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沒路了?
李明急忙打起手電向前方照去,果然是死路。并且離奇的是,他們的繩子是從那個突然出現的墻壁中穿出來的。
現在該怎么辦?李明有些頭皮發麻,但還是強硬著讓自己冷靜了下來。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沖動,這是他多年行走在死門關邊上的經驗所教會他的,即使這次的變故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我們.......真的已經被吃掉了嗎!”隊伍中有人已經精神崩潰,開始抱頭痛哭起來。
“都給我冷靜下來!”李明喝斥道,此時他必須控制住隊伍的狀態,以免有人做出過激的行為。
“可現在到底得怎樣破局呢?”李明在內心反反復復的質問自己,可是他至今所積累的各種經驗在這里都完全不起作用。
“李哥你看,”隊伍中有個人突然驚叫到,“那邊的洞壁上有個洞!”
李明趕緊把視線移到那個人所指的地方,果然看到平整的洞壁上有個一人寬的洞。
“難道是下降的時候太匆忙了,沒注意到?”李明喃喃著,但無論如果,這給了危急中的他們一條出路。
“我們進去看看”李明下了命令后,便率先將身子探進了洞中。
剛進去時,空間還是非常的狹窄,但在爬行了一段距離后,他們突然進入了一個開闊的大空間。
這種經歷有點像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那種感覺。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他們站起身來,開始打量所處的這片空間。這種結構李明推測應該類似于地下暗河所連接的溶洞。他們把手電開到最大功率照向正前方都看不到盡頭,就像是突然進去了另一個世界一樣。
李明思考著,突然意識到一點。如果說那個深不見底的坑洞是一個陷阱的話,會不會這里才是正確的地方,而那個老板所需要的東西就存放在這里面呢?
李明很快便擱置了這個想法,今天所經歷的一系列詭異的事情已經讓他的大腦有些疲憊了,現在他急需要的是休息。至于東西的事情就等之后再說吧,反正為了尋找出路他們也是要探索這個地方的,如果順便能找到那個東西的話也再好不過了,畢竟誰都不會跟錢過不去。
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簡單休整后,李明一行人便開始了對這個空間的探索。
洞窟中漆黑一片,但要是打起手電往地面上照去卻能看見稀稀拉拉的植物,顏色全都呈紅褐色,李明推測它們應該是不需要光合作用的那種,但卻扔不清楚它們是怎么獲取的水和養分。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依靠其他的方式來進行對營養的攝取,植物就是所謂的自養生物的一種。對于綠色植物來說,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在光照強度太強的時候植物的氣孔會關閉,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減弱),它們利用太陽光能來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得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
這個過程的關鍵參與者是內部的葉綠體。葉綠體在陽光的作用下,把經由氣孔進入葉子內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轉變成為淀粉等物質,同時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化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的過程。
從葉綠素a吸收光能開始,就發生了電子的移動,形成了電子傳遞鏈,有了電子傳遞鏈,才能使得ATP合成酶將ADP和磷酸合成ATP。因此,它的能量轉化過程為:
光能→電能→不穩定的化學能(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穩定的化學能(淀粉等糖類的合成)
注意:光反應只有在光照條件下進行,而只要在滿足碳反應條件的情況下碳反應都可以進行。也就是說碳反應不一定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光合作用的基因可能同源,但演化并非是一條從簡至繁的直線。科學家羅伯持·布來肯細普曾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報告說,我們知道這個光合作用演化來自大約25億年前的細菌,但光合作用發展史非常不好追蹤,且光合微生物的多樣性令人迷惑,雖然有一些線索可以將它們聯系在一起,但還是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此,布來肯細普等人通過分析五種細菌的基因組來解決部分的問題。
他們的結果顯示,光合作用的演化并非是一條從簡至繁的直線,而是不同的演化路線的合并,靠的是基因的水平轉移,即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上。通過基因在不同物種間的“旅行”從而使光合作用從細菌傳到了海藻,再到植物。
李明回想起了之前在書上所看到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欣慰的笑了笑。
“我咋凈想些沒用的事”李明一拍腦袋,意識到剛才自己開了個非常大的小差。
“媽的,這絕對是被這里的奇怪氛圍給影響了”
李明心想,開始再次觀察起了四周的情況。
隨著一行人的逐漸推進,它們已經進入了洞穴的深處,此時開始的入口已經隱沒在了黑暗中。
李明感覺此時的它們就像是處在幾千米深的深海之下,被周圍無盡的黑暗給無情的吞噬蠶食。
“李哥,前面有個奇怪的圓臺”隊伍中突然有人說到。
眾人的像那個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那個圓臺。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它正在緩緩轉動著,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像是有人在下面推動著一樣。