“有什么話,不妨直說!”
“我等不知大人以何等計策剿滅馬匪,這群馬匪人多勢眾,實力雄厚,完全就是一幫心狠手辣之徒,在下擔心···,擔心大人····”
不等范永斗說完,韓義打斷道:“你還是擔心我洪山堡軍兵的實力,無法戰勝南霸天這幫兇狠狡猾的馬匪!是也不是?”
“大人,您的能力,在下并不擔心,可您麾下僅有百余精兵,畢竟雙拳難敵四手,若是大人有需要我等相助的,我等愿效犬馬之勞!”
從這幫人貪婪的眸子之中,韓義了解到,這些商人是多么的現實,需要你的時候,就是哈腰提鞋,畢恭畢敬,不需要你的時候,都懶得理睬你!
既然他們已經開口,自己也沒有必要拒絕,物盡其力,人盡其事,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本來洪山堡的存銀不足幾十兩,可以先從他們那里借用一些,他們從建虜那里獲得如此豐厚的利潤,不出點血,是不行!
至于日后合作的事情,還不由自己說了算,只要利益均沾,眼前的這八位商人,那就是有奶變娘的主!
韓義笑道::“也好!眼下本官還真有件棘手的事情,需要幾位幫忙!”
“大人請講·····”
“洪山堡地處塞北邊關,兄弟們都是靠著豆子大的俸祿度日!眼下出兵在即,本官手里沒有出兵的軍費,還要想上官打點,幾位的家財可謂富可敵國,不知能否慷慨解囊,捐贈一些銀兩,作為出兵軍費!”
范永斗、王登庫,見韓義毫不掩飾的向他們索要軍費,便明白韓義的用意!當初,他們幾個也曾試圖用錢來解決此時,但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韓義即抓住了自己的小辮子,又答應將被劫持的物資奪回來,出點軍費算什么,總比賠了夫人折了兵要強啊!
范永斗當即表示道:“大人出兵,我等自然慷慨解囊,可眼下我們手頭并無多少銀兩,隨身攜帶的,除了沿途丟失的,被馬匪搶去的,每人剩下的銀兩只能夠度日所用!”
“范兄要不咱們介個湊湊,看看還能拿出多少銀兩,也不能大人的士兵,空著肚子,沒有餉銀去打仗!”
“好···,那我等看看還能湊多少銀子····”
幾個商人從腰間取下裝銀兩的錢袋,大概看了看,片刻后,幾人手里拿著隨身攜帶的銀兩,放在桌案之上。
范永斗大約有六七十兩,王登庫有五十多兩,其余的人身上有個三四十兩!
乖乖,有錢人就是有錢人,隨身攜帶的銀兩,完全夠洪山堡幾十戶百姓兩年的開支!
足足有三百五十兩紋銀,好家伙,這要是有銀票的話,估計少說也要有個千兒萬兩的散碎銀子!
明代洪武初年,實行的紙幣寶鈔,因材質較差,容易仿造,至正德年間,因寶鈔的弊端,已經嚴重的干擾了,大明的經濟貨幣流通。造成寶鈔泛濫,物價飛漲,貨少鈔多。因此,正德、嘉靖年間以后,全部改用白銀貨幣,銀本位貨幣體制在大明朝漸漸崛起!
官方只承認不思議貨幣流通,可在民間那些私人的錢莊商號,只認自行發售的寶鈔銀票!
萬歷年間,經過首輔宰相張居正,大刀闊斧的經濟財稅改革,萬歷年間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整個明朝時期最好的。萬歷48年的時間里,他的經濟總量,是后世所謂糠虔盛世的好幾十倍!
而民間的貨幣流通,是銅錢、白銀、銀票!隨著明代崛起的私有制資本經濟萌芽,民間商號也日漸崛起,寶鈔銀票,不再是官方流通貨幣,成為商號與錢莊,錢莊與商人之間流通的大筆貨幣流通見證!
韓義自然明白這一點,眼前的這八位,是北方最有錢的幾位大佬,跟南直隸南京的江南財閥們相比,可謂是并駕齊驅,這幫子人,掌握了大明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經濟總量!
范永斗見韓義略有沉思,以為是銀兩太少了,勸解道:“大人,我們眼下只有這么多了,不知夠不夠?若是不夠,容我們去遵化縣城的私人錢莊內,再提取一些銀兩!”
“不必了,這些就夠了,待本官繳獲馬匪的物資后,不但奉還爾等被劫持的物資,還要將馬匪這些年積攢下的錢糧物資,統統納入我洪山堡的軍費開支中!”
“那···,那我等就等待大人凱旋歸來時,再來祝賀大人!”
“嗯!此時不是多說廢話的時刻,更非慶祝之時,你等暫且回堡內耐心等待幾日,本官自然會給爾等一個滿意的交代!”
“大人,那我等告退了···”
范永斗等人走后,韓義帶著親兵胡念祖、劉志,離開洪山堡,騎馬直奔洪山口關,二十里的路程,片刻就到。
期間,韓義騎在馬上,驗收了,正在軍營之外進行越野拉練的士兵。他們由各自的小旗隊長帶領下,嗷嗷叫的往前沖,沒有一個人落在后面,真是,你往前一步,我要比你更快意一步!你爭我奪,全速前進!
韓義頭戴烏紗帽,身著綠色正九品武官常服,胸前一個海馬服飾的武官補子。按說,本朝總旗官是正七品,韓義的資歷名望都達不到要求,只能因九品銜,充任總旗官!
在明代官場,講究論資排輩,資歷名望,保舉推薦,是非常嚴苛的,有些時候,武將的升遷,沒有戰功,有沒有官員舉薦,是無法獲得晉升的!
比如,明末一代猛將,滿桂,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總旗官,才慢慢的提升到百戶銜!戰功卓著,只有賞賜,沒有晉升。
明代重文輕武,一般低級的軍事武官,沒有多少價值。相反,相同品級的文官,如一個管轄數百里的縣令,可都是大權在握,掌握著一個縣的生殺予奪!
總旗官在明代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手里能夠指揮的超不過五十個人,韓義這個總旗官是王遵臣特設而定的,屬于例外!恰恰是這些小官,撐起了明代九邊防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