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知道的是,李珺玉無所畏懼、心無旁騖地穿梭于朝堂宮闈之間,游刃有余。
皇上將他請到御書房內促膝談心,將內務府請示自己的奏折擺給他看;征求意見。
李珺玉一看:烏嵐國進貢了一枝萬年老山參,并其它雪貂狐絨大氅和各類山珍海味;
如今皇上想分發出去,又想討好皇后賞賜給她娘家;臻品少老人多左右為難著。
老山參是續命補精炁的圣品,何其貴重難得?自然應該供奉給太皇太后最適合。
雪白貂裘濃密細膩的皮毛太柔美,物以稀為貴很難獲得,是否適合供奉太后老人家?
狐絨據說是用許多靈狐腋窩處的那一寸最薄皮毛,集中在一起細拼而成舒展輕暖;
若能贈給皇后把玩使用,是否代表了圣上心意,示以夫妻鶼鰈情深?
如此搭配再輔以其它各類奇珍異寶、水陸珍味貢品,可迅速分發到各宮。
至于皇后的家人祖宗,皇上斟酌著可以根據已知道的愛好,另行尋物品賞賜即可。
李珺玉內心狐疑,這不是皇上的家事嗎?怎么不請皇后去安排,卻讓自己來協調?
思忖間又見皇上將胡亂批復涂抹更改的奏折遞來,急忙接過來仔細觀看。
奏折是交州一個府君遞上來的,彈劾石淵縣令在任職期間,有背離國家法度的行為。
石淵在任時經常與南蠻鄰國物品往來,驕慣南蠻國人隨他們要東要西并不拒絕;
還擅自將耙具耨具私相傳遞甚至曾經贈出利刃;非常像出賣國情里通外國的嫌疑犯。
而今南蠻國一再索要天朝農耕用的其它鐵具制造法,被府君拒絕后還聚眾起兵造反。
故肯請朝廷派軍隊去鎮壓反叛之國,為天朝百姓爭取安定和平環境;
并追究問責問罪于石淵縣令。
要知道,天朝的先進之處就是制造各類兵器鐵器;一旦外傳容易給自己樹立敵對國。
譚丞相在上面批復的內容是:民以食為天,相互交流耕耘易耨是造福于兩國民眾;
理應樂見其成促進交易,而不是一味地阻撓制止,喪失我天朝老大的威信威嚴。
皇上批復:天朝鐵器的先進冶煉技術不得外放。其后又用朱筆涂掉旨批擱置下來。
李珺玉尋思,這是想讓自己給個折中的方案?還是想考驗自己的判斷力決策力?
他微笑問道:“奏折上說,石淵縣令已任滿回到京城聽調,圣上欲如何處置?”
皇上瞟了他一眼:“南蠻國一直是天朝鄰邦,雖不算藩屬國但歲歲進貢不曾懈怠;
況且根據朝策紀錄查看,兩國國人世代友好,國與國間的友誼更深厚超越其它國。
但天朝的核心技術焉能被別國掌控?一旦讓敵對勢力得到,則很容易掀起戰爭。”
“嗯……,譚丞相希望國家民眾一起繁榮昌盛;他肯定了石縣令的做法認為是交易。
交州府君卻認為是泄露國家機密;圣上是否也覺得石縣令出賣了國家的核心機密?”
“這個,很難界定。奏文只說他傳遞出去鐵器,并沒說他將冶煉技術一起傳遞出去。
譚丞相認為這是交易,故思考再三朕才抹除此批復。李愛卿怎么看?”
“臣以為,譚丞相說得對。那石縣令只是將咱天朝銳利的耕具交易給了友邦;
既然不是贈送,又怎能說是私相授受?說不定還換來更好的種植技術互惠互助呢?
貿易么,自然是賣出價值高的東西,才能換回對咱天朝更有利益的事物啦?
與其在這里揣測猜疑,不如圣上派遣大臣去實地調查,或許能得到真實結果?”
“愛卿也覺得是貿易行為?如此說來,石縣令有功于國而不是私通國外?”
“臣與譚丞相一樣的看法。或許此舉讓交州府君羨慕嫉妒,故意將其升級成機密?”
“愛卿說得有理。朕即刻令吏部派遣得力巡撫去巡邊,將此事調查明白再上奏。”
皇上同意他的看法,有些顫栗地想了想,又從一摞堆積的書山下抽出個奏折遞過來。
還有?這是藏在最深處的更高機密?還能有什么事情讓一國之君的皇上都忌憚恐懼?
李珺玉緩緩展開奏折,頓時瞪大雙眼合不攏朱唇;震驚神態更讓皇上欽慕愛戀不已。
奏折上說:近期發現在昆侖山中層出不窮地暴露出,有鳥人蟲人禍害人間的蹤跡;
它們所過之處牲畜倒地農作物倒伏,連人員都消失不見;還無法找到它們的棲息地。
鳥人蟲人肆意泛濫集結規模強大;至令沿途百姓生活大受影響,畜牧損失農田歉收。
如今西域府君奏折如實稟報,言曾經派遣大軍進入山中,欲剿殺剿滅擾民禍害;
去一萬人只回歸了帶傷帶殘三四千人,連副將都損失掉一大半兒;戰況觸目驚心。
而今請求朝廷派大軍支援;西域本府鎮守的人數不多,且分散在各個地方無力繼續;
若派遣幾萬人的大部隊,或許能制止對附近州府民間的傷害,把它們規劃到邊緣外。
“愛卿如何看待此事的發展?”皇上發出了猶如病入膏肓彌留之際者的聲音。
他內心顫栗著:“若任由它們發展壯大,會不會有一天能侵襲到京城?
會不會擴張到中原各州府?說不定真會讓天朝亡種滅國?”這確實是個大難題!
按西域府君說法,那些鳥人蟲人身軀強硬無比;連天朝鋒利尖銳的武器都無法刺破。
李珺玉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回復:“圣上,此消息臣可是第一次聽說;
朝堂上下也沒有哪個大臣知情,就不知道譚丞相是否已經有了建議想法?”
“此奏折是八百里加急送到朕手中,連兵部都沒幾人知道;更別說朝堂上下了。
譚丞相倒是與朕密謀了一番;文人么,能有多少文韜武略和眼界?”
“圣上言重了,微臣也屬文臣;甚多方面比譚丞相差距太大,為何讓臣知道此事?”
“你則不然!朕心里覺得你才縱古今見多識廣,不僅能出謀劃策還能調理得當。
朕想聽聽你的看法,還想知道你能怎么調配國家力量去制止?”
“能否容臣回去思考一下?畢竟如此變異的人種微臣第一次聽說。”
如此這般,李珺玉回家查資料還四處求人,翻查了各類書籍終于找到史料紀錄。
他不敢在朝堂當眾奏稟只能進宮與皇上商討,畢竟皇上不愿暴露危機搞得人心惶惶。
“回稟圣上,微臣在史料中終于尋到了一些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