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程家村程建國立馬就去地里忙活去了,還吩咐程霖中午去他家吃飯,一個人就不要忙活了。
而程霖呢,在回到空蕩蕩的家后心里又很不是滋味。
上天既然給他重生的機會了,為什么不讓他重生的時間再往前一段時間?
那樣他就可以挽回一切了!
可是人生就是這么無奈,你既無法左右明天,又無法挽救昨天。
好在程霖兩世加起來也四十好幾的人了,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
于是在家晃蕩了一會后還是決定去釣魚,去青山湖釣大魚。
既能排解苦悶,又能賺錢,一舉兩得!
決定去青山湖釣魚后,就一不做二不休,在那里釣個幾天再說,畢竟來回一次要好幾個小時,弄不好可能要花大半天時間。
可能有人會覺得晚上在人跡罕至的郊外過夜會感覺害怕,可程霖不會,他早就習慣了。
以前夏天的時候,由于水稻田對水需求很高,可程家村很多田都是半山腰這樣的地方,唯一的水源就是山泉水。
可是山泉水不大,你上家攔了下家就沒有水了。
也不可能從上到下把田缺口打開,讓上家水差不多了就自動往下家流,你以為肥料不用錢買的啊?
于是很多人就會連夜在田頭守候,等上面某家田里水差不多了,就幫那家水斷掉引到自己家的田里來。
程霖家就三口人,父母白天都要忙農活,如果晚上又去守夜,生體實在吃不消。于是程霖就是做這件事情的唯一人選,這樣的時間其實也不多,也就是程霖周末回家的時候才會去守夜。
人就是這樣,對于未知的事情充滿恐懼,可當有過第一次后就不會報有敬畏了。
程霖第一次守夜也很害怕,他爸也擔心他,所以第一次是兩人一起守的,可第二次就是程霖一個人了。
有過田頭守夜的經歷,程霖對于黑夜也就沒感覺到什么畏懼了。
畢竟讀書人,對于鬼神之類的事情還是沒有老一輩人敬畏的。
所以程霖打算去青山湖做個棚子,帶好鍋碗瓢盆,在那里呆上幾天,釣多一點的魚后再回來。
這時候帳篷還沒有普及,鄉下人在山上地頭過夜都是自己搭棚子的,程霖守田的時候也自己動手做過,所以問題不大。
搭棚子唯一工具就是刀,最好是柴刀。一把柴刀就夠了,其它的材料山上都有。
想好一切,程霖就帶著釣魚工具,然后帶了一個鐵鍋,一個鋼盆,油鹽醬醋之類自己的吃的食物。對于魚吃的,程霖帶了幾十斤黃豆和玉米,還有一些菜籽餅跟面粉。
當然,還有釣魚人野釣必不可少的東西--蚊香和手電筒!
弄了一根扁擔一綁,一個簡簡單單的出門裝就搞定了。
出門的時候程霖怕程建國來找不到他擔心,又用紙寫好了緣由后貼在了門的一側。
程霖感覺處理好一切后,就挑起擔子往青山湖出發了。
一路上疾步前行,程霖打算在十點之前趕到,要不然夏季的太陽估計會把他曬成人干!
就算沒曬成人干,中暑的話就更危險了。山里頭出行,最怕的就是中暑,一中暑就什么都完了。他走的路雖然偶爾會有一些老鄉起著摩托車過往,可這也是不多的。
好在程霖路上比較快,加上擔子不重,終于讓他在十點出頭太陽正烈之時在青山湖河邊找到了一個比較平坦的地方。
在來的路上,路過昨天釣鱉的對岸,他還停留了一下,看了好一會都沒發現那里還有鱉。
感覺里好像有魚,可感覺不強烈,于是也就沒多逗留了。
到地頭的程霖現在可是餓的狠了,把東西都放在旁邊大樹底下后就立馬開始壘灶臺。
就算臨時的灶臺也是很講究的,要不然弄好后不是煮飯黑窩就是熏眼睛。
首先找一塊平地,在地上淺淺的挖個長方形的小坑。不用太寬,差不多是你鐵鍋什么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太寬了你鍋子架不住,太窄了煮飯的時候又費時間。
然后找點黃泥,用水和稀后再里面加點碎草和小石粒子。草不要太碎,最好是一小條子一小條子;石頭呢也不要太多,有個十幾二十顆就可以了。
草條子和石子都是加強強度的,這個也是程霖以前塌過灶臺和學建筑后總結出來的。草條子相當于鋼筋,石頭相當于骨料,而黃泥就是水泥了。
然后就是壘灶臺了。
先把兩側壘到三十幾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寬度當然是寬點好。然后把鐵鍋架在上面,把周圍的一圈密封嚴實,不過后面和前面先不要管它。
兩側和上面處理完畢后就來處理前后了。
前面燒火的,不需要再動了。后面當一個通風口,不需要前面那么大,所以把后面壘個十幾厘米就可以了。
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灶臺就好了。
弄好后程霖沒急著往鍋里加東西開始煮,而是先點燃火在灶臺里燒了一會。
這是把剛剛的黃泥燒干,要不然黃泥還是稀的時候就往鍋里放東西,灶臺肯定塔了。
一切準備就緒后,程霖立馬給自己煮了一碗面。這一頓程霖吃的格外香,人生第一次感覺自己的手藝都可以和大廚比一比了。
吃完飯已經是晌午了,天氣正熱,于是程霖就靠在大樹底下小憩一會。
青山湖碧波蕩漾,沿岸崇山峻嶺植被茂密。時不時的有鳥兒掠過水面,叼起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后又高飛而去。就在程霖不遠的地方,就有幾只野鴨在水面嬉戲,視他于無物。
看著眼前的美景,聞著被微風帶來的清香,程霖迷迷糊糊的就睡著了。
早上起的早,然后又趕了幾個小時的山路,確實是給他這副稍微有點營養不良的身體累著了。
一瞇眼,再次睜開的時候大概已經三點多了,程霖沒有手表手機不知道具體時間,只是看看太陽估摸著。
“下次去鎮上得買個手機!”程霖感嘆到,沒有手機讓他很不習慣,剛剛醒來就下意識的去摸口袋。
可又一想,他以后可能會經常在野外,于是又在心底對自己說了一句:“嗯,還得買個手表!不過這個不急,最近應該都會在家,手表以后再說!”
