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寫給你的?是了,這詞句不像是寫給朕的。好吧,那朕就不奪人所愛。那子誠可要為朕再寫一幅!”
“那不行,他還沒有完成我罰他的任務呢!”劉芊道。
“罰他?為什么?”靈帝奇道。
“他開始的時候都不愿意為我寫字,我生氣了,所以就罰他咯,還差三十六幅字。”
“哎呀,子誠你也真是的,公主就這么點小小的要求,你為何要拒絕呢?那就快寫吧,寫完再給我寫一幅。”靈帝對這些東西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可對于政事卻毫不關心,也活該全國烽煙四起。
姜盛著急出征,不便于再跟他們父女啰嗦,于是揮毫而就。
靈帝和萬年公主一看,傻眼了,只見這上面只寫著五個字:三十六幅字。
這父女倆看到這字是又好氣又好笑,真是拿這姜盛沒辦法。
“你——你,這不算!”劉芊急道。
“方才公主說就差‘三十六幅字’,現在這個‘三十六幅字’已經寫好了,敬請公主惠存。”
“哈哈——子誠,真是妙人啊!芊兒,你難道不覺得好玩嗎?以后每天看到這幅字,什么煩惱都沒了!”靈帝就是這么個玩兒皇帝,也真是沒誰了。
“不知皇上您要幾幅字呢?”姜盛忍著笑說道。
“啊?朕要九十九幅字,限你一刻鐘內寫完!不許寫‘九十九幅字’五個字這樣的。”靈帝想看看姜盛還能有什么花樣。
姜盛想了想,在紙上劃了重重地一個“一”字。
“這是何意?”靈帝和劉芊異口同聲。
“話說九九歸一,這九十九幅字就歸一幅字了!”姜盛解釋道。
靈帝“哈哈”大笑,他還想考考姜盛,這時太尉張延來求見皇上。
靈帝道:“太尉有何要事稟報啊?”
太尉張延道:“冀州戰事吃緊,昨日的戰報中寫明,又有三縣落入黑山賊之手。出兵冀州,刻不容緩!”
“皇上,末將這就回營,明日辰時大軍開拔!”
“嗯,也好。希望你去冀州之后,朕看到的是捷報,而不是告急。”靈帝道。
“皇上,北軍難以抽調五萬精兵,姜盛所領的軍隊只有三萬,還望皇上賜詔于姜盛,節制冀州各郡縣地方軍,方可萬無一失。”張延道。
“三萬?唉,朝廷乃多事之秋,真是難為子誠了,朕這就賜詔,令冀州各郡縣將士聽你調用。”
“謝皇上!”姜盛連忙謝恩,“不過末將還需帶一人赴冀州!”
“哦?你有良將推薦?何人?”靈帝道。
“此人名叫張南,目前為衛尉寺屯長。”
“屯長乃低級軍官,姜將軍何以識得此人?莫非此人有非常之能?”張延問道。
“此人善騎射,可入我軍中領兵。”姜盛道。
“那此人可為何職?”張延道。
“不必安排官職,末將另有他用。”
“子誠,朕準予你行使專斷之權,冀州軍務由你代理。”
“謝皇上!末將告退!”姜盛得了詔書,即隨張延去衛尉寺調人。
張南正在當值,卻見姜盛帶著另一名衛兵過來。
“屯長,這位將軍找您,換我輪值吧。”衛兵道。
張南拱手拜道:“張南拜見將軍!”
姜盛道:“本將要出征冀州,想讓你同去,不知意下如何?”
“謝將軍!張南愿追隨將軍,征戰沙場!”
“好,不知你可有家室?”
“在下尚未婚配,父母皆在鄉下。”
“那好,這就走吧。”姜盛大步而去,張南緊隨其后。
是夜,姜盛就住在軍營,派人去把于禁召來。
“主公,莫不是要讓屬下隨行?”于禁問道。
“不,你還是留在雒陽,在我班師之前,你要嚴密關注大將軍府和十常侍的動向,若是有什么風吹草動,你第一時間告知我。”
“屬下遵令!”
“文則,須知你的任務重要性高于戰場廝殺,以后必不會虧待于你。”姜盛道。
“主公哪里話?文則追隨主公并不是圖什么功名利祿。”
“嗯,雒陽的事就拜托你了!”
“主公請放心,文則必不辱使命。”
于禁適合戰場廝殺,并不適合搞地下工作,只是姜盛目前無人可用,也只好如此了。
次日辰時一刻,北征冀州的官軍都已集結完畢,姜盛持著天罡亮銀槍登臺作戰場動員。
“冀州叛亂已久,我們去是收拾爛攤子的,不要以為是去裝大爺的。”姜盛的滿口俗語讓眾人忍俊不禁。
“各位可能不認識我,那我就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姜盛,忝為討寇將軍,這回去冀州平亂的官軍頭子就是我!”
下面哄笑起來,這話說的匪氣十足。
“大家笑得挺歡實!但是到了冀州之后,我希望你們還能笑著沖鋒陷陣!誰他娘的裝慫,我就給他的胸膛鉆兩個眼兒!”
眾人都還沒聽明白姜盛說的什么話,姜盛單手出槍,把臺上立著的木牌刺出兩個洞,兩個洞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出槍速度令人咂舌。
原來是這樣鉆眼兒啊,那么厚的木牌都瞬間刺穿,若是胸膛,恐怕硬不過這個木牌吧。
眾人不作聲了,姜盛突然一笑:“哈哈——當然了,只要大家都把匪寇的胸膛鉆上眼兒,班師之后少不得你們的好處!”
“喔——必勝!必勝!”眾人歡呼起來。
姜盛示意大家安靜,朗聲道:“將旗何在?”
張南把將旗送了上來,姜盛展開后,只見上書五個大字:“討寇將軍姜”。
“屯騎營!受旗!”姜盛吼道。
“屯騎營在此!請將軍授旗!”屯騎營司馬出列接旗。
姜盛把將旗交給屯騎營司馬,道:“你部為先鋒,可敢當否?”
“屯騎營愿為先鋒!勇往直前!”
“好,出發!”姜盛喊道。
三萬官軍浩浩蕩蕩,從京師雒陽過司隸校尉部,直接開進了冀州。鄴城尚在官軍控制之內,姜盛大軍在鄴城扎營休息。
去年平定黃巾之亂后,皇甫嵩被封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槐里侯,但因為跟趙忠等十常侍早就結了梁子,所以讒言入得靈帝耳朵,這皇甫嵩的車騎將軍印綬被收回,冀州刺史被罷免,減食邑六千,降為都鄉侯,后因涼州之亂,皇甫嵩被重新拜為左車騎將軍,而冀州刺史改由王芬擔任。
王芬得知姜盛率大軍來冀州平亂,就帶領冀州文武官員到大營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