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成長離不開扎實的日常訓練,更離不開整體配合的融洽!各兵種之間的配合作戰,尤其重要!
在冷兵器向熱兵器開始跨越的明代,已經開始由冷兵器陣型作戰轉變為熱兵器陣列式作戰!
明代皇家作戰軍隊神機營就是最大的體現,先以火銃催其鋒芒,再以騎兵摧毀其隊形,進而全面進攻,這是中原最早的接近近代作戰的模式。
萬歷朝鮮抗倭之役,更是以火炮、火銃與騎兵的相互配合下,將囂張的倭寇猴子,打的落花流水。要不是有奸臣作祟,與倭寇的勾結,抗倭援朝,可能是近數600年里,數次抗倭戰爭最輝煌的一次!只不過,被后世的辮子給黑慘了!抗倭援朝算是明代一場打出國門,維護家國社稷,邦國領土不受侵犯,以及維護宗主國地位的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作為軍人的韓義,非常明白,訓練有素、靈活機動的軍隊,才能夠面對一切來犯之敵的侵襲,他們才能夠有能力,進行反抗與打擊來犯之敵!
因此,練兵典操是接下來洪山堡走向輝煌的開始。一切從細節抓起,才是關鍵!
第一項軍容形象:統一配發軍裝被服,要求全軍將士穿戴整潔,鎧甲鮮明,定時保養兵器、鎧甲,嚴禁毀壞兵器。每日卯初時分起床整理內務,洗臉漱口!卯正時分開始出操,鍛煉筋骨,徒步三公里,稍息、立正、站軍姿,踢正步,這是提升士兵的體質與耐力的基礎。
作戰時若是因體力不支而喪命,那可就虧大了!吃過早飯休息一刻鐘,繼續訓練,直至正午二刻結束訓練!
第二項:基本作戰技能,早飯休息后,進行格斗劈刺訓練,步兵要求刀牌為先,長槍第二,火槍居后,弓弩手居于兩翼!進行單兵劈刺訓練,兵與兵之間的劈刺訓練!陣型劈刺訓練!火槍手射擊以及劈刺訓練,弓弩手的射擊訓練等等。除了要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外,更要注重士兵與士兵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部隊與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為了更加方便的解釋作戰技能職責,韓義特別將作戰要領進行了系統的歸納。
1、攀爬繩梯,障礙穿越;針對戰士的單人體能訓練,測試戰士的體力、耐力,實現作戰基本要求。
2、躲避傷害,攻防反應;戰場特定條件下,分攻守雙方,進行對抗演練,并不是作秀似的演練,而是真刀真槍的干。刀牌手訓練劈砍格擋,長槍手訓練刺殺格斗技能,火槍手、弓箭手以訓練射擊目標為主,兼學近身格斗刺殺!平日多一份訓練,戰時少一人陣亡!
3、單兵作戰、多人配合;針對單兵作戰要求技能嫻熟,敢打敢殺,對多種類的兵器善于使用,講求實際的作戰技能,不要花架子。單兵作戰能力提升后,進行兵與兵之間的配合作戰,小隊與小隊之間的協同作戰!
4、陣型攻防、戰術演練,與敵人對弈時,打遭遇戰先防后打,打攻堅戰時,則要根據戰場變化而變化,要求快速反應,各兵種攻防轉換意識要強,刀牌手防御陣型最前端,長槍手第二火槍手第三,弓箭手左右兩翼策應,配合騎兵進行戰術包抄,戰略迂回等等!
第三項,情報收集、制定策略
作戰當以情報準確,方能料敵先機。設置狼影衛,信鴿大軍,直接聽命于軍事主官,下級軍官無權干涉!人數初期在20人左右,信鴿則按照實際情況而多多馴養!本朝的諜報信息多為錦衣衛與東西長的夜不收,或是邊軍的斥候。但是,在韓義看來,夜不收與斥候只能是一般的信息情報人員,卻不能夠進行敵后滲透與敵后作戰!因此,狼影衛的設置,可能會在以后的作戰中,全面改變這些情況!
挑選精明強干,識文斷字,單兵作戰能力強的戰士,編入狼影衛,撒到敵占區搜集情報,襲擾敵軍,為軍隊作戰集結贏得時間!同時馴養信鴿,配合狼影衛搜集、傳遞情報!
第四項,最重要的一項,兵種編制分配,主要以騎兵、步兵、炮兵以及輜重兵等兵種!
騎兵作為戰略機動兵力,為歷朝歷代兵家之首選。每個騎兵選配良種馬兩匹左右,用于輪換騎乘,配雁翎刀一把,硬弓一張,箭壺兩幅,每壺箭容五十支,小型弩一把,箭壺衣服,短箭五十支!日后根據作戰需要,在選擇配備騎士火槍!
步兵兵種繁雜,仔細篩選,以火槍兵、長槍兵、刀牌兵為主,弓弩兵為輔!初期的火槍兵主要是配備三眼銃,后期擁有財力之后,才能夠使用鳥銃或者是摯電銃(魯密銃改良后重新研制的新型號!)另外,再配備一把雁翎刀,作為近戰所用,因三眼銃的銃桿為木制,跟敵人對弈時,容易被砍斷,不得已才能配備一把柳雁翎刀!
