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包羅萬象的古玩圈

第十三章博大精深

包羅萬象的古玩圈 如意鈴鐺 2437 2016-10-27 13:37:30

  開店也有些日子了,小夢也沒有認識多少人,只是認識了她的同行,正德堂的王叔叔和阿姨一直都很關照小夢,和小夢一起聊古玩,幫助小夢一起成長。

  一個秋日的午后,小夢去找王叔叔聊天,王叔叔講起了一副名畫的由來。這副名畫是《富春山居圖》,作者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常熟人。擅長畫山水,多描寫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淺降風格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并稱元四家。原系浙江廉訪司一名書吏,因上司貪污案受牽連,被誣入獄。出獄后改號大癡,從此篤信道教,云游四方,以詩畫自娛,并曾賣卜為生。他學畫生涯起步較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繪山水,必親臨體察,畫中千丘萬壑,奇譎深妙。其筆法初學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趙孟頫熏陶,善用濕筆披麻皴,為明清畫人大力推崇,成為元四家中最負眾望的大畫家。畫作高一尺余,長約兩丈。此圖展現了富春江一帶景色:富春江兩岸峰巒坡石,似秋初景色,樹木蒼蒼,疏密有致的生于山間江畔,村落、平坡、亭臺、漁舟、小橋等散落其間。董其昌稱道:“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確給人咫尺千里之感。這樣的山水畫,無論布局、筆墨,還是以意使法的運用上,皆使觀者不能不嘆為觀止!正如渾南田所說,所作平沙禿峰為之,極蒼莽之致。董其昌還曾說,他在長安看這畫時,竟覺得“心脾俱暢”。

  1350年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無用上人。《富春山居圖》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此畫作成之初,無用上人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間沈周藏此圖時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請人在此圖上題字,卻被這人兒子藏匿而失。后來此圖又出現在市上高價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難于計較又無力購買,只得背臨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經樊舜、談志伊、董其昌、吳正志之手。

  清順治年間,吳氏子弟,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得之后更是珍愛之極。渾南田《甌香館話跋》中記:吳洪裕于國變時置其家藏于不顧,唯獨隨身帶了《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逃難。

  那是清順治七年,江南宜興吳府,臥病在床的吳洪裕到了彌留之際,起如游絲的他死死盯著枕頭邊的寶匣,家人明白了,老爺臨死前還念念不忘那幅心愛的山水畫。有人取出畫,展開在他面前,吳洪裕的眼角滾落出兩行渾濁的淚,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個字:燒。說完,慢慢閉上了眼睛。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老爺這是要焚畫殉葬呀!要被燒掉的畫就是國寶文物《富春山居圖》。因為太珍愛此卷了,所以囑咐家人準備把它付之一炬“焚以為殉”用來殉葬。

  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跡》,自己親視其焚盡。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圖》,當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還臥內。

  這副在吳府里已經傳承了三代人,被吳家老少視為傳家寶的《富春山居圖》,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丟入火中,火苗一閃,畫被點燃了。

  就在國畫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從人群里猛地竄出一個人,疾趨焚所,抓住火中的畫用力一甩,起紅爐而出之,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他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吳靜庵。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

  畫雖然被救下來了,卻在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此畫起首一段已燒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從此,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

  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古得到后,將此損卷燒焦部分揭下,重新拼接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們就把這一部分稱為《剩山圖》。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另外一段,在裝裱時為掩蓋火燒痕跡,特意將原本位于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這便是后來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圖》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長短兩部分,身首各異。《無用師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現藏于ZJ省博物館。

  說到另一副《富春山居圖》,就不能不提到明代著名書畫家沈周。

  沈周,明代畫家,生于1427年,字啟南,號石田翁,JS蘇州人。他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他書法師從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花鳥和山水成就突出。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來博取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悠閑意趣。

  明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傳到沈周手里。自從得到這件寶貝,沈周就愛不釋手,把它掛在墻上,反復欣賞、臨摹,看著看著,就看出了點問題:畫上沒有名人題跋。一時的非分想法讓沈周沖昏了頭,他根本沒有想到,像這樣的珍寶都要藏在最隱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張旗鼓的張揚呢?果不其然,到沈周把畫交給一位朋友題跋時,就出了事。那位朋友的兒子,請畫畫得這么好就產生了歹念,把畫偷偷賣掉,還愣說是畫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周在畫攤上見到了被賣掉的《富春山居圖》,異常興奮,連忙跑回家籌錢買畫。當他籌集到錢,返回畫攤時,畫已經被人買走了。沈周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可是后悔已經晚矣。千辛萬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圖》,如今只剩下留在頭腦中的記憶了。沈周愣是憑借著記憶,背摹了一副《富春山居圖》。

  被沈周丟失的真跡《富春山居圖》猶如石沉大海,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沒有消息。后來,它又出現了,被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賣給了吳洪裕的爺爺吳正志,吳洪裕繼承了《富春山居圖》,這才出現了臨終留下焚畫殉葬的遺囑,吳子文火中救畫的一幕。由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太出名了,明清畫家都爭相臨摹,除了沈周的《富春山居圖》外,現在有籍可查的臨摹本還有十余副。這些都成為《富春山居圖》流傳在世的真假畫卷。

  聽完王叔叔的故事,小夢覺得醍醐灌頂,古玩世界真是博大精深啊!

如意鈴鐺

古玩的魅力是巨大的,古玩的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鈴鐺愿意帶領廣大讀者一直奔赴古玩的各個角落,去探究古玩的內心深處,做好碼字員的工作,求推薦,求收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