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一怒,伏尸百萬。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燭龍身為邢國封爵,左師公顯位。
位高權重,積威極深,大怒之下,震驚四座。
即便這怒火,只針對成大夫,周圍眾人僅受波及,依然戰栗不安。
僅有青陽,與那名文士,兩人未受任何影響。
就連鐘伯、烈穆陽兩人,都眼神一閃,目露戒備之色。
文士注意到,青陽神色淡然,不由微微驚訝。
燭龍身為三品戰師,威勢極重,再加上常年軍旅,一身濃郁殺氣,連普通四品武師,都難以抵擋。
眼前這青氏少年,不過十四歲,竟毫無影響,難怪如此年輕,就具有極其高明的陣法修為。
青陽察覺到文士探究的眼神,輕輕點頭,微微一笑,示意并無大礙。
此時,不是交談的好時機。
青陽耳邊,只聽燭龍怒火高漲,聲如雷鳴:
“今年秋射,何人曾說,弦余蠻部,年年入寇,邊城烽火,連年不休。諸位封爵,皆國之干城,當時時整軍備戰,以候國君之令?”
成大夫頭垂的更低,這些都是他原話。
燭龍怒火中,帶有濃濃的失望:“如今國家,內憂外患,北有弦余強寇,內有野民作亂。
北荒伯崇候,野心勃勃,君臣虎視,二十年來,已并吞北荒三國,時時不忘壓迫我邢國。
君上諸卿在國都,殫精竭慮,夜不能寐,三師甲兵,忱戈待旦,未為過啊!”
“嗯?崇候?”
青陽心中一個疑惑,頓時被解開。
怪不得牟言抱怨,每當弦余大軍入寇,打頭陣的總是北疆封爵,國君從不抽調三師精銳北上。
原來國君三師精銳,還要防御同為大申諸侯的崇國,更要命的是,崇國強大遠超邢國。
如此看來,邢國兩面受敵,局勢緊張,難怪會對國中野民,坐視不理,也難怪左師公燭龍,對成峒這般不滿。
成峒終于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跪地哀聲道:“左師公,我愿改過自新!”
“唉~”
燭龍怒火漸漸消退,又嘆一聲,道,“這次赤鬼部隱身北林城,要配合鬼巫部,里應外合,一舉攻克北林城!
若非青小子走運,意外找到他們蹤跡,只怕后果不堪設想,至于你去留,還須君上親做決定!云叔予上卿,也會理解君上安排!”
凡諸侯之國,必有十五之城。
城有大小,各命城主,以守疆土。
大城之主,爵以上大夫;中城之主,爵以中大夫;小城之主,爵以下大夫。
邢國方圓萬里,七十二城,城主去留,皆由國君邢候親自任命。
成大夫面色悲戚,心中卻明白,這是他最好的安排。
青陽對成峒是否擔任城主,并無太多擔憂,估計更多是訓誡一番。
他倒是對鬼巫部,企圖攻打北林城,略有疑惑。
“鬼巫部,要攻克北林城,莫非欲以此立威,別有所圖?”
相對封爵領主,鬼巫部確實非常強大,堪稱龐然大物。
就連二十年前,先代邢候盡起精銳,也未能剿滅鬼巫諸部。
但那時情況特殊,鬼巫部更多是依憑溧水大澤,地利優勢,才逃過一劫。
北林城高池闊,號為金湯,又有通都大道連接四方,即便能夠僥幸攻克,也要面臨邢國大軍征討,絕對難以守住。
這樣一來,鬼巫部花費如此大代價,也要攻克北林城,絕對是欲以此立威,要做下一件大事。
中年文士看向青陽,帶有欣賞之意,微微點頭道:“正是如此,此為敲山震虎之計!”
敲山震虎,自然是好聽說法,難聽點,又可以說,殺雞儆猴。
邢國君臣上下,自然不愿被鬼巫部騎到頭上。
聽到兩人對答,燭龍轉過身來,面對青陽,他又恢復親切之色。
燭龍耐心解釋道:“鬼巫諸部,祭祀陰邪鬼物,傳承近千年,野心勃勃。
自二十年前,逃過先君剿殺,更自以為得天命,企圖一統北疆野民。
如同南疆黑風部一般,部眾數十萬,圖騰武士、巫師、祭祀、獸師,不可勝數,割據一方,恍若一國。
可野民聚落,素來窮困,北荒貧瘠,物產稀薄,難以養活大量野民人口。
唯有攻克北林城,繳獲大量軍資糧草,鬼巫部便可實力倍增,更利于收服各部野民。
你這次的功勞,君上每一筆,都記在心里,日后勤勉行事,明年君上必會召見!”
“竟然如此!大意之下,差點讓鬼巫部,成為第二個黑風部啊!”
成峒面色大變,再無一絲一毫哀怨神色,還鄭重對青陽行大禮。
“若非青陽中士,及時發現赤鬼部蹤跡,若被鬼巫部偷襲成功,我成氏族滅,也無法挽回此罪啊!”
又是黑風部,似乎這個野民聚落,實力極為強大。
青陽心中,瞬間想起牟言的話,當即問道:“莫非是曾經大敗左師的黑風部?”
話音未落,燭龍身后,上百名甲兵,一起怒目而視。
這是他們左師最慘烈一次大敗,被視為莫大恥辱,雖然十年前那些士兵,早已經不在左師隊伍中,左師歷代甲兵,都有雪恥之心。
燭龍卻哈哈一笑,擺手止住身后眾位甲兵的怒氣,大聲道:“知恥而后勇,可為大丈夫。”
“左師公,左師之敗,雖非戰之罪,卻是我等奇恥大辱,黑風部一日不平,我等心中之恨難消!”
一位高大健壯的上甲士,走出隊伍外,高聲回道,一股勃發戰意,自身上散發開。
“會有這一戰的!”
燭龍略微安撫,又對青陽苦笑道:“十年前,左師進剿黑風部,不想大敗虧輸,君上將我從右師,調到左師。
整頓兵馬,意圖再戰,卻不料弦余大軍,自此年年入寇,崇候又虎視眈眈,再無一次出兵機會!”
青陽略微沉吟,安慰道:“左師公不必多慮,所為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左師公十年磨一劍,待兵鋒直指黑風部之日,必然是其授首之時。”
此話一出,百名左師精銳,看他的目光,頓時都和善了許多。
鶴先生更是不住點頭,只這句有意無意的話,就與左師士兵拉近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