長槍兵配備鉤鐮槍一桿,近戰匕首一把,鉤鐮槍能夠有效的絆倒對方戰馬,從而刺殺地方的騎兵,長槍之上鋒利的鉤子對戰馬是致命的!
刀牌兵配備雁翎刀一口,虎頭方形盾一副,圓形盾雖然便捷輕巧,在近戰防御上有很大作用,但是不如改良后的方形盾的防御力好,方形盾的盾墻,可以有效的抵擋敵人箭雨陣的攻擊,如果加上一個撐桿,立于兩軍陣前,甚至可以擋住敵人騎兵的跳躍式沖鋒!
弓弩兵屬于輔助兵種,配合火槍兵與長槍兵的陣型攻擊和防御,配備硬弓一張,箭壺一副,小型雁翎刀一口,用于自衛防御。
輜重兵的編制,是在步兵的基礎上,配合不同兵種的運輸隊伍,由開路騎兵、刀盾兵、長槍兵和弓弩兵組成,又配備運輸軍事物資的馬車、輜重,以及相應數量的戰車!
一般騎兵先探路,再由刀牌手排在輜重兵隊伍的前端,用于防御,第二梯隊則是火槍兵,后翼則是由弓弩兵與長槍兵配合,左右兩翼則是刀牌兵與弓箭兵組成。其目的是,運輸糧草輜重時,為防止有敵人偷襲,特地設定一支隊伍!這支部隊,承擔著糧草輜重的安全,遇到敵襲,以守為攻,擊潰敵人。若是敵人圍而不打,那就要與敵人進行決戰。出于戰略的考量,韓義把輜重兵的訓練算在了重中之重!
炮兵編制,又分為城防炮兵與野戰炮兵
城防炮兵主要配備重型火炮,以大將軍炮(明代改良版的佛朗機火炮!),紅夷大炮為主。而紅夷大炮主要配裝填手四人人,操炮手一人,瞄準射擊手一人。
紅夷大炮,因炮身較長,炮體笨重,常于攻堅,拙于野戰!雖然射程與威力都無可挑剔,一般作為城防要塞的防御武器尚可,要是進行野戰,沒打幾炮估計就成了敵人的戰利品了!
大將軍炮改良于佛朗機炮,配備裝填手四人,兩人一組,操炮手一人,射擊手一人。
大將軍炮分為子炮與母炮,子炮裝填火藥炮彈,再裝入母炮進行發射,屬于后膛裝填的滑膛炮,技術含量極高,改良潛力大。平均每一門大將軍炮配備六門子炮,有的多達九門。炮身上前有準星,后有照門,講究射速與命中率。唯一的缺陷是,因子母炮分離,子炮放入母炮內膛時,子炮與母炮接口處,若是粗細不均,大小不同,就會導致差異。射擊時,會因為子母炮的不合扣,導致火藥氣體泄漏,影響射程與命中率,子炮質量若差容易有炸膛的危險!
野戰炮兵編制,以十門大炮為一個作戰單位,任命火器旗官一名,每門炮有炮長一名,炮兵五到六人不等。
野戰炮以大將軍炮與虎蹲炮為主,野戰大將軍炮的配置與城防大將軍炮的配置是一樣的,配備裝填手四人,兩人一組,操炮手一人,射擊手一人。
虎蹲炮是火炮史上最早的迫擊炮,配備裝填手兩人,操炮手一人,射擊手一人。虎蹲炮因其炮管很薄,炮身短,射擊仰角大,無論是山地作戰,還是平原丘陵作戰,便于攜帶,機動性能良好!它與紅夷大炮一樣屬于前裝滑膛炮,裝填火藥,送入炮彈,埋入一層土,再裝填火藥,再送入炮彈,進行射擊。
韓義曾經看過一本叫做《武器事典》的書,里面曾經記載,虎蹲炮最大仰角的射程可以達到兩公里,至于可信不可信不好說?但是,質量較好的虎蹲炮,威力非常大,如果射擊仰角最大,炮身略長,管壁較厚的,甚至可以封鎖幾十米的寬大面,威力不容小覷!
車載大將軍的射速快,命中率極高,可以增加大仰角抬高設計。通過調整高低射界,可以加大射程。虎蹲炮的機動性能優越,可以在移動過程中,完成裝填,進而進入陣地射擊,這一點比后世的迫擊炮還要優越。
后世的迫擊炮需要架炮,調整射擊諸元,放入炮彈進行射擊,屬于曲射炮,不能直射!而虎蹲炮前支架較高,后支架較低,跟迫擊炮的曲射性質一樣,若是將后支架進行提高平移,都可以當平射炮來使用。
如果將大將軍炮與虎蹲炮,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只要訓練有素,再配合步兵協同作戰。即使在一望無際的平原曠野作戰,敵人來去如風的騎兵遇到炮兵,照樣吃癟!
用了大半夜的時間,韓義簡單的起草了,這練兵要義與練兵典操。韓義起身離開桌案,甩動雙臂,舒展一下筋骨,已經略感困乏,打了一盆熱水泡了泡腳,便臥床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