由于中午睡太久了,腦袋有點迷糊,靠在樹干上回了一會神,程霖才起身忙活。
窩棚不急著搭,當務之急是煮點窩料,然后打個窩,這樣晚上就可以釣魚了。
為什么要打窩?
程霖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在附近掃了幾眼,發現岸邊根本沒有魚。只有往湖里比較遠的位置才有感覺,所以程霖就打算打個窩聚魚。
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舒服點的釣魚,不至于跟著魚跑。
來到灶臺旁往鍋里放了點水,又拿出一些黃豆和玉米倒了進去,最后點上火就不管它了。
收拾好窩料,程霖就打算搭個窩棚了。
窩棚可不能搭在大樹底下,夏天的雷雨說來就來,雖然這里地理位置比較低,可萬一哪個雷就喜歡往這里來,那可就有的玩了。
于是程霖就在離大樹有十幾步遠的地方選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平坦,周圍又沒有雜草石子什么的,又離河岸有四五米遠,簡直是絕佳位置。
選好位置,就是考慮材料的問題了。
窩棚可以是三根立柱的,也可以是四根立柱(或者更多)的,程霖打算用四個立柱,這樣里面空間大點,人更舒服。
于是就提著柴刀在周圍砍了四根手腕粗細的木柴,截取了約一米八左右的長度,然后狠狠的打進了沙土里。
弄好立柱,接著就是屋面了。
不過弄了這些東時,鍋里的玉米大豆煮熟了,程霖都聞到陣陣香味了。于是就停下手中的活兒,把大豆玉米用冷水一濾(不濾也行,這里濾一下是怕熱的撒到水里會把魚趕跑,自然冷卻也是可以的)后就把這些大部分都撒到湖里。
滿意的看了看,位置后就用一截小樹干在岸邊做了一個標志,省得到時候忘記撒哪里了。
做好窩就要繼續做窩棚了,必須在夜晚來臨前弄好,不然今天很可能就得露天睡覺了。
選了好多根大拇指粗細的樹干,選取了四根把立柱連了起來,這就叫橫梁了。剩下的都用一些當地話叫“麻皮”的植物皮搓成的繩子把一端扎的牢牢的,這就是簡單的檁條了。
然后把這個東西就這么岔開架在立橫梁上,再把每根跟橫梁扎了起來,簡單的框架就這么完成了。
程霖完成框架后就去找了一些棕樹葉子,這葉子細長,是很好的屋面材料。
在屋面上厚厚的鋪了一層,為了避免被風刮走,程霖又花了一番功夫用麻皮按個扎在檁條上。
最后就是側面和門了!
側面程霖的做法和屋面差不多,先是橫橫豎豎的扎了一些小樹干,然后又用一些棕樹葉扎上上面。
可對于門程霖就簡單了,稍微弄了一些樹干扎了起來,往上面一靠就算了。畢竟是臨時的,而且人就在這附近,沒必要做什么門。可程霖怕晚上有野豬什么的,就做了一個稍微意思一下。
做完這些,一個簡單的棚子差不多就完成了。
出于對晚上大風的考慮,程霖又在周圍加了很多支撐桿,把整個棚子牢牢的固定在地上。
弄完一切,天也快黑了,程霖就在一旁升了一個火堆。
雖然他帶了手電筒,而且也帶了好幾節電池,可他想在這里多呆幾天,能省點電就省點電。
說起他的手電筒,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沒用過。
鐵殼的,用大1號電池。
是他父母結婚時候的三大件,手電筒、縫紉機和電視機中的一個。
本來三大件應該是手表、縫紉機和電視機的,可他爺爺當家的時候也很苦,勉強買了兩個比較實用的東西后就沒錢買手表了,最后買了一個手電筒湊了一個三大件。
那時候的東西貴是貴了點,可東西實在啊,就拿程霖手上的手電筒來說。用了十六年了,除換了幾次燈泡而已,現在還是很好用。
升起火堆,點好蚊香,程霖就做飯了。
窩料打下去也好幾個小時了,程霖感應里發現那個位置已經有魚了,于是就打算煮碗面吃完立馬開桿。
釣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每到水邊就想拿出魚竿釣魚,程霖已經忍了一下午了,早就有點忍不住了。

時間哀傷
(親愛的各位書友,能給個收藏和月票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